陳琳
良好的教學方法能夠幫助學生快速掌握學習技巧,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質的飛躍。要開展高效的課堂教學,更好地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教師就需要采用有效的教學設計來優化課堂教學,就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安排合適的教學內容,展現探究問題、交流合作的良好學習模式,為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礎。本文以小學語文學科為例,簡要談談如何讓課堂教學設計更為有效。
一、教師應有課堂教學設計理念
在素質教育的要求下,教師要及時轉變自己的教學設計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堅持以學生為本,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為了達到這一目標,一方面,教師要注重挖掘教材中蘊涵的靜態內容;另一方面,也要注重開發課堂教學中生成的內容。
1. 備課和設計要“眼中有學生”。這里的學生不是一個整體概念,而是指一個個具體的、有著不同個性的學生。“眼中有學生”,離不開關注學生的知識原點。每個學生知識原點不同,教師應該尊重每一個學生既有的知識原點,通過有效的課堂教學,引導學生從自己的知識原點出發,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眼中有學生”,更要求教師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以學生的眼光看待問題,運用合適的教學語言和學生一起思考、探索,讓書本知識變得生活化。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永遠是學生學習知識過程中的助學者。既然是助學者,教師就不要包辦代替,而應該以幫助者的形象出現在學生需要的時刻。
2. 備課和設計應有學科教學的整體意識。有效的課堂教學不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教師要注重提升自己的能力,要進行專門的培養訓練;教師的眼界不能只局限于單一的課堂,而是要關注到整個學科。所以,在日常的學習中,教師要多積累、多吸取經驗,從而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專業教學能力。
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設計應講求策略
1. 課堂教學設計要突出操作性。優秀的課堂教學一定是通過反復地修改教學設計而產生的。教學設計是為了服務于課堂教學,因此,只有具備操作性的教學設計,才會對課堂教學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下面以統編教材三年級上冊“口語交際:請教”一課為例來說明。
首先,教學設計的目標要明確。在教學“口語交際:請教”這一課時,教學目標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設計。(1)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問題時會向他人請教。(2)在請教過程中要懂禮貌,表述要清晰有條理,用語要嚴謹。(3)以實踐的方式學會請教。教學設計的重點要放在第二項內容“請教的方式方法”上,這樣才能達到本課的教學目的。
其次,設計的教學過程要有可操作性。要注重學生的互動體驗,要注重口語交際的實踐性。在教學“口語交際:請教”時,筆者設計了“談話激趣,引出請教—示例引路,明白請教—模擬情境,學習請教”這幾個教學環節,并且讓整個教學過程易于操作。如在“談話激趣,引出請教”這一環節,筆者設計了以下教學片段。
師:同學們,寒假快要來啦,老師打算帶自己的小侄子外出旅游,可老師還不知道去哪里比較好。老師是大人,對小孩子喜歡去的地方沒有你們了解,現在老師想向你們請教,在你們所知道的景點中,哪些是你們覺得很好玩的,把它們推薦給老師吧!
(學生自由發言)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老師真是受益良多,這也讓老師發現,原來請教這么有用!以后老師遇到不好解決的問題,得多向你們請教了。如果在平時的生活中你們也遇到了某些自己無法解決的麻煩或問題,你們也可以像老師這樣,向身邊的人請教。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會如何向人請教吧。
這樣的教學設計,主要是從現實生活導入,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學生容易進入角色,有話可說,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的交際熱情。
在“示例引路,明白請教”這一環節,筆者通過生活實例引出請教,并設計了一個“請教經驗”的分享會,讓更多學生參與交流和分享。在“模擬情境,學習請教”這一環節,筆者設計了小試牛刀初“請教”、搜集問題再“請教”和傾訴問題真“請教”這幾個情境,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從而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感受。最后的環節是總結、拓展、延伸,從課內拓展到課外,延伸到家庭和社會。這樣,將課本知識和生活實際相融合,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請教的價值,從而實現口語交際的目的。
由此可見,每一環節的教學設計如果易操作,就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反之,如果過多花哨的設計,操作性低,就不容易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2. 課堂教學設計要具有針對性。課堂教學設計不是千篇一律的,而是要根據課本內容進行設計。另外,在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時,要針對不同的教學目的,選擇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也可以多種教學方法穿插綜合使用,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參與到學習中來。如在識字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加一加”“減一減”“數筆畫”“同類歸納”等不同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總結歸納識字的方法,讓教學富有趣味,讓學生愛上識字。又如,在教學《獅子和鹿》這一課時,可以采用“案例教學法”,設計一份有關動物保護的案例,讓學生通過分析思考,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
3. 課堂教學設計要具有靈活性。課堂教學是靈活的,是需要根據學生的反應及時進行調整的。因此,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預設,要為課堂中可能出現的多種可能性尋找出相應的解決方法。教師還要根據學生的水平因材施教。由于學生學習能力不同,課堂生成也不同,教師要學會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進行教學調整,不能完全按照自己設計的流程去教學;要充分考慮學生可能出現的思維能力、學習習慣等問題,順學而導,隨學處置,靈活機動。
4. 課堂教學設計要注重反思。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前,要讀透教材,要明確每一篇課文的教學目標,熟悉每一篇課文的內容,通過對課文知識點的分析,找出重點和難點,并結合學生的學情,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要綜合利用多種教學方法,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增強學生的體驗感,提升學生的共情能力,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另外,教師還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要逐漸形成屬于自己的教學特色。反思也是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所需要關注的環節。教師要對照教學目標,反思教學環節及教學活動的價值,為下一次教學設計的優化做積累。
總之,有效的課堂教學是教師永恒的追求。教師應規范教學設計,提升課堂教學能力;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從而達到高效的課堂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福建省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學 ? ?責任編輯: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