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繪本教學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式,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教師們的教習任務,同時還能夠引起學生的閱讀和學習興趣,增添課堂趣味,本文基于核心素養理念下對小學中年級英語繪本解讀策略進行了研究,希望日后這些研究能夠對提升小學英語的教學水平有一定幫助。
【關鍵詞】小學英語;繪本閱讀;解讀策略
【作者簡介】孫紅婷,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北丁集中心小學。
隨著教育制度的改革,小學英語教學方式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改變。繪本,按照其名字理解,即是畫出來的書本。在教導小學生學習英語的過程中,繪本逐漸替代了單純只有英文單詞和句子的課本,成了當下的主流教材。繪本采取圖片與文字結合的方式,向學生們展示了一幅幅生動而優美的畫卷,其中各種角色的對話與活動也為學生們提供了模仿的范本。一本質量上乘的英語繪本能夠豐富學生們的內心世界,增強他們的空間想象能力,甚至可以培養學生們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讓其終身受益。在小學中年級的英語教學過程中,選擇英語繪本時,應該考慮到學生們的身心年齡和他們的接受能力,這樣選擇出來的繪本才能夠發揮出它們最大的功用。小學生偏愛那些富有趣味而且重復性極強的文章,這些文章貼近生活,而且簡單易懂,更易為小學生接受。通過閱讀這些繪本,學生們可以了解到一些基本的英美文化常識,同時為以后的英語學習打下堅固的基礎。
一、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發展階段選擇繪本
目前不管心理方面,還是身體方面,小學生的發展都還不成熟,所以在教導學生閱讀英語時,英語閱讀教材的正確選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其中我們最需要注意的一點就是,要通過游戲的方式來教導學生,也就是采取寓教于樂的教學方法。
例如,在小學中年級的繪本選擇方面,五年級下冊的教學內容主要有Asking the way、Seeing the doctor、Helping our parents、Chinese festivals等,這些章節不僅涉及了小學生們在日常生活可能碰見的場景,還涉及了學生們價值觀的塑造。正確地選擇合適的繪本不僅能讓小學生學會在日常生活中頻繁使用的英文用詞和表達方式,還能幫助學生培養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助力他們成為一個孝順父母的好孩子和熱愛自己祖國傳統文化的好公民。
教育的意義不僅是讓學生學到有用的知識,還必須讓他們擁有一個健全的人格。教師應該將繪本上的文字、圖片以及情節拓展到現實的生活中,搭建起書本內容與現實生活之間的橋梁,讓繪本能夠適應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繪本的輔助作用才能夠在課堂教學中得到體現,老師們的英語教學才能得到最優和最大化效果。
二、將繪本作為特色進行課程開發
在安排小學生的教輔用書時,教師們應該盡可能地采用英語繪本,并將那些被稱之為經典的繪本當作教師授課時使用的教材。而且在選取英語繪本的時候,應該綜合眾多學科老師的意見,這樣才能夠使每個老師的教學特點和優勢得到充分發揮和應用。
例如,課本上有一個名為“Cinderella”的章節,該章節講述的是灰姑娘的故事,雖然該故事由外國作家創作,但是鑒于學生的年齡和理解能力,灰姑娘的故事本應該是出現在語文課本上的,而繪本教材上僅僅采用寥寥幾句英文對話便將灰姑娘的故事大概呈現在學生們的面前,學生們在已知故事情節的前提下學習童話故事的英文表達可以培養學生的中英轉化和翻譯意識,這為他們日后深度學習英語打下了基礎。同時,在課后習題當中,繪本還提及了一些中國的神話故事,比如Monkey king和Nezha,利用簡短的句子和精美的圖片幫助學生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這讓不同的學科知識完美融合,也讓繪本的特色得到了更好的利用。
因此,在選擇繪本材料的過程中,校方應該集思廣益,將不同老師的意見匯集在一起,才能使得繪本的內容更加豐富和更具教育意義。
三、提升繪本閱讀技能,培養學生發散思維
在英語閱讀課堂中要增加孩子的閱讀知識,提升孩子的閱讀技能,不斷調整情感體驗,培養閱讀策略,從而形成一定的文化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和孩子的發散思維存在緊密的聯系。發散思維具有以下三個特征:流暢性、變通性、獨創性。當學生面對問題情境時,在單位時間內產生不同數量的答案多少代表心智靈活、思路清晰。對同一問題,想到的可能答案越多,表示思維的流暢性越高;學生能隨機應變,靈活處理突發事件。想出不同類型答案越多者,變通性越高;個人能想出別人想不到的方法,既有效有適用。那么,繪本閱讀如何培養發散思維?閱讀如何與發散思維更好的合作呢?
1.利用插圖,讀懂故事。利用好繪本中海量的圖畫。繪本閱讀中是圖文結合,并且是包括封面在內的大量圖片。圖片對孩子的想象、提問、解決、理解上都有很大的幫助。如三年級繪本The big fire的封面。
當學生看到這幅圖時,便開始了創作聯想。想象本書中的“主角”,想象本書的“配角”,想象書中的故事情節,想象著圖畫里小小的火苗如何與本書的題目中的“big fire”產生聯系。同時,在孩子們的腦海中如風暴似地出現很多叢林中的動物,以及大火的畫面,甚至有動物受傷......并且對結局保持一定的好奇心。在孩子們的口中會提出各式各樣的問題,如:
Where are they?
What are they doing?
Why are they afraid?
What happened then?
以上的看圖提問會對孩子的發散思維具有很好的訓練作用,讓孩子們提出盡可能多的問題,提出自己獨特的問題,同時通過小組合作或者討論想出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2.圖文結合,讀好故事。閱讀技能中包括精讀和泛讀,在繪本閱讀中更能體現出插圖對于泛讀和精讀的幫助。如繪本The Thirsty Tree,在泛讀前筆者通常會展示出繪本中的所有插畫,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故事。由學生先進行想象、編排故事情節的先后順序,按照他們的思維先走一遍,把插圖按照他們的想象排序,這樣故事便產生了很多個不同的版本。而泛讀后,由他們按照書本的故事情節給插圖重新排序,這樣,不僅訓練了他們的發散思維,也能很好地檢測他們對故事的掌握和理解情況。
而在精讀上也可以更好地借助圖片,讓學生產生無數的遐想和討論。The Thirsty Tree中的大樹在烈日下的圖片,可以讓孩子們去討論大樹所持有的心情、想法以及大樹所說的話。而天空中的“風”這一角色在小鳥辛苦奔波后為大樹向他求助時仍然在空中睡覺,毫無同情心。讓孩子們各自發表見解,圍繞大樹、鳥、風這三個角色提出不同的看法。有的孩子會覺得大樹可憐并且渴的要死,有的孩子會覺得小鳥富有愛心同時也是個運動健將,長途跋涉,有的矮子覺得風太自私、冷漠,也有的孩子覺得風在休息時間就不應該被打擾,甚至有的孩子說要是故事人物都有手機就好了……充分發揮了孩子們豐富的想象力,訓練他們的發散思維。
3.發揮表演天賦,演好故事。學習語言是為了更好的實踐,在表演階段側重語言輸出,可以很好地檢驗孩子們的語言技能習得情況,但是表演更穿插著孩子們的情感體驗。在閱讀中各種角色的內心感受通過什么樣的方式才能夠以外顯的方式表現出來也是對孩子們思維的一種挑戰。
小組合作表演的準備階段,各個成員集思廣益,把寶貴、新穎的動作、表情盡可能多地應用于表演,以便獲得全班同學更高的評價。 如The Thirsty Tree中,要把靜止的大樹的語言通過一定的肢體語言、表情并結合合適的語調將故事再現,都是對孩子思維的一種鍛煉。
4.發揮想象力編好故事。繪本閱讀中有些故事結局很圓滿,這樣的故事可以請孩子們選擇改寫故事;而有些故事的結局比較開放,仍然可以續寫。
無論是哪一種,對孩子們的發散思維都有很好的訓練作用。同學們需要開動腦筋,各抒己見,想象出完全不同版本的故事,充分體現出發散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獨創性。如繪本The dark in the box,班級里的同學對結尾進行了不同的續寫。同學們都知道主人公的朋友們對主人公把黑暗裝進盒子里的做法很是贊同和贊賞,于是,續寫的故事里就出現了很多他們把自己害怕或者討厭的東西都裝進盒子里的有趣故事。有些小朋友也創新思維,寫出了與眾不同的結尾,如主人公和朋友們一起用盒子幫助了社會上的很多人,做了很多好事,充分體現了發散思維中的變通性和創新性。
四、利用繪本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習慣
在教授小學生閱讀時,廣泛地采取繪本教學可以幫助教師擺脫老一套的教學方式,繪本上除了有趣味橫生的圖片,還有相應的習題,在學習了新知識后,通過課后習題的訓練,學生們可以查缺補漏以及加深自己對新知識的印象。繪本的使用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能掌握和應用基礎的知識,還能夠提升他們的智力和拓寬他們的知識面,這為他們日后閱讀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礎。
例如,在學習“Birthdays”一章時,人物之間的對話內容主要為“When's is your Birthday?”,在回答時,統一采用了“It is on the 序數詞 of 月份”句式。文后的習題則變換了不同的人物,進行相似的問答,在問答過程中,人物會替換“It is on the 序數詞 of 月份”句式中的序數詞和月份,通過重復練習這些習題,學生可以較好地掌握各種不同的序數詞和十二個月份的英文表達方式。再比如,在學習“Chinese festivals”一章時,整篇文章采取了以下句式“節日名稱 is in 月份 or 月份.”,在該句式中,學生不僅可以學到各種中國傳統節日的英文表達方式,還可以復習在“Birthdays”一章學習到的十二個月份的英文單詞。
單純地替換其中的一些詞語可以減少學生的閱讀難度,同時也能讓他們在重復的學習過程中學到新的知識。繪本教學以舊的知識牽引出新的知識,從而引導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閱讀,這對培養學生日后良好的英文閱讀習慣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綜上所述,在繪本閱讀中,可以充分運用想象圖畫、圖文結合、表演和編寫故事等環節,培養孩子們的發散思維。在教導小學生學習英語時,教師們應該更多地采取繪本教學的方式,在確定了教學方式之后,教師也不能忽略正確選擇繪本教材的重要性,要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發展階段選擇繪本,之后再將繪本作為特色進行課程開發,最后便是利用繪本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習慣。只有教師們對繪本閱讀在教學過程的策略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思考,教師傳授知識的作用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在課堂上才能學到更多有用的知識,學生的英語素養才會隨之得以提升。
參考文獻:
[1]葛飛.英語繪本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途徑[J].教書育人, 2019(7):21.
[2]楊蕊.小學英語繪本閱讀教學的建構與打造[J].中學生英語,2020 (6):116.
[3]張雪琴.小學英語繪本閱讀教學方法初探[J].青海教育,2020(12):39.
[4]張穎.“教學做合一”思想在小學三年級英語繪本學習中的運用[J].英語廣場,2016(12):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