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桂珍
摘 要:幼兒園深入貫徹《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文件精神,促進幼兒藝術領域多元化的學習與發展,我園開展陶藝教學活動,積極為幼兒創造豐富的活動條件和機會,促進幼兒全面協調發展。在陶藝教學中,教師需要探究課程內容、組織形式、教學指導策略以及營造陶藝環境氛圍等,提高幼兒審美能力、動作操作能力、幼兒觀察力、專注力等學習品質的發展和激發幼兒思維、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展,促進幼兒全面協調發展。
關鍵詞:幼兒教育;陶藝課程;教學指導;實踐探索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指出:幼兒藝術領域學習的關鍵在于創造條件和機會,在大自然和社會文化生活中萌發幼兒對美的感受和體驗,豐富其想象力和創造力,引導幼兒學會用心靈去感受和發現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和創造美。我園從2018年開始對陶藝活動課程和教學進行探索與研究,創建“陶泥館”發展我園特色園本課程,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興趣、經驗,從大自然和生活中獲取可利用材料、主題來制定陶藝特色課程,體驗陶藝作品制作的過程,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審美水平、想象與創造力,促進幼兒綜合性的發展。經過兩年的實踐探索我們陶藝區的課程實踐探究工作有了一定的進展和成效。
一、 深入學習陶藝文化內涵,明確課程研究方向和組織形式
(一)閱讀學習與向大師學藝交流
在2018年08月筆者參加泉州市舉辦“美育·陶藝”指導教師培訓及研討,前往中國陶瓷文化發祥地之一——福建德化,進行了比較全面系統的學習與交流。在2019年專門請專業陶藝老師對我校教師進行技術學習,通過專業的培訓和專家的引導,深入了解陶瓷的文化,知道制作陶藝的基本方法。在學習林燕著作《親近自然,玩沙、玩水、玩泥巴》(浙江大學出版社)一書中“陶之彩·蘊慧煥美”關于陶泥的章節,為我們陶泥中泥塑課程框架發展提供方向。
(二)陶藝課程組織形式
《親近自然,玩沙、玩水、玩泥巴》書中提倡:“玩是幼兒的天性,讓幼兒會玩會學,比學會更重要?!钡睦砟钜约啊吨改稀分兄赋觯骸白灾餍阅苁褂變壕薮蟮臐撃艿玫阶杂舍尫藕统浞珠_發,調動全部智慧,在自主的狀態下主動建構知識和經驗?!痹僬?,陶泥活動本身具有很強的“多樣性”“獨特性”“創造性”,在陶泥藝術學習中提倡主要以館區自主學習為主,創設游戲情境,以游戲為切入口,例如:《生日派對》幼兒可以圍繞游戲主題情境制作生日蛋糕、餅干、水果、禮物等物品的創作而后進行游戲扮演。館區自主學習形式能避免了集中教學很強的目的性、單一性和統一性,教師不進行過多的示范和講解,多關注幼兒生成的活動,鼓勵和支持幼兒進行“玩中學”“學中玩”,激發幼兒自主性和創造性,促進幼兒的發展。
二、 初步實踐研究課程框架,促進陶泥藝術的學習與發展
陳鶴琴說過“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我們通過定期召開陶藝課程的研討,一方面,我們從季節主題、動物主題、鄉土文化以及幼兒興趣從大自然、生活中去挖掘與陶泥相關的材料,預設陶泥藝術課程。例如:秋天到了,幼兒園的樹葉掉落了,我們組織幼兒開展《樹葉盤》的活動課;在閩南的文化背景下,我們開展《磚瓦房》在主題創作中,為幼兒提供了生活中常見低結構材料,如:樹枝、小石頭、稻草、沙子、貝殼、珍珠等生物,支持幼兒創意想象制作。另一方面,通過實踐,陶藝課程我們分為四大類別,泥塑、拉胚、彩繪,注漿印模,讓幼兒感受泥的特性,游戲陶泥,走進陶藝。具體如下:
(一)泥塑中“趣味拓印”
小班《主題拓印》,我們為小班幼兒提供多主題的物品和材料,如水果主題、動物主題生活物品等讓幼兒拓印豐富多彩的圖案,既豐富了小班幼兒對各種物體感知,也體驗到泥拓印的獨特美和有趣;中班《樹葉碗》,讓幼兒走進自然,貼近生活經驗,利用生活自然物——樹葉,不同形狀拓印出不同的樹葉碗,幼兒在揭開葉子的那一刻,樹葉的造型、葉脈都清晰可見,幼兒是非常興奮和喜悅的,讓幼兒充分體驗樹葉拓印的樂趣,體驗成功的喜悅。大班《瓦缸》,讓大班幼兒追尋傳統瓦缸文化記憶,聯系現實生活的陶缸陶罐,利用肌理印畫磨具、輔助材料及挖掘生活中能夠進行拓印的物品并且進行創意想象;泥塑中除了有“趣味拓印”,還有“泥條盤筑”“泥片雕刻”“手捏塑型”以及泥塑特殊材料“擠泥器”的創意運用等。
(二)拉胚
我們在陶藝館中投放了兒童拉胚機,讓中大班的幼兒拉制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如杯子、湯碗、盤子、衣缽、有趣的花瓶等。在拉胚《湯碗》中,幼兒需要用心的感知在轉動的陶泥中隨著手姿勢的輕微變化及力作用點與泥的變化關系,拇指輕輕地將湯碗施加向外的推力,碗口會變大,輕輕抱緊碗口會收緊。在動手動腦中,探究手勢、力度與泥的變化。
(三)彩繪
幼兒可以在自己拉胚后泥塑后的作品進行再創作,也可在現成的花瓶、盤子、碗、小茶壺等陶器作品上發揮自己的想象,體驗圖紙繪畫與陶器上作畫的不同感受。例如小班在陶器上創意涂鴉,中大班幼兒開展青花瓷畫,風景畫、創意繪畫等。
(四)注漿印模
我們在陶泥館投放大量陶藝石膏模具,將泥漿注入石膏模具中,靜待幾分鐘幼兒就可以做出精美、造型豐富的陶藝作品。根據幼兒年齡特點,投放不同難易程度的石膏模具。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喜好進行選擇模具。小班可以選擇簡單、不需組裝的模具如《動物》系列,中大班可以選擇如《茶與具》系列,注漿成型之后需要一定修胚、組裝多個零部件。
幼兒陶泥課程我們主要通過四個類別來推動幼兒有主題、有意識、有系統地陶藝游戲。課程研究一方面,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興趣、生活經驗制定相應的陶藝特色課程。另一方面,也從內容的難易程度、動作發展進程循序漸進開展活動課程,建立初步的陶藝課程框架。
三、 初步梳理出陶泥教學有效的指導策略,促進陶泥藝術學習與體驗
陳鶴琴先生“活教育”思想指出:我們要活的教育,教材是活的,方法是活的,課本也是活的,盡量利用幼兒的手、腦、口、耳、眼睛,打破只耳朵聽,眼睛看,而不用口說話,用腦子想事情的教育。對此,如何讓幼兒在陶藝活動中“玩中學”,筆者有以下幾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