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景霞 肖琳 路銘 李琳 劉朝霞


摘? 要:突發事件背景下如何有效地開展線上教學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該文以《可編程器件及應用》課程為例,搭建了基于“異步SPOC+本地課程資源+企業微信直播+慕課堂”的線上混合教學平臺,明確了線上教學目標,適時融入了課程思政元素,并進行了課前、課中和課后單元的詳細教學設計。經初步實踐,該教學模式效果良好,具備一定的課程特色,為突發事件背景下開展線上教學提供了新思路。
關鍵詞:突發事件背景? 線上混合教學模式? 實踐? 探索
中圖分類號:G64?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21)04(b)-0159-03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Online Hybrid Teaching Mod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mergency
— Take Programmable Devices and Applications as an Example
CHEN Jingxia? XIAO Lin? LU Ming? LI Lin? LIU Zhaoxia
(School of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Beijing, 100012? China)
Abstract: It is a topic worthy of in-depth study for teacher to carry out online teaching under special circumstances. Taking the course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s and Applications" as an example, this article built an online hybrid teaching platform based on "Asynchronous SPOC+Local course resources+Enterprise WeChat live broadcast+MOOC Class" and clarify the online teaching goals with political elements of the curriculum. The course was also designed in detail in pre-class, in-class and after-class units. Through preliminary practice, this teaching model with certain characteristics has a good effect and provides new ideas for online teaching in the context of emergencies.
Key Words: Emergency background; Online mixed teaching mode; Practice; Exploration
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打亂了人們的生活節奏,也限制了人們的日常行為。疫情防控嚴峻時候,為保證師生安全,學校要求不開展人群密集的線下教學活動。事發突然,如何在短時間內組織和設計適合當前學生的課程,是每位老師需要認真思考的,也是疫情背景下教育對老師提出的新挑戰。
下面以該學期主講的《可編程器件及應用》課程為例,詳細探討基于SPOC、企業微信直播平臺的線上混合教學模式的實踐案例。
1? 構建線上教學平臺
事發突然,高校短時間內很難構建自己老師主講的線上課程,最快捷且可靠的方式是借助當前成熟的線上課程,并按照自己課程設計的流程,適當增加課程內容。
學校支持每門課程構建異步SPOC平臺,即首先任課教師在“中國大學MOOC”平臺創建一門SPOC課程,然后任課教師在MOOC平臺選擇一門適合當前學生的成熟課程,接著由學校進行統一購買課程資源,并將資源添加到開始創建的SPOC課程。
結合當前授課對象的專業基礎和學習能力,以及該課程的教學大綱,首先選擇中國大學MOOC平臺上湖南文理學院彭琛老師的《EDA技術》課程建設SPOC異步課程。之所以選擇彭老師的課主要是其包含該課程所涉及的VHDL相關內容,而MOOC平臺其他課程多是Verilog HDL語言或者FPGA實踐課程。通過對MOOC上的資源進行仔細的觀看和分析,所選MOOC平臺課程的授課內容以及進度安排與該課程的目標和要求還是有一些出入,因此后期決定采用“MOOC平臺資源為主,自建課程資源為輔”的教學模式。自建的課程資源,除了PPT課件外,還包括教師采用錄屏軟件錄制的授課視頻。
另外,考慮到如果學生不看教師發布的視頻怎么辦?如何管理線上課堂紀律?故課程還需要補充視頻直播和慕課堂管理(MOOC平臺自帶功能)兩種方式,以增加課堂互動和實時解決學生聽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最終,該課程授課采用“異步SPOC+本地課程資源+企業微信直播+慕課堂”的線上混合教學平臺。
2? 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
該課程為該學期第五周教學。
教學時間:第五周(2020年3月30日,周一第6~8節)。
使用教材:《可編程邏輯器件應用技術》,魏欣等編著,北京大學出版社。
該周教學目標:(1)知識技能。進一步熟練Quartus II軟件平臺的使用;進一步熟練掌握基于VHDL的EDA設計流程;加深“二選一”和“四選一”數據選擇器的VHDL語言描述及相關語法知識;學習D觸發器的VHDL語言描述及相關語法知識。(2)課程思政目標。具備困境時期的樂觀精神;掌握“由簡及難”的做事方法。
該周主要教學內容見圖1。
3? 教學準備
3.1 教學平臺和教學工具
在MOOC網站注冊,并搭建好異步SPOC平臺、安裝好企業微信和錄屏軟件等。
3.2 教學設計
與面授課程相比,線上課程的設計要考慮的因素多一些,因此在教學細節方面要做相應地調整。表1是該課程一個教學單元的設計過程。
4? 該周課前準備
4.1 批改作業
該周批改第三周的作業:完成兩位十進制計數器的原理圖設計,要求把整個文件夾(可以自己檢查下,里面要包含.bdf和.qpf文件)打包遞交。從MOOC下載所有學生的作業,并依次編譯每個人的工程文件、利用其設計的仿真波形進行仿真。針對所有學生作業評價做統計和總結,用于后期教學環節。
4.2 答疑解惑
利用MOOC平臺討論區或者微信,隨時解答學生對上一講內容的疑惑和Quartus II平臺使用過程中遇到的困難。
4.3 準備課件
該周是《3.初識VHDL》的第二次課,共錄制了4個短頻視課件(共計80 min),3個文檔課件。
4.4 慕課堂備課
教師利用“慕課堂”平臺進行討論題目設置、問卷設計,完成提前備課。針對該周的學習重點和難點,共設計了3個討論,4個問卷。
5? 該周課中活動
5.1 課前公告
該周是第5周教學,考慮到學生已經完成了四周的線上學習,思想上可能會有一些懈怠,為了鼓舞大家特意發布了“第5周課前動員”,目的是為了讓同學們繼續加油,即使身處困境也要保持一份樂觀精神。
5.2 課堂任務發布
在企業微信群發布該周任務,并請同學們按時打卡簽到。
5.3 直播會議
所有學生按時回到企業微信,進入直播會議室,教師公布第3周作業詳情、對今天的內容做重要回顧、課堂互動、對個別學生做有針對性的輔導。(1)首先通過屏幕共享的方式,公布第3周作業詳情,并對今天的內容做重要回顧。(2)利用“慕課堂”完成備課單元設置的問卷、調查,目的是了解學生實際掌握的情況。(3)學生本身的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有所不同,有必要對學習困難學生做針對性的輔導。
6? 該周課后活動
6.1 對個別學生輔導
該周利用直播會議和屏幕共享對幾名學習還存在困難的同學進行了課后輔導。這幾名學生代表一類學生的認知和學習狀況,通過對他們的指導,會將共性問題反饋到下一周課程。
6.2 教學反思
6.2.1 教學設計反思
多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作業反饋和課堂互動結果來安排教學內容,對薄弱地方要重點講解。前幾周的直播會議中,多采用主動問詢式來了解學生對知識掌握情況,結果未必反映真實情況。多增加問卷調查、課堂討論等方式,其結果更為客觀。
6.2.2 教學內容反思
(1)要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意識形態是行動驅使的第一要素,尤其是在連續上了4周的線上課程,多數學生已經適應了這種授課方式,但部分學生會出現懈怠、疲于應付等狀態,教師要實時關注學生,并針對具體問題做相應調整。(2)多增加非知識技能的授課內容。堅持“三全育人”的教育方針,注重學生包括道德素質、心理素質、身體素質、職業素養等綜合素質的培養。
6.2.3 教學工具的反思
(1)教師要注重教學技能的提高,根據教學需求實時調整教學硬件和軟件。(2)注重同行間的交流,汲取優秀的教學工具使用經驗。
6.3 課程思政點
6.3.1 樂觀的學習和生活態度
該周為了鼓勵大家克服線上學習的意識困難,特意制作了《第5周課程先導》小視頻,是希望同學們通過觀看“方艙醫院里的舞蹈”視頻,體諒抗疫一線醫護人員的艱辛,同時能夠學習她(他)們深處困境不忘樂觀的生活態度。
6.3.2 “由簡及難”的解決問題方法
在授課過程中,以D觸發器的VHDL描述為例,告訴學生“由簡及難”的編程方法,并將之推廣到生活中。
7? 結語
該課程的教學實踐證明,基于“異步SPOC+本地課程資源+企業微信直播+慕課堂”的線上授課模式具備一定的優勢和特色:(1)以問題為導向,本著解決問題的目的,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角”,老師實時地進行指導。無論是教學內容,還是教學環節,都從掌握的現有學生實際情況出發重新規劃。鑒于目前學生使用的平臺和軟件比較多,為減輕負擔,盡量不增加新的軟件。(2)每個教學單元都是為后面的教學單元服務,能切實做好教學自反饋工作。作業、答疑、課堂互動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檢查學生的學習成果,更重要的是為后期教學環節的設計提供依據。
參考文獻
[1] 楊丹宇.基于SPOC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設計和實踐研究[D].云南大學,2018.
[2] 楊璐,江可.疫情防控期間高職院校線上教學的現狀、問題與反思[J].教育與職業,2020(13):99-103.
[3] 李蕉,熊成帥.從技術到理念:抗疫背景下線上教學的再出發[J].中國大學教學,2020(5):61-67.
[4] 康翠萍,周迪芳,龔洪.突發事件應對中教師角色的責任定位及其能力建設[J].教師教育研究,2020,32(3):10-16.
[5] 陳妹瓊,郭文顯.基于“SPOC+企業微信”線上混合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探索——以《環境監測》課程為例[J].廣東化工,2020,47(20):199-200.
[6] 吳慧婷.基于多維度信息融合的學生在線學習投入度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