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燕美
【摘? 要】小學數學練習課是一門練習基礎知識、培養學生解題技巧和有效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課程。通過小學數學練習課,小學生能有效地復習所學的數學知識,提高解答問題的效率。因此,教師要不斷地更新思想,不斷地認識到小學數學練習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關鍵詞】小學數學;練習課;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17-0086-02
【Abstract】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practice class is a course for practicing basic knowledge, cultivating students' problem-solving skills and effectively solving practical problems in life. Through the primary school math exercises,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can effectively review the mathematics they have learned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problem-solving. Therefore, teachers must constantly update their thinking and constantly recognize the important position and role of primary school math exercises.
【Keywords】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Practice sessions;Teaching strategy
一、小學數學數習課的地位與作用
小學教育中的數學練習課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主要類型之一,它的主要任務是鞏固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幫助學生形成數學技能,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根據統計數據,在小學數學練習課的課時數中,約有三分之一的時間用于小學數學練習。由此可以看出,小學數學練習課教學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到小學生的數學學習,進而影響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重視實踐教學,提高實踐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對小學數學教學具有重要意義。初等教育中的數學實踐課,是以啟發學生思維,鞏固學生數學基礎知識,形成解題技巧,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為主要任務的一門課程。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往往不太重視練習課。在此,筆者從利用練習的有效資源,創造廣闊的思維空間等方面,探討如何有效地設計練習課程。有效的實踐設計是減輕學生負擔,提高教學效率的最佳舉措。
二、提高小學數學練習課效率的意義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練習課占據了相當大的比重。把數學實踐教學引入數學新課程,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培養學生自主實踐能力的重要內容,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基本途徑。數學練習課是鞏固所學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提高能力的一種重要課堂形式,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探索實用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是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實踐教學中,數學練習課有很大的隨意性和盲目性。練習課教學缺乏設計,出現練習化作練習、作業化作作業、練習形式單一等現象。教師應聯系學生的實際,在教學設計中遵循整體、有序、適度的原則,教學應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不能機械地使用重復單一的教學模式,更應有層次、有坡度,使學生在實踐中達到發展和提高的目的。以數學學習活動為主線,開展有效的實踐活動,是學生鞏固和深化知識的重要途徑。練習的過程即新知識與舊知識相互關聯、相互作用的過程。學生的身心投入,包括身體和心靈、認知和情感、邏輯和直覺等,必須是和諧統一的,這樣才能使人的認識和能力得到發展,情感和人格得到完善。在同一時間內學習的結果可以自我確認,因此有效的練習應該是學生有意義地學習。盡管機械性的練習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但是學習的效果往往要通過外在因素的強化才能實現,因此我們認為這種學習效率低下。數學理論認為,人們用數學的方法觀察現實世界,分析和研究各種具體現象,并加以整理和組織,以便發現它們的規律,這個過程就是數學化。數學是學生認識世界、掌握世界的方法與過程。中學生數學化過程貫穿于他們所經歷的數學活動中,數學化活動是學生數學化的基本途徑。
三、小學數學練習課有效教學模式的實施策略
(一)注重練習課的開放性
在練習課中,首先要注重體現綜合性,培養小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思維價值問題。其次要注重課外拓展,緊密結合小學生的生活,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體現數學學習的價值。此外,還要重視新課標中的練習設計,把練習設計作為解題的核心內容之一。解題和習題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習題的重點是尋找答案,習題的解題過程則是創新,從而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 例如,在為學生講解了三角形的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這個知識點之后,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三組三角形的邊長,第一組是4厘米、4厘米和3厘米;第二組:3厘米、4厘米和5厘米;第三組:5厘米、5厘米和5厘米。這樣,學生會運用剛剛學到的知識點,發現三組邊長都是可以組成三角形的。許多教師到了這個時候一般就結束了這個問題,但教師換一個思,還是可以再拓展一下知識的,如可以讓學生們再思考一下:這三組邊長組成的三角形會是什么樣子的呢?這時候,有學生可能會說第一個三角形中有兩條邊長是相等的,第二個三角形好像是一個直角三角形,第三個三角形的三條邊長都是相等的。這時教師就要繼續引導:“你們說的都對,這其中也是有著數學知識的,我將會在接下來的課中為你們講解這其中的緣由。”這樣的互動引導,成功地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心,會使學生更積極地參與進來。因此,教師不應該只看到教案上表面的形式和流程,更要看到許多課題背后所隱藏的豐富的數學價值,從而使每道習題都得到通透的運用。
(二)對學生的及時反饋
小學數學練習課,能及時反饋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技巧的形成等方面的信息。教師可以經常安排幾次課堂反饋練習,正確的強化,錯誤的糾正,及時調整教學過程,提高四十分鐘的利用率,從而保證教學質量。研究結果顯示,學生每次完成作業后,最關心的是作業結果是否正確,但這種關心的程度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減弱。所以,教師要把握好時機,利用學生印象最深刻、最清楚的時機進行反饋,讓學生及時了解自己的練習質量,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事實上,反饋不僅僅是知道誰對誰錯,即使正確,也并不意味著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想法都是一樣的。因此,通過練習反饋還要做進一步的理解,使教學更有針對性,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認知水平上有所提高。同時,教師要培養學生自我審查的習慣,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審查方法,提高自我審查的意識和能力。簡言之,教學質量的保證,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糾正反饋信息的獲取,而實踐活動則是反饋信息獲取的重要渠道。
(三)創造故事情境,引導學生有效練習
在小學數學練習課上,故事教學也是如此,將故事教學與數學教學結合起來,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故事情節的發生、發展、高潮和結尾,會激發學生求知的內在需要,這樣學生求知的實踐基礎逐步顯現,解決問題的能力將逐步得到提高。例如,在講解了“厘米和米”的知識點后,教師讓學生實地親自測量身邊的物體高度或長度,以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空間概念;在教授了“土地的面積計算練習”知識點后,可讓學生自己估計一下我們校園的占地面積,再以學習小組的形式進行實地測量后計算;也可以讓學生回家后去量一量、算一算院子或房屋的占地面積……這樣的引導設計,給予了學生充分的背景,能夠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思考問題。
參考文獻:
[1]張洪春.淺談如何上好小學數學練習課[J].讀寫算:教育導刊,2013(08).
[2]詹愛民.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應用題練習課教學的有效性[J].教師博覽(科研版),2011(06).
(責任編輯? 范娛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