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宏業
摘 要: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家國情懷素養具有重要的意義,它既是歷史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學生學習成才的重要前提條件,因此初中歷史教師應采取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培養學生良好的家國情懷素養。本文將結合教學實際,系統分析家國情懷素養下的初中歷史教學策略,以供同仁參考。
關鍵詞:家國情懷素養;初中歷史;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22-007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2.035
家國情懷是初中歷史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既涉及愛國主義精神,還與民族自豪感、認同感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著密切聯系。初中歷史教學應高度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家國情懷素養,通過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滲透,增強學生家國情懷意識,促進學生家國情懷發展。在初中歷史核心素養指導下,教師應加強對家國情懷素養的研究,落實核心素養教育理念。
一、深入理解家國情懷素養,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
在新歷史課程標準指導下,初中歷史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家國情懷素養,使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能夠得到全面發展與提升。家國情懷素養是初中歷史課程價值目標的重要凸顯形式,也是學生掌握歷史知識過程中應具有的人文追求。家國情懷在被納入歷史核心素養前,雖然有教育學者對其進行研究,但并未引起足夠重視。因此初中歷史教師應深入理解家國情懷素養內涵與外延,形成培養學生家國情懷素養的教學認知,這樣才能在教學活動中促進學生家國情懷素養的發展。
家國情懷素養概念具有層次性,根源于中華民族的人文精神,它非常強調中華民族文化對時代發展所產生的積極影響,同時又會隨著時代發展而不斷深化。目前,家國情懷素養被賦予新的內涵,它所具有的獨特精神是學生掌握歷史知識基礎上,理解與感悟家鄉、社會及國家所擁有的優秀傳統文化,以達到情感認同。基于此,初中歷史教師應對家國情懷素養進行深入解讀,結合學生實際發展需求及認知心理特點,制定科學合理的家國情懷素養教學目標。
制定科學合理的家國情懷素養教學目標,既可以為教學活動指明方向,又能夠提供量化的標準,檢驗教學的有效性以促進教學反思。通常情況下,家國情懷素養教學目標與情感教學目標相兼容,主要體現在接受、順應、確信與內化四個層次,因此制定家國情懷素養教學目標時需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接受層級,在符合學生情感發展基礎上進行選擇,以確保家國情懷素養教學目標的可操作性。
此外,初中歷史家國情懷素養教學目標的實現離不開師生活動,為了充分體現出學生的主體性,教學目標的制定必須從學生角度出發。制定過程不能以教師自身作為衡量標準去設定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標準。初中歷史教學培養學生家國情懷素養應具有層次性與系統性,所以教學目標應引領教學活動,以確保課堂教學能夠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在制定家國情懷素養教學目標時,應選擇合適的行為動詞進行陳述,即學習主體在課堂學習過程中需要做什么,應做到哪種層次等內容。從本質上講,行為動詞也代表了學生在初中歷史家國情懷素養教學活動下應達到什么樣的標準與層次。通過家國情懷素養教學目標內明確的行為陳述,可為教學設計提供方向與標桿,使教學目標更加清晰且具有可操作性,有利于教師在教學活動結束后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評價。最后初中歷史家國情懷素養教學目標應選擇有利的行為條件,即促進學生學習行為發展,達到既定教學目標的過程。學生之間必然會存在個體差異性,因此需要通過行為條件指導教學活動,使學生能夠在特定行為條件下完成學習任務。
二、挖掘家國情懷素養教育素材,完善家國情懷素養教學評價體系
初中歷史教材中具有豐富的歷史材料,如人物故事、歷史圖片與典故等,因此需要由教師認真分析教材中的各種歷史材料,深度挖掘其中蘊含家國情懷素養的內容。此外,初中歷史教師還可引入優秀歷史文學作品,滲透家國情懷素養教育。俗話說文史不分家,初中歷史教師應具備豐富的歷史知識與文學素養,將歷史素材與其他學科知識相聯系,為開展家國情懷素養教學活動提供豐富的教學素材。如與地理學科相聯系,分析古代各國的位置分布,以了解當時的政治經濟及軍事動態。初中歷史可關聯許多學科知識,教師也可引用其他學科所涉及的歷史知識,豐富家國情懷教育素材。
中華歷史源遠流長,其中蘊含豐富的家國情懷素養教育素材,初中歷史教師只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充分拓展與外延,必然會發現許多有價值有意義的家國情懷教育內容。通過拓展內容,既可以激發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學習興趣,擴寬學生的歷史知識視野,又能夠滲透家國情懷教育內容,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培養學生家國情懷素養。
初中歷史家國情懷素養教學評價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關鍵,它有助于學生進一步提升思想感情,增強學生對家國情懷的認知,使學生能夠形成良好的愛國主義精神與核心價值觀念等。教學評價應具有完善的體系構成,初中歷史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為學生積極創造自評與互評的平臺,不可過多干涉學生的評價活動,或者直接否定學生的評價內容。
初中歷史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時,若學生存在家國情懷認知偏差,不可直接指責批評學生,而需要運用評價幫助學生糾正認知偏差問題,使學生能夠逐漸發現自我錯誤并積極進行改進。此外,為了確保初中歷史家國情懷素養教學評價的科學性與合理性,教師必須全面分析每一位學生的情感發展特點,積極主動與學生進行關于歷史家國情懷素養方面的情感交流,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確保評價能夠面向全體學生,以充分發揮出教學評價體系應有的功能。
三、從整體、情境及綜合角度出發,培養學生家國情懷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