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彩仙
本人一直從事數學教學工作。所任教的班級,都不同程度地在數學學習上出現兩極分化的現象。好的學生越學越想學,而學困生越學越感到厭煩,有的甚至想放棄數學的學習。怎樣轉化數學學習上的學困生,是我們每個數學教師都必須認真對待和研究的問題。我個人從學生的思想轉化入手,在教學中改進教學方法,使學生愛學習數學,下面淺談我的一些做法:
一、和學生溝通感情,給學生樹立信心
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學困生同樣具有進取心,自尊心,做夢都想進步。但是他們由于各種原因造成了成績差。比如:父母離異的學生,大多數較內向,自卑,性格孤僻。對于教師來說,對學生要作具體分析。因此我平時主動找他們談心,了解他們的情況。并在生活上給予足夠的關心,經過家訪,盡量爭取家長的配合。有些個體戶,早出晚歸,無暇顧及孩子,我就將這些孩子組成學習小組,不但輔導他們的數學,而且對他們進行思想教育。我還注意了解每位學困生的情況,不鄙視、不諷刺、不挖苦他們,課間課外努力尋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多表揚,多鼓勵,增強他們的上進心。此外,我不放過任何對學困生的激勵,每當他們成功地獨立完成一道作業,合理地回答提問、測驗中取得小小進步的時候,都及時地發現并加以表揚,讓他們經常感受到學習的成就感,體驗學習的快樂。漸漸的培養他們對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理解、尊重、善待學困生
學困生是有思想、有自尊、有主見、相對獨立的人,他們渴望受人尊重,被人理解和關心,渴望能融入集體之中。如果滿足他們的這種需求,讓他們感受到關心和溫暖,他們就會產生一種積極向上的動力,樂于接受教育。我經常想方設法去滿足他們的正當需要,觸動他們的心靈,喚起他們的共鳴,激發他們內心深處的矛盾和斗爭,使他們由“我是差生”的心理轉變成“我并不比別人差,我也有被老師和同學發現的許多優點”。從而樹立自信心,不再消極地面對人生。
在日常教育中,我注意親近學困生,拉近師生距離,對他們少指責,多鼓勵,少埋怨,多理解,少冷漠,多關心,少否定,多肯定,使他們感到老師并沒有拋棄他們,同學沒有拒絕他們,班集體歡迎他們,從而喚起他們的自尊、自愛、自強。這樣學困生就會向老師打開心靈之門,轉化也水到榘成。如果教師對學生抱有較高期望,與學生相處時的心理氣氛也比較和諧、融洽,在這種氣氛下,教師對學生會更信任,會給學生更多的言語鼓勵,而且會用微笑、注視、點頭、手勢、關注性接觸等方式進行鼓勵。這時師生之間與教學有關和無關的相互作用更為充分,教師更容易讓學生有機會學到更多的東西,并且在回答問題等方面給予學生以充分自我表現的機會。同時,教師對學生的注意,贊揚和批評的方式,也都表現出積極支持的傾向。很顯然,積極期望必然會導致好的教育效果。
三、根據數學科的特點,采取科學的教學方法
數學是一門科學性很強的課程,要求學生大量的反復模仿,訓練應用。但大多數學生學習不主動,怕吃苦。隨著教學內容的增多和難度的加深,他們會認為整天都是寫和算,感到枯燥和厭煩。針對這種狀況,我采取如下方法:
1.活躍課堂氣氛,激起學困生的學習興趣
學困生上課時注意力往往不集中,我就將教材化難為易,化多為少。精講多練,用較短的時間達到最佳的效果,課堂上盡量創造愉快的氛圍。學困生由于害羞,往往怕開口,我盡量將難易適度的問題去問他們,或請他們到黑板上寫有陷阱的而他們又寫對的算式,或背誦他們已經背熟了的概念。當他們回答正確時,我總是面帶笑容說:“你又有進步啦”,“很好”。他們往往都非常激動。常此以往,學困生開口的習慣慢慢就培養起來了,他們的參與意識大大地加強,消除了畏懼的心理。為了延長學困生上課專注的時間,我常常結合知識點做些游戲,講數學故事等等,課堂上將好生差生搭配起來,進行集體,小組,雙人活動訓練,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調節他們的情緒,讓學困生在和諧輕松的氣氛中學習。
2.借助集體的力量,感染學習
根據班級學生的特點,將學生分組,進行合作學習,每5人一組,優、中、差比例為2:2:1。盡量使小組的成員在性格,個性特點、個性特征,學習成績、興趣愛好等方面互補兼顧。為了調動同學們的積極性,使每個學生都有更多的鍛煉機會,實行小組長輪換制。將小組任務落實徹底,合理分工,責任到人,在輪換開展活動過程中,讓好、中、差生都得到鍛煉,特別是讓學困生得到幫助和提高。
3.督促學困生課后復習
對學困生的作業我經常是面批,這樣可以讓他們面對自己學習上的錯誤及時改正,而且養成他們按時交作業的習慣。輪到數學早讀,讓他們背誦公式和有關概念,每單元結束后,幫助他們歸納重點及有用的資料,并及時檢查及時反饋,以免造成新的更大的差距。
只要我們敞開博大的胸懷去接納每一位學困生,用教師心靈的陽光去打開學困生冷漠而緊閉的心靈大門,用教師高尚的人格與情操去陶冶學困生,幫助他們建立起自信心,他們就能與同學一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