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芳
【摘 要】思考在核心素養的基礎上如何開展初中生物課的教學,讓核心素養在教學過程中發揮引導的作用。初中生物課的教學目的在于構建初中生的生物知識體系和培養學習與應用知識的能力,教師在核心素養的指導下,對生物課教學進行創新改革,加強初中生的生物素養。以部分生物遺傳的教學知識為例子,討論怎樣將初中生物與核心素養進行結合,具體地將核心素養落實到初中生物課堂的教學之中。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生物;教學
隨著課堂改革的發展,初中生物課存在的本質被深挖出來,生物學本身具備科學特征,屬于自然學科的重要部分,更是科學研究領域內的熱點,所以生物課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培養核心素養并讓其引導初中生物進行改革與創新,提升初中生的生物素養,幫助學生在未來的生物學習中更好地掌握知識。
一、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發展現狀
當前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普遍存在知識點碎片化、知識內容邏輯性差的問題;教學實踐過于簡單形式化,學生對知識沒有更深入的理解,知識應用能力不足,沒有廣闊的學科視角;教學從“育人”變成了“育分”,注重應試教育,忽略了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基于核心素養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成為了教改的趨勢。
核心素養以學生為本,意在培育學生全面發展的綜合能力,提升學生的實際收獲體驗,同時加強學生的學科能力和培養必備的品格素養。那么如何從“育分”轉回“育人”?如何提升學生的實際收獲?如何提升學生的學科能力和素養?這些問題都影響著核心素養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之中能否被貫徹落實。
二、核心素養的理解與應用
(一)生命觀念就是指人們經過觀察對生命綜合的認知,是對生命現象以及相互間的聯系的抽象理解。鑒于此,教師在生物課堂上開展教學的時候,應該充分整合教材和教學資源,將相對抽象的生命現象生動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直觀理解并對生命觀念形成正確的理解。
(二)科學思維就是對事物的認知形象科學的思維方式,形成對實際問題解決的思維模式和解決能力。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在學習中逐步養成科學思維的習慣,讓學生通過歸納總結、推理論證和批判等學習方法,解釋生命現象及其客觀規律。
1.利用思維導圖構建知識體系,培養科學思維
對于重要概念可以用思維導圖進行呈現,思維導圖精簡的形式讓知識重點一目了然。不僅提高教學效率,還能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意愿。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可以加強學生理解重要的生物概念。
2.利用表格整合知識,提升科學思維
表格是用來收集整理信息和組織分析數據的有效手段。教師可以將生物遺傳的相關知識點用表格構建起來,既簡單易懂,又能保證可讀性,學生可以快速瀏覽并熟悉知識要點。相關數據經過表格的布局和歸納以后,讓學生更加直觀地分辨出其中的差異變化和區別聯系,對知識進行對比分析,加強對生物學知識的理解,最終達到提升科學思維的目的。
(三)科學探究就是通過在現實生活中發現生物學問題,對具有普遍性和規律性的生物現象具備觀察與提問、設計實驗、實施方案和討論交流的能力。在生物學課堂上采取科學探究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主動學習生物知識、深入探究科學方法,從而提高生物課的教學質量。在生物學的核心素養里引入科學探究的目的就在于引導學生改變學習方式,從被動變為主動地學習,在這個過程中獲得科學感受和科學方法,從而具備科學探究的能力,在科學的價值觀指導下進行創新,深化學習成果。
(四)社會責任就是具備利用生物學知識,解決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問題的能力。教師通過正確引導,讓學生擁有服務社會的價值觀,運用生物學的科學思維,通過辯證分析從現實生活中分辨出偽科學現象,在生態意識的指導下做出環保行為,向身邊的人講解所學到的生物知識,肩負起宣傳健康生活、關愛生命的社會責任。與此同時,生物課教學還可以通過整合當地的社區資源,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學會解決實際問題,做到學有所用。
三、教學開展以核心素養為方向
倡導核心素養成為了現代教育的新趨勢,也是深入開展課程改革的中堅力量,給初中生物課的改革帶來了新方向。就初中生物課而言,核心素養具體變為理解生命本質、生物體生命運轉、生命運轉原理,而這些問題正是核心素養的一種體現。初中生物課中的生命物質基礎和生命結構是知識素養的重要組成,經過分析,可以確定的是初中生物課中的重要概念是核心素養的基礎,運動科學的思維方式構建生物知識體系,是培養核心素養的必經之路,初中生經過對知識的構建有助于學生理解生物科學的重要概念。
將核心素養作為教學的新方向,就必須改變初中生物課對知識過于簡單的學習和評估方法,幫助學生采用系統化的學習方式掌握初中生物課的知識,從而加深對生命的理解,并在探索求知的過程中進一步掌握科學方法,激發初中生對生物科學的學習興趣。初中生一旦學會從生命的角度看待和思考問題,就具有了生物素養。由此可見,核心素養作為初中生物課的改革新方向,起到了不錯的指引作用。
四、培養核心素養應該注重細節
從生物素養來看,在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生物素養,可以從這兩方面細節之處著手開展:一方面是明確素養身為宏觀概念的特點,另一方面是強化細節從而加強培養。這樣做的目的是規避以往初中生物課中經常出現的問題,例如宏觀意識比較重,導致忽略細節,課改無法順利開展,存在落實困難的情況,這應該引起教師的重視,改變固有觀念,重新建立起正確的課改思想意識。
以“基因控制生物性狀”知識教學為例,雖然學生對基因概念很熟悉,但是對基因的原理并不了解,教師可以從基因可控制性這一特點入手,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從而讓學生主動探究。教師通過舉例進一步講解,讓學生了解基因到底是如何做到對生物性狀起到控制的,但是幫助學生做到強化理解,需要從根本上讓學生對具體的原理有所了解。初中生物課在生物高矮這個問題的教學上,為了讓學生理解基因具有顯性基因和隱性基因之分,當基因進行組合以后,怎樣起到對生物高矮的控制,這就成為了探究的重點,在討論中引起學生的好奇心,給學生時間思考問題,在這個思考的過程中認識到由于基因存在顯性基因和隱性基因,會形成不同的組合形式。當然,教師不要急于將答案告知學生,要鼓勵學生自己主動探究并找到問題的答案。當出現學生無法解答的時候,可以先嘗試用三種不同方式進行組合,然后給出可能出現的結果。例如將兩個顯性基因組合,生物出現高性狀,再將兩個隱性基因組合,其結果則剛好相反。探究的過程里需要學生對知識進行構建,從而深入理解并內化所學到的生物知識,培養核心素養的細節體現在,學生的思維服務于知識構建,反過來也讓學生的思維進一步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