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晨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以及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我國房屋建筑規模在不斷擴大,進而推動著我國房屋建筑行業不斷發展。但近年來,我國地震災害頻頻發生,從而對房屋建筑結構抗震設計的要求越來越高。若房屋建筑抗震設計不完善,那么會嚴重威脅國民的生命財產安全。而在實際的房屋建筑結構抗震設計中,還存在諸多問題亟待相關人員解決。本文主要圍繞房屋建筑結構抗震設計,分析了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解決措施,希望為相關人員提供參考,進而不斷提高房屋建筑的抗震能力。
【關鍵詞】舊城改造;規劃設計;對策建議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19.031
城市舊城改造屬于一項長期性系統性的工程,其專業技術含量較高,對城市建設發展能夠帶來非常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進行規劃設計的過程中必須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充分考慮城市整體空間布局,突出地方特色,遵循生態環保指標,確保舊城改造規劃和新城市建設發展相契合。
1、城市舊城改造規劃設計的重要意義
1.1規避盲目改造,注重全局性
舊城區經歷了時間的磨礪,其中基礎設施、居民住宅、生態系統以及人文景觀都開始慢慢老化,相關設施逐漸不能夠滿足現代居民的生活、工作和娛樂需求,特別是對部分城市居民而言,其住宅建筑的使用年限較長,主體結構已經出現了非常嚴重的老化問題,部分年代久遠的建筑還發生了裂縫以及墻皮脫落的現象,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同時舊城中的部分公共設施如道路、管網、電力通訊、消防設施等功能逐漸退化,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居民的生活和工作。基于上述因素舊城改造工作必須要盡快落實,因為舊城改造關系到的具體項目較為繁雜,因此規劃設計工作也千頭萬緒,必須要盡快制定統一規范的整體規劃設計方案,避免舊城改造工作的盲目開展,這樣一來也能夠讓舊城改造工作具有一個明確而統一的方向和目標,確保舊城改造的有序推進,提升舊城改造質量[1]。
1.2確保城市穩定,推進城市化發展
進入新世紀之后,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城市化建設進程也進一步加快,舊城改造工作屬于國內各大城市的重要工程項目,其不單單是現代城市建設發展的必然趨勢,同時是樹立城市口碑、塑造良好形象的有效舉措。舊城改造并非是單純地拆幾棟房子、修幾條道路或者建幾個公園,而應當結合城市原有功能區劃分,把商業區、住宅區、休閑區、文化區等不同區域實施科學規劃設計,相互之間理念共通、發展共進,從而有效處理好舊城人口密度大、居住環境不佳、基礎設施老舊等問題,不斷優化城市舊城的公共服務功能,確保城市的持續發展。現階段按照國家相關政策規定,工業慢慢開始從舊城撤離,城市人口也開始朝著附近擴散,城市功能和結構表現出一定的衰退現象,從這一現象出發,舊城改造規劃設計過程中應當對舊城用地功能和城市功能實施科學調整,確保舊城土地資源能夠得以優化配置,盡可能控制舊城存量建設用地面積,為其他新建項目提供充分的土地資源,推動城市的穩健發展。
2、城市舊城改造規劃設計的思路建議
2.1做好舊城改造的規劃設計
城市建設發展必須要始終堅持先規劃后建設的基本原則,對于舊城改造也是如此。規劃設計屬于舊城改造的重要基礎,唯有科學開展好規劃設計,才能夠確保舊城改造目標的最終實現,所以必須要引起充分重視,落實好如下幾方面工作:
第一,城市建設用地性質和指標管控,全面綜合考量居住區、基礎設施、公共配套設施以及道路交通系統。城市舊城改造應當按照規劃要求,避免盲目改變用地性質,禁止為追求地塊土地收益而盲目增加容積率等。
第二,景觀環境規劃設計。良好的景觀環境不但有助于改善舊城形象,同時也可以為居民提供良好的居住環境,因此景觀環境規劃設計十分關鍵。對于舊城改造工作來說,應當把局部地塊和城市整體規劃聯系起來,確保舊城改造過程中的景觀設計、空間尺度可以和城市整體融為一體。
第三,基礎設施規劃設計。舊城改造屬于一項長期性的工作,舊城基礎配套設施往往無法在短時間內予以解決,但能夠在不違反城市規劃要求的情況下,處理好舊城內道路通行、管網、消防設施等更新優化工作,借助于科學的規劃盡可能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升舊城區居民的滿意度和幸福感。
第四,建筑規劃設計。對于舊城改造規劃設計的重要內容,新建建筑立面形式以及外立面色彩風格必須要和附近建筑保持協調,對老舊建筑的改造應當以翻新為主,但同時保留其風格特色,對于歷史建筑要注重保留其已有的材料、色彩、風格,禁止盲目拆除。
2.2舊城改造的常見方式
首先是棚戶區改造(危舊房),該區域往往因為建筑質量和居住環境不佳,沒有必要的基礎配套設施,可能出現安全隱患,對于該區域的改造一般來說選擇對原有建筑實施拆除,居民就地或者就近安置,對周邊基礎設施進行規劃設計,促進土地利用率的提升。棚戶區改造可以有效優化舊城形象,但通常投資較大,要求政府相關部門進行統籌安排并從整體上進行規劃設計[2]。
其次是老舊小區改造,通常來說老舊小區的建筑質量尚好,附近配套設施相對完善,實施改造時一般是對建筑立面進行翻新、雨污分流、道路規劃改造、綠化設計等措施,從而優化老舊小區的環境,促進其形象的提升與美化。建筑立面改造需要和附近建筑保持協調,對排水設計而言要選擇雨污分流的體系,小區中的雨水可以匯入市政雨水管道,污水經過化糞池初步處理后進入市政污水管,針對存在破損的路面實施修復,對區域綠化進行科學規劃。通過這樣的改造設計可以為廣大居民創設一個更好的居住環境,同時投資相對較少,能夠在短期內完成改造。
最后是針對城市中歷史文化保護區域的改造,這類區域通常存在文物保護單位或歷史建筑,應當對城市過去已有的歷史文化進行充分保護,健全相關基礎設施,對附近的建筑高度、具體形態以及立面色彩等予以合理規劃。對于歷史文化保護區域的改造應當進行專題研究,并組織專家論證通過后即可正式設施。
結語:
總而言之,對于城市舊城改造項目來說,必須要堅持進行整體規劃設計,根據城市建設發展的實際情況,進一步優化和改善舊城環境,促進居民生活質量的提升,努力為其創設良好舒適的人居環境。同時在規劃設計過程中還需要采取有針對性的改造方式,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和基礎設施優化配置,注重歷史文化傳承,確保舊城改造工作的科學推進,助力現代城市建設發展。
參考文獻:
[1]黃忠良.城市舊城改造與規劃設計探究[J].美與時代(城市版),2020(11):29-30.
[2]黃祺.關于舊城改造建筑規劃設計的思考[J].科技創新與應用,2020(22):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