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曉龍 繆玲

摘要:蘇繡是蘇州具有代表性且歷史悠久的手工藝文化之一,其裝飾性的紋樣具有獨特的藝術形態和文化意義。本文以蘇作家具為對象,探討蘇作家具如何應用蘇繡紋樣開展創新設計,通過對蘇繡典型性圖案、技法的圖形轉化等進行分析,研究蘇繡紋樣的顯性元素和隱形元素,把基于文化元素被萃取轉化后的形態融入蘇作家具的設計中。如何對蘇繡文化元素創新性地進行多形態圖形轉化并將其與蘇作家具相結合,讓蘇繡文化更好地回歸生活,創新發展蘇作家具也是本文的探討重點。
關鍵詞:蘇繡紋樣;蘇作家具;圖形轉化;創新設計
中圖分類號:TB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1)08-00-02
0 引言
伴隨著時代的發展,蘇繡的市場需求量在不斷增加,蘇繡被越來越廣泛地應用于飾品裝飾中,蘇繡開始有了新的時代內涵。如此具有創新性的轉變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思考,當通過商品的形式呈現傳統藝術時,不僅能夠創造經濟價值,同時也使內在文化得到了很好的發展。
通過研究蘇繡紋樣的文化背景和裝飾藝術,讓蘇繡紋樣和蘇作家具相結合,使得“蘇作”韻味更加濃厚,在新的社會形勢下進一步發展蘇作家具,豐富用戶的需求。本文先從蘇繡的起源、圖案紋樣、色彩、文化等角度深入研究蘇繡文化及相關創意產品,然后結合現代個體的生活訴求開展相關文創產品設計,在家具中巧妙運用蘇繡元素,賦予家具獨特的文化色彩,最終使其創新性地步入市場,更好地融入時代。
1 蘇繡紋樣研究
蘇繡至今已有2000余年的歷史,它起源于蘇州,是中國的四大名繡之一。蘇繡在與時俱進,不斷完善不斷創新之后終于尋覓到了契合自身的獨特風格[1]。
蘇繡在繼承發展的過程中形成了許多獨特的藝術特征,蘇繡紋樣不會被限制在花鳥魚蟲等老舊的題材框架內,它可以靈活多變,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得地負海涵[2]。蘇繡的繡線精巧且細致,昭著的色澤熠熠奪目,整齊勻稱的花紋搭配靈巧別致的針法是一份匠心別出機杼,蘇繡的風格是恒河沙數的,卻又能在各蘇繡中藏著一份深厚的地方濃情,見者皆識這便是蘇繡[3]。
2 蘇作家具概述
2.1 蘇作家具的特點
蘇作家具是指以蘇州為中心的長江中下游地區所生產的家具[4]。蘇州木材資源不如京作和廣作充裕,所以每塊蘇作木材都必須經過工匠的反復琢磨才能破料動工;除了工匠之外,還有文人雅士參與到家具的設計與制作中,共同合作,賦予家具輕簡、素雅的氣質[5]。
2.2 蘇作家具市場現狀
蘇作產業較多使用紅木材料,然而當下紅木資源枯竭的問題使得不少產業被迫調整產業結構,生產要求的改變、融資成本的增加、市場的不景氣等多方面因素促使紅木家具企業自行淘汰設計落后的產品。蘇作家具有不少精品,但由于缺乏媒體宣揚和商業模式推廣不足,有著輝煌史跡,曾助推京作誕生的“蘇作”如今卻被淹沒在歷史的長河里,陷入了“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可嘆境地。當今時代快速發展,審美與需求不斷變化,時代更迭不止,促進著家具的更替創新,家具產品的設計一如既往追尋著貼近當代人的生活風尚,然而現當代年輕人對家具舒適愜意、美輪美奐、契合安置的追求越加強烈,當前的蘇作家具無法面面俱到[6]。
3 基于蘇繡元素的蘇作家具創新設計理念
蘇作明式家具固然有它的休聲美譽,然而人們對于美的認知是無止境的。美是精益求精,是一代代繼繼存存也是一代代推陳出新,傳承與創新缺一不可[7],人們通過在文化的橋梁上連接物質與精神,為創造物質文化做出不懈努力。蘇繡與蘇作家具皆蘊含著蘇式文化,它們相輔相成,水到渠成,使得蘇式文化自然而然地被傳承與發揚[8]。與此同時,蘇作家具品牌也得到了有效推廣。
以蘇繡的元素為出發點,對它進行獨出心裁的創新設計,在具體的推廣項目之中進行多形態圖形的創意轉化,以現代視角弘揚傳播,廣開門路發展蘇繡文化,可以塑造良好的蘇作品牌形象[9],也能提升蘇州城市的影響力,開創別開生面的發展模式[10]。傳統的蘇作設計手法十分優秀,值得保留以滿足高端的用戶需求。蘇作家具的創新要在掌握蘇作家具工藝精髓的基礎之上,嘗試更換部分常規的蘇作裝飾圖案,結合蘇繡元素,巧妙應用豐富的蘇繡紋樣,實現家具從“蘇式”到“蘇意”的創新[11]。
3.1 造型與結構的創新
現代人更注重家具的實用舒適。為了追求舒適性,座椅可以適當增設坐墊和軟包。坐墊軟包的裝飾可通過人工或機械釘在布面上塑造并凸顯出繡花的立體感,使得飾品在視覺效果上層次分明、雅潔精致,新蘇繡工藝能達到這一視覺效果。衣柜可以增設蘇繡紋理的木制褲架、領帶格、蘇繡邊框帶的鏡子等,使家具更自然地融入蘇繡元素[12]。此外,諸多家具都可仿照此方式進行創新。
3.2 設計材料的創新
材料的創新一直飽受爭議[13]。紅木材料作為珍貴木材受國人的青睞,但伴隨著人們的開采利用,紅木已經變得越發匱乏,年齡較大的消費者市場以及傳統家具從業者對紅木有著自己的執著。材料上的創新,我們可以考慮采用優質硬木替代紅木,也可以考慮復合材質的使用[14]。通過市場的調研結果,可簡單列舉幾種優質的替代木材:性價比較高的“非洲酸枝”,紋理、色澤、密度較為相似的“東非酸枝”,進入國內多年的“小巴花”,還有“小紅葉檀”“血檀”等。可以考慮把復合材料與紅木家具相結合,通過鑲嵌、軟包等多種方式讓蘇繡紋樣更加鮮活,使蘇作家具更具時尚感。
3.3 制作工藝與技術的創新
傳統的家具制作工藝要經歷一系列繁雜精密的手工工序,包括紅木的干燥、選料開料、榫卯雕刻、組裝、刮磨、上蠟等[15]。傳統的工藝若想創新,勢必要依靠現代加工設備以及高新技術[16],從而建立現代蘇作家具快捷高效、精益求精品牌形象,以技術創新打造經典品牌。計算機技術提高了紅木家具的設計與制作環節的精準度和精細度,計算機技術帶來的精準度遠遠超過手工工藝的精準度,這也增加了蘇繡紋樣在家具的實際應用中的更多可行性[17]。當然,手工加工與制作同樣有著重要的作用,部分區域以手工雕刻為主可以很好地體現產品的個性化[18]。
4 蘇繡紋樣在蘇作家具中的應用
蘇繡紋樣樣式精巧,如何在蘇式家具中加入更多的蘇繡樣式是蘇繡融入蘇作家具創新的重要環節[19]。
紋樣具體應用:在圖案設計中,匠人們通過使用對比法和調和法從原本矛盾對立的動靜、疏密、曲直、點面等方面著手,使設計的圖案達到整體和諧統一的美術效果。除此之外,利用動與靜的調和形成對比,使得圖案渾然一體,風格自然協調,產生自然天成的美感。在形象設計上講究個性化表達,再結合現代設計中的新型材料,就能夠將傳統蘇繡紋樣合理的、巧妙的融入家具設計與裝飾中[20]如圖所示。
5 蘇繡紋樣在蘇作家具中的表現特征
蘇作家具設計要想有更好的前景,首先應當理解紋樣的內涵,了解紋樣的種類。對蘇繡紋樣進行合理巧妙地應用,是本次新設計最為主要的內容。
5.1 多樣化
蘇繡紋樣的樣式各不相同。在蘇作家具的設計過程中,我們要探究各個紋樣元素所蘊含的意義,結合紋樣的內在含義和家具的品質進行更深層次的研究,將這些多姿多彩的符號靈活運用于設計中,展現風格迥異的美感以及精深的文化內涵,呈現出更多滿足現代化審美需求和消費需求的蘇作家具產品[21]。
5.2 簡潔化
快節奏的社會生活導致人們更傾向使用便利的產品,所以生產商致力于將商品向便捷方向發展。將這樣的思想帶入蘇作家具的生產設計中,會讓裝飾圖案變得更加簡潔,紋樣圖案更符合規矩,使其更容易加工制作[22]。通過創新簡化蘇作家具的圖案,把傳統紋樣當中有相對穩定內涵的紋樣轉換成符合當代人喜愛的形象符號,使紋樣具備時代特征。
5.3 國際化
文化經濟國際化后,蘇繡也汲取了外國優秀的文化藝術精髓。新藝術的汲取既傳承了傳統紋樣紋案又讓我國蘇作家具中的紋樣四海傳揚,登入世界的藝術瑰殿,促進新蘇作家具在紋樣方面的推陳出新,堅持“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設計理念[23]。
6 結語
如今的蘇作家具行業中需要更多的人去嘗試不同的設計創新,讓更多的蘇作家具作品走向前沿,傳承創新發展的文化精神。本文大膽地將蘇繡元素融入蘇作家具設計之中,一方面秉持傳承的基礎,為創新提供更多思路;另一方面提升蘇作品牌的影響力,使其與時代接軌,讓蘇作文化得到更多年輕人的青睞,讓蘇作文化綻放時代的光芒。
參考文獻:
[1] 葉慧慧,王穎.清代織繡紋樣的文創設計創新探析[J].藝術科技,2020(10):13-16.
[2] 張想輝.淺析南京云錦的圖案及其傳承創新[J].藝術科技,2020,33(24):112-113.
[3] 蔣王瑤.淺析南通藍印花布紋樣藝術及其發展[J].藝術科技,2020(21):109-110.
[4] 孫冠楠.清代三作家具的風格與特點研究[J].家具與室內裝飾,2020(01):30-31.
[5] 毛鴻瑾,耿婉馨,李丹,等.傳統元素在文創產品中的體現——以南京城墻文創產品設計為例[J].藝術科技,2020,33(24):28-29.
[6] 申輝,王瑋.中國傳統文化在家居產品中的應用研究[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9(11):22-23.
[7] 崔曄.極簡主義與中國元素在現代景觀中的應用[J].藝術科技,2020(20):163-164.
[8] 錢利,田曉冬.淺談中國現代標志設計與傳統文化元素的結合[J].美術教育研究(上),2018(12):62-63.
[9] 周錄燕.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景觀設計的結合[J].藝術科技,2020(21):179-180.
[10] 張穎,曹磊.淺析南京云錦裝飾元素及其在現代室內裝飾中的運用[J].藝術科技,2020(20):173-174.
[11] 邱柳祎,孫獻華.花藝軟裝在家居室內設計中的應用[J].家具與室內裝飾,2020(09):98-100.
[12] 李芹,朱白茹,張乘風.江南傳統文化在當代室內設計中的交融與傳承[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8(12):88-89.
[13] 顧曉清.從“明式”到“明意”——“蘇作”的創新實踐[J].江蘇地方志,2019(01):46-51.
[14] 任萌萌,張乘風.銅元素在明式家具中的應用[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9(01):38-39.
[15] 劉思宇,曹磊,竇逗.城市家具規劃設計實踐與研究[J].大眾文藝,2018(21):65-66.
[16] 李可欣,邵曉峰.中國傳統家具中壺門結構的文化溯源與演變[J].美術教育研究(上),2018(11):18-19,22.
[17] 陳銀波,邢若晨.淺談蘇扇裝飾形式的歷史演變[J].美術教育研究,2020(4):47-48
[18] 柳葉淳,管雪松,孫琦.木材的裝飾藝術——以黑胡桃木為例[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9(02):82-83.
[19] 郁添淵,曹磊.探索新中式風格在室內設計的應用——以居住空間室內設計為例[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8(12):92-93.
[20] 李何健,李雪艷,郁慧璇,等.傳統木工藝的現代化設計——以文創日用品為例[J].家具,2018(05):83-87.
[21] 王維依,蔣暉.論中國古代工匠精神的歷史源流[J].美術教育研究,2020(18):54-55.
[22] 趙旭東,冉鑫,施愛芹.中國傳統圖案矢量圖的發展現狀與資源庫建設[J].美術教育研究(下),2019(4):27-28,31.
[23] 楊杰,蘇長志.江蘇老字號品牌升級設計方法研究[J].設計,2020,33(19):34-36.
作者簡介:江曉龍(2001—),男,江蘇無錫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產品設計。
繆玲(1986—),女,江蘇南京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室內與家具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