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大多數遇到過一個非常常見的問題,就是最后讓這堂課變得非常的沉悶和無趣,原本教師飽含激情的開啟這堂課的教學,但是最后為何會讓課堂喪失活力呢?主要原因還是教師沒有立足學生的成長,沒有將教學的中心放在課堂教學上,導致教學過程中出現各種問題阻礙教學效率的提高,為此本文以小學語文教學為例,探索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構建模式。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效課堂
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開展,必須要有學生融入到學習之中,要學生投入到學習中來,因為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因此思考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的學習方式不再像傳統小學語文課堂那樣被動,而是積極主動的對問題展開思考分析,這就需要教師首先對學生當下的學習狀態進行深入研究,分析當下小學生學習狀態形成的原因,思考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怎樣調動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對問題展開思考探究,這才是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應該要具有的特點。本文從教學做合一、信息化教學情境創設、學習制品制作為主導三個層面展開對小學語文的教學實踐研究。
一、合理選擇素材啟動教學做合一
“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模式應該要選擇合適的教學素材,因為小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心理特點與中學生不一樣,如果學習內容選擇的過于簡單,則無法發揮出教學做合一的價值,如果選擇的學習內容過于復雜,將會讓很多學生不能夠順利的開展學習和實踐應用。所以教師必須要研究班上各層次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根據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合理的設計教學做合一的教學素材,并設計教學方案。
例如在講授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盤古開天地》這節課時,教師首先將班上的學生劃分為三個層次,學習能力各不相同,并且有一定的層次性。隨后教師設計好由易到難的三個層次的教學環節,并且根據每一個環節的教學來設計學習實踐方案指導學生展開實踐和學習,落實“教學做合一”。首先是字詞句的學習,該部分內容的教學主要是針對學習層次較低學生,因此教師所選擇的素材是與字詞相關的一些字音和字形的講解,并且通過同義詞、反義詞或者字形相近的字來進行對比學習,并要求學生在課堂上以搶答的方式說出字的讀音,詞的意思以達到教學做合一中”做的效果,讓該層次的學生能夠對字詞句進行熟記。第二個教學環節是對課文內容進行講解,該環節教學主要是針對學習能力較強或者學習能力中等的學生,教師所選擇的教學素材可以是信息化情境中的圖片和動畫,因為圖片和動畫可以對傳統的文本內容進行轉化,幫助學生直觀的理解課文,教師通過提問或者交流討論的形式來分析與課文相關的題目。
二、信息化情境為主導的教學情境創設研究
根據人本主義教學理論,教師首先要對學生的興趣、身心發展和心智能力進行研究,從而對學生有一個全面的了解,進而設計有效的教學情境。結合皮亞杰提出的兒童發展階段性理論,可以知道小學生對形象化、真實化的情境比較感興趣,對于文字類等抽象化事物的專注力并不高。在構建一堂真實有效的課堂之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很關鍵。信息技術作為常用的教學工具,以其資源豐富、情境生動的特點深受廣大師生喜愛。例如在講授:《觀潮》這篇課文時,本文所講述的是錢塘江漲潮時的情境,分階段敘述了潮來前、潮來時以及潮來后的情境和特點。但是語言文字所能描繪的程度畢竟有限,很難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將真實的情境映襯在腦海之中,導致學生對學習興趣降低,所以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展示錢塘江漲潮時和退潮時的情境,讓學生去感受和體驗千軍萬馬之勢。這樣一來在學生的腦海中,就形成了一幅關注錢塘江漲潮和退潮時的畫面,對氣勢磅礴的潮水產生濃厚的興趣,隨后教師通過語言啟發學生:大家是否也想去錢塘江親眼看看錢塘江漲潮前到退潮時的整個過程呢?學生異口同聲做出了肯定的回答,在學生如此高漲的學習興趣之下,教師帶領學生走進:《觀潮》這篇課文的學習中來。有了信息技術對教學情境的優化作用,學生對《觀潮》這篇課文的學習積極性更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有了顯著的提升。
三、學習作品制作為主導的探知欲激發
學生會積累很多語文知識,也會閱讀很多文章,語文這門科對學生的知識面擴展有非常大的作用,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教學過程中不能僅僅圍繞書本來展開教學,應該要在教學的過程中設計一些教學活動,讓學生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制作一些學習作品,并且在制作學習作品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探知欲。
例如手抄報在小學階段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作品,對于學生來說制作也不是很困難,一般的手抄報都是圍繞某一主題來進行設計,在其中添加圖片或者各種形式的美文來突出主題。學生在制作手抄報的過程中,就要思考應該要摘錄什么樣的美文才能夠切合本主題,報紙的不同版面應該要如何設計才能夠彰顯報紙的特色呢?比如以愛國教育為主題的手抄報學習作品制作活動中,教師要求學生思考:能夠體現愛國主義情感的文章有哪些?愛國情感表現在哪些方面?不同的文章作者是如何表達愛國主義情感的。以往學生僅僅只知道戰爭年代最能體現愛國主義情感,比如:《狼牙山五壯士》這篇文章就是表達愛國主義情感的文章。但是經過教師這么一啟發,學生還會繼續思考是否有其他主題的文章也能夠表達愛國主義情感呢?比如描寫祖國大好河山的的文章,作者在描景類文章中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愛國主義情感,為了讓手抄報更好地完成,學生必須要深入探究,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知欲。
四、結語
如何打造小學語文高效課堂,一直以來都是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在教學中教師首先必須要認識到傳統教學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出現的教學矛盾,在解決問題和矛盾的基礎上,以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為目標,從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啟發學生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基礎上,對現有的小學語文教學進行深入改革。讓學生的學習變得更加主動,讓課堂教學活動更加充滿趣味性,讓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
參考文獻:
[1]姜賽賽.關于核心素養導向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策略的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1(05):37-38.
[2]徐曉琳.基于“藝術—生活—思政”新理念的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初探[J].天天愛
[3]張敬.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落地生根[J].黑龍江教師發展學院學報,2021,40(03):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