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雨
【摘要】音樂是一門陶冶情操的藝術,是對生活、自然、心靈的完美詮釋。小學音樂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素養、道德意識及健康的人格。而通過信息技術手段打造音樂課堂,不僅可以讓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還可以讓學生更全面地體驗音樂的魅力和韻味。下面,筆者將結合自身教學經驗,闡述如何將音樂和iPad進行有機結合。
【關鍵詞】小學音樂;iPad設備;融合方法;教學研究
傳統教學中,小學音樂課堂的局限性較強,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只能被動地聆聽,或者跟隨伴奏進行模唱練習。這種教學方法不僅無法真正提升學生的音樂能力,還會給他們以后的學習帶來負面影響[1]。因此,改變傳統音樂教學模式,優化學生學習體驗,賦予課堂更多的可能性和閃光點,成為重中之重。目前,市面上有助于提升音樂教學質量的設備和材料數不勝數。iPad(平板電腦)作為一種微型計算機設備不但普及度很高,而且其具備的一些功能對提升課堂質量有著良好的效果。所以在授課期間,教師不妨將iPad融入課堂中,深度開發這一資源,從而打造多功能的音樂課堂。譬如,教師可以利用iPad創設視聽結合的欣賞情境,打造靈動多變的樂理指導課,設計直觀、有趣的音樂活動等。這樣不僅可以有效增強學生對音樂藝術的體驗,優化其對音樂節奏、概念及文化等諸多方面的理解,還能為學生以后的音樂學習打下重要的基礎[2]。
一、創設欣賞情境,打造視聽結合課堂
將iPad引入音樂課堂為音樂教學質量的提升奠定了基礎。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在開展音樂欣賞課活動時都是直接給學生播放音樂,然后引導學生聆聽旋律和歌詞,最后帶著學生分析音樂的概念和含義。在這一過程中,幾乎所有的學習都是教師帶著學生完成的,而學生缺乏自主意識[3]。長此以往,學生對教師產生了嚴重的依賴心理,他們的自主能力的提升也受到了影響。而iPad的引入能夠讓音樂欣賞課變得更加豐富形象。教師可以通過操作iPad為學生創設視聽結合的音樂情境,讓學生在聽覺和視覺上都能獲得良好的體驗。另外,iPad還可以牢牢抓住學生的眼球,激發他們的欣賞欲望和表達欲望,這便為高效欣賞課的構建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以歌曲《嘀哩嘀哩》為例,首先,教師可以利用iPad索引相關的音樂視頻,如歌曲的MV或小舞蹈視頻等,要求學生在聆聽音樂的同時觀看視頻。筆者選擇的視頻為歌曲的MV,視頻畫面與歌詞相呼應,如“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這段歌詞,與之對應的視頻內容是幾位充滿朝氣的小朋友在樹林中快樂玩耍的場面。面對漸漸變綠的天地,學生就像求知的小學者,尋找著春天的足跡。其次,教師利用iPad中的海量資源,給學生呈現不同版本的《嘀哩嘀哩》,如男生獨唱版、女聲獨唱版、合唱版,以及成年人利用美聲或通俗等方式演唱的版本等,由此,讓學生在不同風格的對比中獲得了不一樣的美的體驗。最后,iPad可以呈現豐富的音樂學知識,而教師可以為學生介紹這些知識,如《嘀哩嘀哩》的創作歷史、作者簡介等,以此讓學生對作品形成更全面的了解和認知。
總體而言,上述欣賞模式的科學引入,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開闊認知視野,另一方面能幫助學生更深入地體會音樂藝術所散發出的魅力和智慧。可見,教師利用iPad的諸多功能和特性打造小學音樂欣賞課,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讓學生從被動聆聽轉為主動學習,全面提升學生的主觀能動意識[4]。
二、優化樂理指導,構建靈動多變的課堂
樂理知識是音樂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說,樂理相當于一首完整樂曲的肌理和骨架。所以,扎實掌握樂理知識,對小學生而言非常重要。但是,由于小學生綜合能力較弱,而樂理概念性又很強,他們在接觸樂理時會遇到很多問題。在這期間,教師若不采取一些合理的教育指導策略,勢必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質量。所以,重視樂理教學,利用iPad指導學生學習音樂理論知識,優化課堂結構,讓煩瑣、抽象的樂理知識變得通俗易懂,無疑是重中之重。在教學不同的樂理知識時,教師應采取不同的方案,因此,在操作iPad的過程中應有所側重。面對不同的樂理知識,教師可以選擇不同的軟件功能,以此提高學生的音樂學習質量[5]。
節拍是樂理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小學生必須扎實掌握的一項重點內容。為提升學生對音樂節拍的感知能力,教師可以利用iPad的批注功能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水平[6]。以歌曲《小烏鴉愛媽媽》為例,這是一首旋律優美、節奏歡快的歌曲。在指導學生學習這首歌曲的節拍時,筆者首先將歌曲的譜例呈現在iPad的屏幕上,并對其節拍進行了簡單的批注,以此讓學生在欣賞音樂的同時對其節拍形成初步的認知[7]。隨后,筆者鼓勵學生利用輕輕拍打大腿的方式來感受節拍。隨著學生的反復操作,筆者還會在屏幕上對節拍進行定時標注,以此讓學生及時捕捉到自己的失誤。當對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進行講解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這兩個節拍,筆者還利用電子筆在iPad的屏幕上進行反復操作,如利用標紅和標藍的方式讓學生區分兩種節拍。這樣一來,不但讓抽象的知識概念變得直觀易懂,而且簡化了學習過程。
另外,對于不同的歌曲,教師可以選擇不同的iPad功能。例如,針對《巴魯瓦》和《溜溜山歌》這種地域性和風格性強的歌曲,iPad的批注功能的優勢會更加明顯。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iPad信息網中的一些習題資源為學生提供練習契機,讓他們在答題中加深對樂理知識的記憶,提升其理解能力。同時教師可以將該項活動設置為一個專項平臺,以“樂理”指導為其中心思想,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這樣不但為學生提供了體驗樂理知識的機會,而且讓學生在持續的練習中逐漸培養了音樂核心素養[8]。
三、優化活動內容,構建活潑生動課堂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缺乏興趣,再簡單的工作也會變得復雜、煩瑣、乏味;如果興趣高漲,再難的問題也會充滿趣味。因此,教師應利用iPad的各項功能,打造出有趣的、豐富的學習體驗項目,以此全面優化活動內容,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持續體驗音樂學習的樂趣。同理,教師還可以利用iPad創設游戲化的學習體驗情境,讓學生在玩一玩中積累更多知識,從而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
例如,課堂上筆者就組織學生進行了“我是猜歌王”的游戲。首先,筆者在iPad中下載了一個伴奏曲庫(該曲庫包含不同歌曲的樂器獨奏、合奏版本等),并將其點開,然后板書“我是猜歌王”。其次,筆者將全體學生劃分為若干小組(每組五人,其中有學優生一名、中等生兩名、學困生兩名),然后鼓勵學生給自己的小組取一個有趣的名字。最后,開展競賽。在這期間,筆者先是播放一段伴奏或樂器版本的音樂,然后給學生預留10秒鐘的時間讓他們猜測曲子的名字。此時,小組內部可以互相協商,集思廣益。猜對的小組獲得1分,猜錯的小組扣掉1分,最后比一比哪個小組獲得的分數最高。分數最高的小組可以獲得獎品,如音樂光盤、圓珠筆、日記本等。如此一來,不但讓枯燥的學習過程變得更加簡單、有趣,而且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當然,類似的音樂活動還有很多。教師應擅于運用iPad,根據教學項目合理設計游戲,以此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體驗環境。
總而言之,iPad是十分重要的教學資源,它的普及不但為音樂教學提供了諸多便利,而且讓音樂教師在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時有了更多的依托。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運用iPad期間,教師要明確教學主體,不能讓學生過于依賴該設備,以致忽略了學習重點;iPad雖然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但不是所有的教學都需要以該設備作為支持,如果教師忽略了這一點,盲目運用,很容易浪費寶貴的課堂時間、浪費寶貴的資源。總之,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合理運用iPad,在豐富教學內容的同時,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洪靜麗.小學音樂教學有效途徑[J] .西部素質教育,2020(05):10.
李然.巧用工具,提升音樂創造教學:iPad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如何應用的思考與探索[J].北方音樂,2020(03):30.
徐小娓.小學音樂教學中信息技術手段的應用路徑[J].中小學電教,2020(06):5.
郭杰雄.信息技術與音樂教學深度融合策略研究[J].新智慧,2021(13):23-24.
唐荔欽.巧妙借助多媒體優化校外音樂教學效果[J].讀寫算,2021(12):15-16.
楊曉霞.借助多媒體技術提高音樂素養: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多媒體的應用探索[J].新課程,2021(13):129.
彭洋.淺析小學音樂教學與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有機整合[J].新課程研究,2021(09):96-97.
王斐.核心素養下小學音樂課堂多媒體應用的研究[J].當代家庭教育,2021(08):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