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采取有效的改革對策,能夠讓英語課程網絡化在線教學獲得更好的實施效果。基于此,本文筆者詳細闡述了樹立正確的改革理念、構建網絡化課程內容、合理化網絡教學方法的應用、改善客觀條件、建立有效的教學結構這幾項探索英語課程網絡化在線教學改革的對策,希望能夠為英語教育水平的發展提供助力。
【關鍵詞】英語課程;在線教學;教學改革
【作者簡介】張娟桃(1972.01-),女,漢族,江蘇沭陽人,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生碩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信息化教學。
【基金項目】江蘇省現代教育技術研究2019年度立項課題“基于現代教育技術的高職英語教學模式創新研究”(課題編號:2019-R-73514)。
信息、通信科技的持續快速發展,使得網絡化、在線化成為教育領域的主要發展趨勢。人們通過對照該趨勢,對英語課程教育加以改革,能夠使網絡化在線英語課堂更好地發揮其教學效用,因此,應深入分析教學改革,并積極探索教學改革的具體方式、方法,以提升網絡化在線英語教學水平。
一、 樹立正確的改革理念
1. 樹立人本主義理念。在網絡化在線課堂教學中,相較于傳統課堂教學,教師通常難以直接地對學生進行督促,使得課堂教學效果與學生的自制力、主觀能動性之間的關系更加密切,因此,應順應該教學模式所帶來的變化,從強化學生自制力、主觀能動性入手,改善學生的學習狀態,使網絡化在線教學獲得更好的效果。為此,應樹立人本主義教學改革理念,認識到創造良好學習環境的重要性,并通過激發學生的主觀參與意識,來達到改革優化的目的。在此過程中,人本主義理念強調人的自由意識,以及自我實現的需求,并且認為教學的本質在于,為學生提供一個可以調動學生自我實現需求的學習環境,使其在主觀意識上存在學習動機,促進其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秉承該理念開展教學改革,能夠逐步化解網絡化在線教學在學生學習監管上的不足,以此增強英語教學效果。
2. 樹立建構主義理念。建構主義理念闡述了一種基于所持有的學習資源,進行自我總結、探究,獲取新知識的學習方法,學生通過反復模仿、操練該學習方法,能夠使其逐步完善自身的學習思路,并形成高度的“自主建構”意識,進而具備自主發展能力,有助于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在網絡在線英語課堂教學背景下,網絡的開放性,使學生能夠在課堂學習期間,獲得更加充沛的學習資源,而學習資源則是建構知識的基礎,所以,網絡在線教學模式顯然在建構主義理念的貫徹中更具優勢。基于此,需樹立建構主義教學改革理念,以充分發揮網絡在線教學模式的優勢,增強英語課堂教學的效用。在此過程中,應注意做好教學資源的整理工作,以保證學生可以借助這些資源順利建構出課程知識,達到預期的改革效果。
二、 構建網絡化課程內容
1. 構建個性化課程內容。在人本主義理念下,為了創造一個更好的學習環境,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須考慮到不同學生群體之間的差異,并構建出個性化的課程內容,以順應各類學生群體的偏好,促使其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在此過程中,可以采用分層教學方式,先按照實際情況,劃分學生群體,然后再根據不同學生群體的學習需求,設置相應的課程內容,形成個性化的網絡在線教學課程,這樣能夠有效利用網絡化在線教學模式在信息傳輸方面的優勢,打破傳統教學模式對分層教學模式落實的限制,提升教學水平。例如:在英語教學中,可以先按照學生的學習能力,將學生分為三個層次,即學習能力較強層次、學習能力一般層次、學習能力較弱層次,為能力較強的學生,設置具有一定深度、拓展性的課程內容,為能力一般的學生設置深度、拓展性內容占比較少的課程內容,為學習能力薄弱的學生設置基礎性的課程內容,然后分別將這些內容發給學生引導其自主學習,并鼓勵其提出問題,最后教師進行解答和總結,以實現個性化課程內容構建,確保課堂教學內容符合各類學生的需求,進而達到良好的改革效果。
2. 圖文并茂。在教學改革中,以圖文并茂的方式設計教學內容是一個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效途徑。而網絡化在線教學的重點在于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因此,利用圖文并茂課程內容的激趣作用,可以強化課堂教學內容的吸引力,達到更好的網絡化在線教學效果。在此過程中,教師應不斷提升自身的信息素養,以便于在互聯網上順利尋找,并準確提取出合適的視頻、圖片、音頻素材,同時,還要結合學生的興趣偏好,設計圖文并茂化的課程內容,深入優化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提升網絡化在線教學水平。
三、 合理化網絡教學方法的應用
1. 在線課堂教學方法的應用。在線課堂教學方式是當前較為常用的基礎性的網絡化在線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式的優勢在于支持遠程教學,且更具靈活性,但在遠程教學情況下,由于難以對學生進行面對面的學習監管,很容易導致學生在聽課期間長時間的精神渙散,影響教學效果。為此,應改善以往灌輸式、陳述講解式的在線課堂教學方法,并適當地增加提問頻率,同時,還要注重趣味化互動環節的設計,使學生能夠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增強教學效果,達到教學改革的目的。例如:在教學中,當持續講解一段時間后,教師可以組織知識點搶答活動,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其快速地回顧課程內容,同時,也能緩解持續性集中精力帶來的疲勞感,以便于其更好地投入后續學習。
2. 探索式學習方法的應用。探索式學習法是一種以建構主義為基礎理念形成的學習方法,該學習方法強調采用獨立探究、協作學習等方式,進行知識的自主建構,以獲取新知識。由于這種學習方法具有提高學生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發展等效能,因此,在強調自主學習的網絡化在線教學中被廣泛應用。在該方式的應用過程中,應當考慮到該學習方法對于自主建構能力處于發展中的學生來說,可能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經常會導致其難以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為此,在該方法的應用中,教師應當給予適當地引導,幫助學生清晰自主探究思路,促進其有目標、有方向地完成探索學習,達到網絡化在線教學改革優化的效果。在此過程中,需圍繞課程內容,找準探索式學習中的教師干預、引導點,并控制好引導、干預的分寸,以免過度干預影響探索式學習方法的應用效果。
四、 改善客觀條件
1. 建立學習資源平臺。無論是從人本主義,還是建構主義角度,客觀的學習條件均是影響課程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英語這種語言科目的教學中,學生通常需要大量的發音、語法、詞匯運用的模仿、學習素材,用以熟悉英語的語言結構,鍛煉自身的語感。就目前來看,雖然網絡的開放性使得學生可以獲得更多的學習資源,但這些資源的學習價值參差不齊,導致學生在尋找資源方面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因此,教師應積極建立學習資源平臺,幫助學生尋找、整理有價值的學習資源,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良好的條件。為此,在網絡化在線課程教學中,教師應當圍繞課程內容,幫助學生收集整理有價值的學習資源,并將這些資源與課堂上所應用的課件資料,一起打包發送到學習資源平臺上,供學生隨時下載應用,由此改善學生的客觀學習條件,提升網絡化在線英語課程教學水平。
2. 做好師資建設。師資是學生客觀學習條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校需要加強師資建設,并積極開展網課教學培訓,幫助教師順利掌握網課教學技巧,同時,還要定期開展教研活動、集體備課,使教師逐漸熟悉網絡在線教學環境,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在此過程中,應根據教學進度,設置相應的培訓、教研工作計劃,并制訂階段性的考核評估,檢驗師資建設效果,然后根據考核評估結果,對師資建設計劃進行相應的調整,提高師資建設的準確性,為學生提供更好的網絡化在線教學環境。
五、 建立有效的教學結構
1. 主導——主體相結合的教學結構。主導-主體相結合教學結構是指一種將學生主體性與教師主導性相結合的教學結構,在網絡在線教學背景下,這種教學結構中的教師主導工作,不局限于課程內容講授,而且還包括信息資源提供、情景創設、自主探究活動組織引導等方面,其主要作用在于,能夠通過使學生逐步認知自主學習,并了解到自主學習的重要性,然后將學習責任轉移給學生,達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目的。基于此,考慮到網絡化在線教學的實施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須構建該教學結構,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責任意識、自主意識,增強教學工作的落實效果。
2. 線上線下教學相結合的結構。在網絡在線英語教學運行初期,通常會因為大部分學生沒有足夠的自主學習能力,而出現教學效果不佳的問題,因此,在此階段,應建立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結構,并借助線下教育彌補線上教育在學生監管方面的問題,使兩者配合發揮互補作用,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意識的成長,幫助其逐步適應網絡化在線教學模式,以改善網絡化在線教學效果。在此過程中,可以將研究性、探索性、協作性的教學環節放在網絡在線課程上進行,以利用互聯網的便捷交互功能,提高上述環節的開展效率。而學生點評、指導環節,則可以放在線下進行,以更好地落實對學生的引導、管理、督促工作,保證英語教學效果。
六、結語
綜上所述,增強英語課程教學改革效果,有助于網絡化在線教育的持續優化發展。在英語教學中,基于網絡化、在線化趨勢采取改革對策,可以明確改革思路、改善課程內容、增強教學方法應用的準確性、為學生的網絡化課程學習提供良好條件、優化課程教學結構,從而提高網絡化在線英語課堂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高艷榮.疫情防控期間混合式教學模式下《基礎俄語2》課程思政的應用與探索[J].高教學刊,2021(3):39-42.
[2]郭銘,孫蕊.信息化環境下大學英語ESP教學模式構建研究[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21(1):164-167.
[3]張莉,夏天.基于多元讀寫能力培養的媒體英語閱讀課程教學模式研究[J].常熟理工學院學報,2021(1):119-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