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黎芳
摘 要:在初中科學課堂中,開展課堂的探究活動是實現課堂價值的重要手段,也是對學生的知識素養和能力素養進行提升的有效途徑。作為初中科學教師,應該以課堂教學作為出發點,組織開展有利于學生掌握知識進行思維拓展的課堂探究活動。文章對當前初中科學課堂探究活動的開展進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如何提升科學課堂探究活動效率的有關對策。
關鍵詞:初中科學課堂;探究活動;提高效率
最近幾年來,中國的教學改革正在不斷地深入,初中科學課堂的探究活動也被重視,課堂的教學效率也是更加重要的一個部分,是廣大的教育工作者需要進行深入探討研究的話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是學生在課堂的積極參與,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關鍵是教師的引導,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掌握學習的方法,獲得學習的成就感,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以發揮,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探究活動的課堂教學效率。
一、 當前初中科學探究性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的科學探究熱情不高
對學生探究能力提升以及培養是進行初中科學教學的重要教學目標,大部分科學教師都會有意識地采用探究教學的方法來引導學生進行科學探究。但是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部分學生對于科學探究的熱情并不高,部分學生還會隨著教學的逐漸推進,喪失對科學探究的興趣。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是學生受到的應試教育的影響比較深,認為科學這門課程主要的學習目的就是提升學習成績,認為進行科學探究活動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是對于提升成績的幫助不大,因此在滿足了最初的好奇心之后就喪失了進行科學探究課堂的興趣。第二是學生對于科學探究的活動存在一些緊張畏懼的心理,尤其是一些活動會需要上臺配合教師開展活動,學生往往會因為緊張害羞的心理情緒而回避,擔心操作出錯而受到教師的批評或者同學的笑話,在進行實驗設計或者是意見改進的時候,也不敢說出自己的想法,長期下來也會喪失學習的興趣。第三是對科學探究缺乏認知,以娛樂、休閑、看熱鬧的心態來參與實驗探究活動,沒有自己動手和動腦探究的欲望,科學探究無法起到真正作用。
(二)科學實驗活動組織不當,探究性不強
科學實驗是對學生進行探究能力、創新思維的中間載體,科學實驗活動的組織安排,在某種程度上對于學生的探究式學習活動有著一定的影響,在進行探究活動的過程中,部分學生對于實踐活動的觀察不夠,沒有明確的觀察目標,即使對于實驗現象有所觀察但是也不能夠進行背后原理的深入思考。在進行實驗操作的時候,也是因為硬件限制的原因,只有少部分學生具有體驗和參與感,大部分學生只能夠作為旁觀者進行觀察,因此也很難產生研究的想法。其次則是因為實驗教學的進度太快了,有的時候會運用多媒體進行仿真實驗,實驗過程缺乏真情實感的體驗,缺少交流環節,這就是因為組織不當導致的問題。
(三)科學研究的教學方法比較單一,缺少引導性
在初中科學教材中設計探究性活動的出發點是為了對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進行轉變,為了讓學生形成自主合作,科學探究的學習方式,但是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沒有認識到這個重點,因此科學課堂的探究性教學有受到一定的影響。第一是因為教師沒有理解探究性教學的本質內涵,在教學方法上受到了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對于教材過分依賴,照本宣科,對于教材中的探究性實驗缺乏創意和思考,沒有進行符合學生和當前教學需求的設計和改進,這讓學生在潛意識中會形成復制型的思維方式,這對于學生科學探究能力和創新思維的發展有著不利的影響。第二是過多地使用了多媒體課件,以多媒體軟件來代替真實性的教學,使學生沒有真實的科學體驗,難以產生對科學的興趣,雖然多媒體教學有著很多優勢,但是只能夠作為探究性教學的輔助工具,不能夠替代真實的實驗操作。第三是對生成性教學不夠重視,在教學實踐中,教師不能夠很好地處理預設和實際實驗生成教學的關系,以固定的預設來要求實際的課堂教學,忽略了在實驗中可能存在的突發狀況,當突發狀況發生的時候,教師不能夠很好地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反而會忽視掉這一現象,學生的探究能力得不到提升。
二、 提升初中科學課堂探究活動效率的對策
(一)運用多種教學手段來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探究活動
對于初中課堂的科學探究活動而言,學生的主動參與和積極探索的行為是非常重要的,學生只有對教學活動感興趣才能夠參與到課堂活動當中,對于探究的結果才能夠有深刻的印象,掌握的知識才能夠更加牢固。教師在進行課堂的探究活動設計的時候,需要注重學生的感受,以學生作為課堂探究活動的主體,了解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所在,同時也可以運用多種教學手段來引導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探究活動當中。例如在導入教學的時候,可以以多種提問來吸引學生更快地進入到學習的情境當中,還可以將學生分為小組進行有關的討論,還可以以實地觀察來帶領學生更近距離地接觸科學。
例如在進行浙教版初一上冊第三章《地球和宇宙》這個單元學習的時候,通過多媒體的教學可以讓學生了解到地球和宇宙的有關知識,但是對于學生來說還是太過于死板。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了解宇宙的有關知識,提升對天文科學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前往當地的天文館進行參觀,這樣能夠使學生關于天文知識的學習不再局限于課堂之上,而是能夠更加直接的學習各種天文的知識,將所學的知識進行實際的應用,加深知識的印象,進行內化,才能夠使學生對于探究活動提升興趣,教師的探究活動也能夠得到質量和效率的提升。
(二)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學生在科學課堂開展的探究活動中,應該作為主體來進行教學,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是非常重要的,這樣不但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也能夠調動課堂的教學質量。教師需要做到以下兩點,第一是了解學生的知識結構,引導學生利用已經掌握的知識學習新的知識,同時也可以將新知識融入原有的知識結構中,進行下一輪的學習。第二是在進行課堂探究活動的時候,教師不應該僅僅是引路人,還應該是課堂的調節者,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的情況,來調整課堂的教學方式。這就要求教師對于學生的興趣點有著非常精準的把握,教師可以將這個章節的知識點以問題的形式進行導入,引導學生進行積極探索和交流,在頭腦風暴中進行思維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