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今社會對于村莊規劃問題要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本篇文章主要對村莊規劃建設的意義進行分析。
【關鍵詞】村莊規劃;正確引導;社會主義新農村;意義分析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19.036
對于中國的現代化進程發展而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當前的首要任務。其歷史責任也是非常巨大的。根據農村的生產發展、生活狀況、鄉土風情、村容村貌以及民主管理等多方面要求,要從當地農村的實際情況出發,尊重當地的農民規劃意愿,將規劃新農村任務做到扎實穩健的向前推進。對于中國而言,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改革任務是艱巨的、長期的。必須要做到要因地制宜加強管理,這才是科學規的關鍵所在。
1、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意義
對于新農村的規劃建設來說,起點是比較低的,很多地方的村莊建設受到歷史條件、經濟條件等因素的制約。基本上是在原有情況下進行修補。而村莊的大體格局沒有從根本上做到改變。而對于村莊的規劃建設沒有形成規模是因為沒有一套系統的、完整的、科學規劃體系。這也是影響著村莊改革進程的主要原因。新農村的村莊規劃,不僅有利于社會主義農村的需求,更是對農村資源合理配置有效利用,有著現實而深遠的戰略意義。從土地資源方面來看,村莊規劃不僅有利于農村土地資源的集中管理和有效利用,從根本上杜絕了對于土地資源的浪費,以及對產出效益,勞動生產率的提高,都是有很大幫助的。再從環境角度看,村莊的規劃不僅可以將農民居住進行集中管理,這樣不僅可以減少污染的面積,促進生態環境的改善,同樣有利于農村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再從可持續發展角度看,農民想要改善居住環境、提高生活品質、豐富文化知識都必須要依賴于農村居住方式的改變,這同樣要依賴于科學合理的村莊建設規劃。
2、社會主義新農村規劃建設所存在的問題
2.1對于村莊的規劃缺乏科學性,規劃編織也存在異性的滯后性
對于村莊的整體規劃以及村莊建設規劃的混淆。首先,缺乏系統的科學的整體規劃。規劃的布局缺乏一定的宏觀調控。各村規劃建設存在隨意性。其次,村莊具有總體的建設規劃,但沒有詳細的規劃標準,并且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很多村莊已經超出了規劃年限,但并沒有進行整體改編,這樣就缺乏專業的規劃建設指導。再次,對于規劃的基礎資料出現嚴重缺乏這種情況。最后,很多村莊的規劃多為沒有資質的設計單位所設計,不符合當下的建設需要,甚至出現未經法律程序審批的情況。在沒有法律根據的情況下,加之技術、資金、時間等因素,這樣就造成了村莊規劃編制作性不強很難貫徹實施。因為規劃的滯后性,村莊建設沒有統一的規劃與安排,這樣對于整個村莊的建設就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導致建設在無序狀態中發展。更不存在科學的布局以及合理性、特色性[1]。
2.2村莊規劃的管理比較弱
近年來我國取消了規劃管理費等收費項目,這樣就造成了農村的管理工作工作量增加,促使規劃管理機構很難正常運轉。導致了管理力量的不足與薄弱,鄉鎮沒有規劃建設的執法權,對于出現的違法工程向上級申請的執行周期比較長,相對于建設周期比較短的工程,在管理上是無能為力的。這樣就造成了在村莊規劃中出現了很多亂建現象。加上村干部的頻繁更換,村莊建設管理無章可循。
3、解決村莊規劃問題的對策
3.1節約環保、生態優先的規劃原則
國家對于農村規劃建設提出。政府要對村莊的規劃建設。要提供資金支持。以及。開展村莊治理試點。要為農民提供。經濟適用的。節地節能節材的設計方案。正確引導和幫助農民解決住宅與畜禽圈舍混雜。飲水。公路用電等方面問題。對于農村的污水垃圾治理。要高度重視。同時要對農村的環境,村容村貌進行改革。所有規劃要從實際出發解決三農問題。以持續發展為目標。重視資源環境與經濟發展相協調。經濟結構調整與多元化經濟發展相協調。經濟發展與居住環境改善相協調。
3.2長遠發展,科學規劃
根據農村的實際情況,實際的生產發展、生活狀況、鄉土風情以及村容村貌。民主管理等方面對農村建設設定目標化管理。首先,村莊的整體規劃。村莊的整體規劃必須要做到長遠發展、科學規劃。同時要做到因地制宜、節約用地以及有利于生產和生活的方便性原則進行規劃。同時要對村莊的農田以及重大的基礎設施進行保護,并做到統籌管理、合理布局并根據當地的經濟發展、地理條件、風俗習慣做到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統一管理、統一規劃并做到分步實施。其次,村莊建設的整體規劃。對于村莊的整體規劃,首先要確定村莊的發展模式定位目標以及規模等問題,要做到統籌規劃管理。新農村的建設是一個長久而艱巨的任務,所以農村的建設必須具備前瞻性。最后,村莊建設必須做到詳細規劃。村莊的整體建設規劃,也是對村莊內部的各項建設的合理布局與具體安排。村莊建設必須要以人為本,突出村莊的特色,方便農民的生產生活,做到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對于耕地的占用情況要進行嚴格管控。既要建設,又要拆舊。將現有村莊進行改造,使規劃具有可操作性。
3.3加村莊的規劃管理,實現多規合一村莊規劃
村莊的規劃包括范圍規劃。農村生產生活服務設施的規劃公益事業、項目的規劃以及對耕地、自然資源、歷史文化的保護,同時要做到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村莊的管理機構,人員經費以及規劃編制,需要進行嚴格管控。建設施工項目需要進行詳細的規定,規劃與建設部門要加強,加強指導工作。對于村莊規劃審批工作要有明確的時效性,按時完成編制評審工作,盡快改變農村建設的現有局面。同時對設計不達要求影響鄉村發展的布局,一律不準開工建設。提高村莊規劃人員、技術人員的素質水平,并提高村莊規劃設計水平,同時要對施工建設隊伍進行嚴格審批,嚴格禁止無證超資質,承擔規劃設計工作[2]。
對于多規合一村莊規劃理念來說,其中涵蓋著協調、創新、開放、綠色和共享等多個新型的發展理念,利用該理念有助于實現新農村建設,提高農村規劃的質量與效率,解決生態環境惡化這一問題,實現環境保護的目的。
結語:
綜上所述,對于新農村建設工作來說,該工作直接關系到我國廣大農民的切身利益,而且新農村的規劃工作也會直接影響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成敗,因此,在新農村建設中,應結合各個村莊的實際情況,根據農民的切實需求,建設出更加美麗、和諧的新村莊。
參考文獻:
[1]曾德云.農業與農村委:推動解決瓶頸問題,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J].上海人大月刊,2018(05):21-22.
[2]魯曉軍.“審時度勢、因地制宜、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對無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幾個基本問題的思考[J].江蘇城市規劃,2007(05):34-36+38.
作者簡介:
張翔,男,1988年5月2日生,漢族,本科,湖南永州,中級,空間規劃,城市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