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艷紅
摘 要:語言的積累和運用是當前學生語文教學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實現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提高的主要途徑。在當前的教育教學環境下,小學語文教學應更加注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從而在整體上提高學生語文素養與語言能力。而沒有積累就談不上良好的語感,也更不能學好語文。所以在小學的語文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單元主題來實行語言的積累和運用教學,從而實現學生語言表達的厚積薄發。
關鍵詞:小學;語言教學;單元主題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22-001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2.009
一、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語言積累與運用的現狀
語言表達能力關系到學生的日常生活與未來發展,不僅是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關鍵,同時也應該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重點環節。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推廣以及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對于學生語言表達的練習和強化確實得到了越來越多教師的關注,也有一部分教師開始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對這一部分進行了重點的強調。但是從總體上來看,學生在語言的日常積累和運用方面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影響著學生語言能力的真正強化。而在這些問題之中,首要的就是學生在語言積累上的缺乏。實際上對于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來說,語言積累的途徑是豐富的,能夠發生在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但之所以學生無法利用這些生活途徑甚至課堂教學來實現語言的積累,關鍵還是在于學生缺乏相應的語言積累的意識和習慣。正是因為缺乏這一意識使得學生在面對生活中以及課堂上的語言素材時無法將其化為自己的積累,從而豐富自己的語言素材,自然也就無法強化自己的語言表達。其次則是教師沒有在課堂教學中幫助學生建立語言運用與課堂內容以及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使得學生所掌握的知識只能夠停留在知識層面而無法將其加以實際的運用。綜合這些問題來看,要強化學生的語言積累與運用仍然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的活動和形式中加以創新和改革。
二、單元主題閱讀對學生語言積累與運用的影響
在語文的新課標中關于學生語言積累和實際運用的要求多次出現,是教師開展課堂教學的重點方向和必要的要求。而增強學生的語言積累除了通過學生日常的生活經歷和專門的學習活動之外,閱讀是最有效的途徑之一。因此,教師借助于單元主題閱讀教學能夠對學生語言積累和運用方面起到一定的影響。首先,從語言積累這一角度來說,學生由于自身年齡以及思維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對語言的學習和積累大多情況下需要結合自己的親身體驗以及感受,這就意味著學生自身在生活經歷上的短缺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學生語言積累的程度,所以教師只能夠通過閱讀這一方式來實現對這種限制的突破。閱讀是既能夠實現學生親自感受體會的這一要求,又不受到學生個人年齡和環境等外界條件影響的有效方式。通過單元主題式的閱讀,學生既能夠有規律地認識并且掌握主題環境下所涉及的語言知識與風格,通過對文章中語言的模仿與記憶實現自身語言素材的積累,同時也能夠借助文章中的表達來了解語言具體的應用方式與要素。因此,主題閱讀也是教師結合學生特點來實現強化其語言應用能力的有效方式。所以,在面對當前學生普遍存在的語言積累與運用上的問題,教師可以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開展單元主題教學,尤其可以利用單元主題閱讀教學的展開來針對性解決學生這一語言問題。
三、借助單元主題教學推動學生語言積累與運用的策略
(一)利用單元主題整合語言教學活動
對于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課堂來說,除了基礎性的學科知識內容之外,語言表達與應用以及人文素質培養的相關內容也是主要的教學內容之一。基于語文作為語言性學科的特點,同時又是學生的母語學科,語言表達與應用能力的訓練和強化自然成為語文學科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針對當前學生普遍的語言積累與運用的狀況來看可以發現,語言學習的這一環節往往是被大部分教師所忽視的。造成這一現象一方面是因為語言的學習本身是屬于日積月累,潛移默化地積累的內容,所以相比于實際的知識教學更難看到學習的效果,也更難把握教學的方向和著手的內容。另一方面,由于考試在長期的一段時間里仍然是學生考核的主要方式,同時在社會競爭愈發激烈的情況下,學生升學的壓力只會越來越大。在這種社會與家長的共同壓力之下,自然會有一部分的教師將全部的精力放在學生的學科知識教學上,以達到更好的考試成績以及切實明顯的教學效果。然而隨著素質教育的理念和要求不斷深入到各學科的教學中,教師也逐步開始了課堂教學的改革和創新。對于小學的語文教學而言,學生語言能力的強化也在這一過程中得到了教師的關注和重視,而要在教學中實現學生語言積累與運用的強化,教師可以通過與語文教材的有機結合,借助單元主題來推動整體的教學進度和效果。實際上,目前所采用的語文教材在編排上大多以單元為主,在確定單元主題的情況下選擇相同主題的文章作為其主要的教學內容,并且在其后增加寫作以及交際的環節來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進行針對性練習。在傳統的語文課堂上,教師往往會將文章的講解作為教學的重點,對課時的劃分以閱讀文章為準,并且在課堂上結合文章的整體分析和講解過程來設計教學的環節。這樣一來教師就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打亂了教材編排的順序,也無法起到整體性教學的效果。因此在強化學生語言表達的課堂上,教師需要緊跟教材中單元主題的編排進行課堂教學的整合,以語言的積累與運用為核心來完成教學活動的設計與安排。具體來說就是將教材中的單元主題作為核心,結合其語言交際環節的內容和要求來確定本階段的教學主題,然后在分析文章以及進行實踐拓展活動時也緊跟主題,完成語言能力強化的相關任務和要求。通過這樣圍繞主題展開的整體性教學來強化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實現語言能力強化的意識,并且做到針對性的能力提升。不過教師在確定教學主題的過程中也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現實情況以及生活,在發現教材中的單元主題不適合學生的語言交際或者是對其日常表達的幫助不大時,教師可以選擇性地進行主題的更改。在結合教材中文章的主要內容和方向的情況下重新確定主題,使其能夠兼顧學生語言能力的訓練以及語文學科知識的增長,以實現更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