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紅
摘要:《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 年版)明確提出:“要重視并著力加強合唱教學,使學生感受多聲部音樂的豐富表現力,盡早積累與他人合作演唱的經驗,培養集體意識及協調、合作能力。”合唱教學作為音樂教學中的一種,在整個音樂教育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它不單是表演的藝術,也是學生實踐的舞臺,展示自我的風采。合唱作為學校音樂課外活動的主要形式之一,培養了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與良好的音樂感知能力,形成了學生集體主義觀念、與人合作的意識;提升學生的藝術修養,也提高了學生的音樂素養。
關鍵詞:合唱 ? 展示 ? 情趣 ? 合作 ?素養
音樂新課標強調:在小學音樂教育中,要重點關注合唱教學,加強合唱基礎訓練,讓學生感受到多聲部所表現出的音樂魅力,以培養學生與人合作的能力,加強學生的集體意識。在小學低年級音樂教學中開展合唱教學活動,能夠培養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和對音樂的審美能力;能夠引導學生學會感受音樂與表現音樂的能力,從而陶冶學生的藝術情操。在小學建立合唱隊,可通過從隊員的情況分析,對基礎訓練方法的摸索,進行有效地學習排練、展示,來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以下是我從精心挑選隊員、教會合唱技巧、科學有效的訓練、比賽登臺展示四個方面來談談小學生低年級合唱的訓練方法。
一、以趣入手,精挑細選
在合唱教學中,應注重貫穿“以音樂審美為核心,興趣愛好為動力”的基本教育理念。因為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合唱獲得成功的前提;挑選可塑性較高的合唱團成員,是決定合唱質量的關鍵。
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喜愛動物是孩子的天性;千變萬化的動物世界最能夠引起孩子的注意,孩子們總是對不同種類的動物充滿了好奇與探索的興趣。在低年級的音樂教材中你會發現,很多歌曲都是以動物為題材的如:《梅花鹿》、《小毛驢》《野兔餓了》等等;聲音的高低以小鳥和牛的叫聲來感知,節奏的感受也來自動物的叫聲來編寫的。由此,除了選取音準好、音色美的學生,我們就可以利用孩子喜愛感興趣的動物叫聲來挑選聲音位置高的合唱隊員。
創建合唱隊的初期,必須在平時課堂中下功夫。每每課前,我和學生玩玩模仿動物叫聲的游戲。我和學生經常玩“學貓叫”,在喵喵的后面要加個u,還配上相應的動作。學生開心地模仿著動作,不時地發出喵u的聲音。在這動、聽、看、唱的趣味實踐中學會了聽音、發聲,同時也找到了口腔和后鼻腔的共鳴位置——假聲找頭聲。而我,則從各班學生中挑選到了找到“頭聲”的合唱隊員。這樣的隊員,有利于提高合唱隊的排練效率,對歌曲的表現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為善于把聲音送到頭腔的人才是真正在歌唱。
二、視唱訓練,提高能力
在合唱教學中,視唱訓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練習環節。如果學生能夠通過視唱唱準自己的聲部,又能很快地與其他聲部合唱時;那么他們對歌唱的興趣就更進一步了,合唱訓練也能快速而順利地進行。
視唱能力的培養,需要學生在一段時間內,學會專注地用眼看譜、用手擊拍、用口唱曲、用耳聽音;因為學生對聲音的高低、長短、大小的概念還比較模糊,可以通過這樣來訓練來提高。
1.練習時,可以讓學生借助手劃拍、擊拍,使學生更快更準地學會視唱曲調。低年級學生可以隨老師劃拍模唱,借助柯達伊手勢唱好音準。
2. 小學低年級合唱中的基礎性訓練中的重要環節是節奏訓練,為了讓學生準確地把握節奏,課堂教學、課外合唱練習都可以增加學生節奏練習的時間。
3. 通過力度、速度等各種音樂元素的變化來進行視唱練習,提高學生視唱的水平,培養學生感受、理解、表現及創造音樂的能力。
4. 當隊員掌握了一定的演唱技巧唱好齊唱后,可以嘗試二部視唱著手訓練。初步訓練先從單音輪唱開始,輪唱能培養學生對二聲部歌曲的興趣,是保持聲部演唱速度一致的重要方法。
三、協調個人,整體統一
合唱作為一種"合作性”較為突出的音樂藝術門類,“音色、音域、音量、聲音位置、發聲狀態;視覺與聽覺、咬字與吐字、聲部”等要素的“均衡”與"統一”,是合唱的基本要求;而發聲練習是童聲合唱訓練的重要因素。因此,每次合唱訓練要做好的第一個訓練就是發聲練習。在發聲訓練時,要讓學生懂得以“和”為主。發聲練習時不能讓學生的聲音唱得很響,只是讓他們輕輕地閉口哼唱,去尋找共鳴與和諧的感覺。很多老師在訓練的時候會發現,低年級的學生集體合作意識比較薄弱,在合唱時經常會突出個人聲音的情況出現。所以每學唱一首歌曲時,我會先讓學生對譜視唱,然后用“u”哼唱全曲。在哼唱u時,除了聽準音樂還要聆聽自己的聲音是否突出了,注意把自己的聲音揉和到集體的聲音當中去。在訓練時發現這些情況,可用手機錄制下來讓學生聆聽,通過對比聆聽,找出不足之處,加以改進;學生親身感受自己在演唱中“和”與“不和”的合唱效果,對聲音的統一也會有進一步的認識和了解。
四、最佳表達,登臺展示
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舞臺展示可以讓每個人成長,從而對其所練習的表演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也明白自己還有哪些不足,合唱隊亦是如此。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之后,就要準備登臺亮相,參加比賽。在比賽中開拓視野,展示自我、完善自我。舞臺表演,不但要有優美動人的聲音、完善的演唱技巧、還要有感人的藝術表現;這就要求學生的面部表情、眼神手勢、形體動作等與歌曲相配合,加強對歌曲的表現力,吸引、感染聽眾。
小學低年級合唱教學是小學音樂課程中十分重要的教學內容,也是一項長遠而又有挑戰性的教學任務。為促進合唱教學的可持續發展,應以基礎訓練開始,循序漸進地制訂可行的教學措施和運用有趣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不斷提升學生的合唱水平,培養學生的音樂素質,使小學低年級課內外音樂教學達到最佳效果。美好的聲音、動聽的合唱,能讓學生感受豐富又多元化的音響世界;在演唱中得到感情的滿足,在表演中獲得音樂美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