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友文
摘 要:借助整本書閱讀來提升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和實踐能力,以提升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為主要目標,是每位語文教師應該深入探究的關鍵課題。小學語文是基礎學科,閱讀作為語文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影響。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提高閱讀量,但就目前我國小學閱讀教學的情況來看,效果不是很理想,必須加以改革,促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升效率和質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整本書閱讀;提高;語文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24-005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4.028
語文是學習語言的必要途徑,閱讀是讓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方法之一。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改革和發展,新課程對于小學生的閱讀有了新的要求。所以應該重視閱讀,在廣泛的閱讀活動中不斷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注重優秀文化對學生的熏陶。讓學生的價值觀、審美能力和道德修養等品質得到提升,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整本書閱讀屬于新型學習方法,符合現代課程改革的標準和要求,通過整本書活動的有效開展,能切實養成小學生良好的閱讀能力和語文實踐能力,最終實現培養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目的。
一、整本書閱讀的重要意義
(一)提高學生對世界的認知
良好的閱讀可以給學生提供基本的世界發展觀念,讓學生了解除了數學學科之外的文學世界,同樣是豐富多彩、多種多樣的。通過閱讀提高學生的見識,增加對世界的認知,開闊學生的視野[1]。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根據學生的需求和愛好,指導學生進行感興趣的課外整本書閱讀,利用多樣化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教師要制訂相關的學習計劃和合理的閱讀計劃,培養學生良好的世界觀。
(二)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
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語言能力的重要時期。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從口語表達過渡到書面表達,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通過聽說讀寫等語文實踐活動,形成語言表達能力,養成良好的語言表達習慣。整本書閱讀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可以接觸到豐富的語言,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吸收和借鑒,形成自己喜歡的表達方式。比如,學生在讀到某位作家的作品,感觸很多,受到感染,就會在日記當中模仿這位作家,形成自己喜歡的表達形式,發展自己的語言,這種學習方式和閱讀習慣將會伴隨學生一生,不斷給學生提供幫助。
(三)鍛煉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習興趣
從閱讀中獲取的知識不具有思維性,只有在閱讀過程中一邊思考一邊閱讀,在思考的過程中獲得自己的思想感悟,才是閱讀要達到的真正效果。通過閱讀,學生獲得了大量信息和知識,再結合自身的對比和反思,才能不斷提升自我,讓自己的思想不斷成長并趨于成熟。整本書的閱讀,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思考空間,不同作品之間的人物對比,不同作品的比較,通過記筆記和寫讀后感等書面方式整理自己的思想,進行記錄后再表達出來,讓自己的思維更加清晰和明確,同時也能養成思考的好習慣[2]。
二、小學教師指導整本書閱讀活動的現狀
(一)小學教師指導學生閱讀的態度和時間安排
大多數教師都會在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的時候進行指導,引導學生正確地閱讀,幫助學生把課堂中的閱讀技巧和閱讀方式合理應用在課外整本書閱讀上。不定期的檢查和詢問學生讀后的感受和理解,也能對學生起到監督的作用,避免學生半途而廢或者假讀。但有一小部分教師不會參與學生課外整本書的閱讀,他們認為既然是課外閱讀,就要給學生充分的自由,讓其自由發揮,沒有對其進行指導和引導,導致學生課外閱讀時不用心,閱讀的書籍五花八門,有的會對學生產生不良影響,影響學生的閱讀效果和整體的閱讀興趣。因此,教師的態度也決定著學生整本書閱讀的最終效果。另外,教師日常教學工作繁重,所以一部分教師不是很愿意花費時間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整本書,認為那樣既增加了自己的工作量,又浪費了自己的時間,耽誤了自己的工作。
(二)是否需要設置專門的整本書閱讀課
目前,大多數學校都設置了專門的閱讀課,讓教師專門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并針對學生的課外閱讀問題進行統一指導和解答。但也有教師持有不同意見,他們認為完全可以利用自習課或者語文課對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指導,沒有充分認識到課外閱讀和課外整本書閱讀的區別,不夠重視整本書閱讀的重要性和目的。
(三)教師指導方法有缺陷
小學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時,主要是幫助小學生規定閱讀的書籍范圍,指導其制訂符合自己的閱讀計劃,引導其明確運用的閱讀方法以及閱讀后及時交流分享。但在實際過程中,很多教師往往只注重一個點,重點關注閱讀范圍,忽略了其他方面,或者重視閱讀而忽略了閱讀方法。因此,這樣的指導方法往往使學生在課外整本書的閱讀中沒有正確和有效的引導,達不到整本書閱讀的真正目的。只關注其中的一點,比如閱讀方法,那么學生在長期的閱讀訓練中就不會關注閱讀的其他方面,不會養成閱讀后交流分享的習慣,也不會制訂相應的閱讀計劃。同時,小學教師沒有準確及時地跟蹤學生閱讀情況和存在的問題,也沒有及時和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以及對學生的閱讀進行有效的評價,只是單純地憑借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和感覺對學生進行指導和評價,缺乏科學性、針對性和準確性,使之無法達到指導的真正目的。
三、小學教師指導整本書閱讀的策略
(一)閱讀材料的選擇
在小學生整本書閱讀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對閱讀材料的選擇,教師應該給予學生及時和準確的指導,不能任憑學生自己自由選擇。因為小學生理解和判斷能力相對較弱,無法正確選擇出適合自己的閱讀材料,大多數只會選擇自己喜歡的。比如,某一個學生喜歡《水滸傳》,但是《水滸傳》人物眾多,故事情節也不太適合小學生,其語言難度也相對較高,學生閱讀和理解不太完整,達不到整本書閱讀的效果,不符合小學生自身閱讀的需求,所以教師應該充分了解學生,根據其特點、喜好和興趣,幫助學生選擇合適的材料。針對低年級學生,可以選擇一些圖畫書;中年級學生可以選擇一些兒童文學作品、自然科學作品等;高年級學生可以適當開闊視野,增加閱讀范圍,可以適當選擇《寄小讀者》《格林童話》等文學作品。根據學生的需求和特點選擇合適的書籍,教師同時也要給學生以合適的建議,要尊重學生的意見,在保留學生意見的基礎上,提出教師合理的建議,引導學生自主選擇合適的閱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