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宏宇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小學信息技術教師要根據課程特征和學生的個性特點,改進教學策略,激發學生信息技術學習的興趣,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
關鍵詞:小學? ?信息技術? ?興趣? ?教學途徑
小學生學習觀念尚不成熟,學習態度基本以個人興趣為主導,而信息技術知識具有較強的枯燥性和復雜性,所以學生很難產生學習興趣。因此,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上,教師要圍繞學生的興趣開展教學活動,讓學生認識到信息技術的魅力和價值。
一、呈現精彩作品,喚起學生求知欲
信息技術普遍運用于人們的生產生活中,但是當學生系統地學習信息技術知識時,便會感受到它的抽象性和復雜性,從而失去學習興趣和信心。因此,教師要展現信息技術精彩、有趣的一面,借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上,教師可以給學生呈現與課程相關的優秀作品,創設精彩的教學情境,以喚起學生的求知欲,促使學生主動投入課堂學習。
如在教學“青蛙過河”一課時,筆者先給學生展示“青蛙過河”的動畫,只見池塘中盛開幾片荷葉,一只青蛙站在池塘邊第一片荷葉上,接著它跳到第二片荷葉上,最終順利跳到池塘對面。這一動畫視頻生動精彩,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動畫播放結束后,筆者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知道這個動畫是怎么實現的嗎?”有的學生猜測道:“應該是根據荷葉的位置來控制青蛙的運動。”筆者表示贊許,并引出“坐標控件”這一概念。此時,學生的求知欲被激發出來,主動參與思考和探究。可見,教師創設教學情境,可以讓學生在信息技術魅力的感染下產生學習興趣,為構建高效課堂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發揮學生作用,給予學生成就感
由于師生之間的信息技術水平差距較大,所以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上,很多教師總是將整理好的知識、結論和操作方法直接灌輸給學生。這雖然節省了教學時間,但不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因此,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要把主要的探究任務移交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作用。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獲得成就感,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如在教學“設置動畫效果”一課時,筆者先給學生展示了如何在演示文稿中插入自定義動畫的作品,并讓學生思考這是如何實現的。此時,學生注意到演示文稿上方的“自定義動畫”選項,于是筆者打開任務框,介紹其中內容,然后鼓勵學生自學課本,嘗試在幻燈片中設置動畫效果。在學生動手操作過程中,筆者一邊巡視,一邊給予學生適當地點撥和指導,并督促動手能力較強的學生幫助身邊的同學完成探究任務。這樣一來,學生在探究和幫助他人的過程中認識到自己的重要性,并從中獲得了滿足感和成就感。
三、開展競賽活動,保護學生積極性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形式應追求變化和創新,否則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倦心理,也難以讓學生產生自我提升的動力。小學生正處于好勝心強、個性張揚的年紀,所以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不妨適當組織競賽活動。如電子課件制作比賽、宣傳報制作比賽、動畫制作比賽等,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勝心,讓學生在榮譽感的催動下,主動提升自身的知識水平;另一方面,可以發掘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的個性表達,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如在學生認識了Scratch這一工具后,筆者便組織學生開展動畫制作比賽。比賽題目由學生自定,學生可以制作動畫故事,也可以制作小游戲,要求作品完整、內容新穎、設計合理、交互順暢。然后,筆者讓學生利用課后時間完成自己的作品,并給學生推薦一些動畫制作的相關資料。最后,筆者開展一堂點評課,讓學生介紹自己的作品,并組織學生互相評價。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有效錘煉學生的信息技術實踐能力,并讓學生在競賽過程中學到更多的知識和技能。
總之,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感受,積極優化教學方法,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提升信息技術水平。
參考文獻:
[1]吳冬梅.淺談如何創新開展小學信息技術教學[J].學周刊,2017(26).
[2]王蕊.小學信息技術課的興趣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8(8).
[3]沈學芳.創設情境,實現多彩的信息技術課堂[J].內蒙古教育,2018(10).
[4]王芹.以興趣為導向——讓信息技術課堂充盈精彩[J].名師在線,2017(13).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先鋒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