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冬玲
摘 要:隨著近幾年新課程改革理念在高中歷史學科教學方面的深入貫徹實施,教師對學生進行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也成為重要之事。歷史學科在形成過程中沉淀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文化,并且歷史學科包容了各民族地區數千年以來形成的多樣的民族精神,為高中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提供了多元化的歷史知識載體。歷史學科的課堂教學活動,成為高中歷史學科新一輪教學改革的重要場所。
關鍵詞:高中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培養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24-006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4.034
許多教師對于培養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認識并不夠深刻,缺乏培養高中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意識。在歷史學科新課程標準頒布之后,盡管部分教師想向高中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方向轉變,但卻缺乏堅實的培養理論支撐,所以如何在長時間內培養當前高中學生歷史學科各方面的核心素養,成為高中歷史教師與歷史教育者共同面對并亟須解決的一項重大課題。
一、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概念界定與構成要素
(一)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概念界定
依據朱漢國教授對于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概念,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是高中學生在進行歷史探究時,學習歷史課程的具體體現。歷史學科的核心知識素養應包括學生對于歷史上時間和空間知識、歷史人物與史觀知識的綜合認識。除此之外,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還應當包含高中學生對于運用時間與空間觀念精確表達、理解、解釋歷史事件的能力和熟練運用歷史史料論證歷史規律的能力。總體來看,我國高中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目標的基本方向都趨于對學生史料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強調高中學生對歷史和國家的認同感。
(二)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構成要素
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構成的第一個要素是唯物史觀。高中歷史學科對高中學生唯物史觀歷史核心素養培養的要求是:要求學生能夠運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發現人類從古到今各個歷史階段發展的客觀規律,要逐漸在科學的唯物史觀的指導下,學習在歷史上曾經發生過的重大事件與重要人物;在生活中,要求高中學生可以客觀地、一分為二地看待社會歷史現象。
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構成的第二個要素是時空觀念。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對于高中學生時空觀念培養的要求是:學生要在歷史研究中培養自身通過特定的歷史時間與空間獲取特定的歷史材料,分析一定時間段內歷史問題的能力,學會按照獨特的歷史現象所依據的時空背景與地理環境等要素,對發生過的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做出客觀科學的敘述與評價。
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構成的第三個要素是史料實證觀念。在對歷史上的重要人物、重要事件進行分析時,也應當運用史料實證的方法。高中階段學生應當達到的史料實證核心素養目標為:學生要認識到史料是所有歷史知識的來源,要學會收集掌握多種史料,并從中提取核心要素、判斷價值,學會運用客觀實證的精神對待歷史上的重大事件與現實中的問題。
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構成的第四個要素是歷史解釋觀念。從當下的角度來看,歷史是過去的時間與空間內發生過的一切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事件。所以,對歷史解釋的核心素養培養的目標應當定義為:高中學生通過客觀、系統的歷史課程學習,能夠能動地、客觀地認識到同一個歷史事件可能會有許多種說法甚至互相違背的解釋,學生可以通過對史實的掌握和對歷史解釋的合理性對同一種歷史事件做出客觀的判斷與評價,從全面、科學、客觀的角度正視歷史和現實間的復雜關系和一系列問題。
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構成的最后一個要素是家國情懷的觀念。家國情懷是學生探究、評價歷史各個時期的或是忠勇,或是奸詐的歷史人物時所培養、具備的愛國主義精神、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與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高中學生在對歷史學科進行學習與研究的過程中應當具備人文情懷,從歷史的角度看待當今世界發展的客觀局勢,要在歷史客觀規律的探究中形成自身的高尚的品德。
二、高中歷史學科教學中核心素養培養的策略
(一)設置科學合理的高中歷史課程教學目標
教師在高中歷史學科教學目標的規劃與制訂過程中,必須深入探知所教班級高中學生的歷史客觀認知水平與歷史學科的學習情況,根據高中學生的必要反饋和學生性格氣質方面的差異性,并結合歷史學科的知識體系,確定高中歷史學科教學目標能夠符合這一時期高中學生歷史學習的規律。與此同時,教師應當明確高中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絕不是在短時間內就可以完成的,而是與高中學生自身的性格和心理的變化及其認知水平的發展相適應,高中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應當是一個循序漸進、由淺及深的過程。
教師在歷史課程教學目標的制訂時應當明確,高中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離不開科學客觀的教學目標的設置,離開歷史知識基礎與歷史教學活動這一基本的和必需的途徑,學生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培養和歷史分析關鍵能力的提升也就成了無稽之談。所以,教師要根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進行教學目標的設計,在教學目標的設計中更應當注重學生在歷史學科方面的發展要求。
高中歷史學科教學目標的設置應當按照學生原來的歷史知識基礎、學生性格氣質上的不同特點以及歷史認知水平之間的差異,進行循序漸進、由淺及深的歷史學科教學分層設計。只有這樣,教師進行歷史課堂教學目標的設計時,便可以使高中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落實到每一個高中學生身上,使每一個高中學生都能夠在高中歷史學學科的學習與探究方面獲得較好的發展。
例如,教師在確定高中歷史教學目標時,應當照顧到高中學生在進入高中之前尚未接觸專題史,所以,教師可以花費大約一周之間做好初中歷史與高中歷史的銜接,使學生明白高中歷史專題史的學習方法。與此同時,教師摸清了學生對于高中歷史學習的看法,制訂了專門針對學生的歷史學科教學的策略。教師在高一年級開學之后,舉行了一次摸底考試,通過摸底考試明確了班級內學生的歷史學習水平,針對學生的歷史學習水平確定之后的教學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