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新丹
摘要:本文對新時代背景下,高職美術欣賞教育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梳理,發現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理念、教學形式等方面對高職美術欣賞教育形成了制約,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新時代? 高職美術? 欣賞教育
高等職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是培養人才的搖籃。高職美術欣賞課教學的目的不是培養職業的藝術家,也不是培養藝術特長生,而是讓學生保持對美的東西的追求,且不停留在表層,最后達到初步具有一定的創造美的程度,并通過美的鑒賞凈化心靈。
隨著時代變遷,高職院校美術課程的內容和形式變化很大,以至于在教學實際中存在的問題還很多,欣賞課程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也沒有更好地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為此,教師應從創新教育的角度出發,通過任務喚醒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突出職業教育的特色,并著眼于課堂教學過程,使美術欣賞課不僅具有認知、審美的作用,還具有應用性、時代性,以期為提高新時代高職人才職業能力服務。
一、高職美術欣賞教育現狀分析
1.學生對美術欣賞課興趣不濃
學生對美術欣賞課不感興趣,美術欣賞課不被重視,這是制約高職美術課程改革的重要原因之一。盡管學生美術欣賞課學習興趣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美術欣賞課內容枯燥,教師教學方法缺乏吸引力,對美術欣賞課內容理解不深,已經成為阻礙學生學習發展的重要因素。缺乏學習興趣的學生自然不會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美術欣賞課教學效果不佳也就顯而易見的。對美術欣賞課認可度不高,也是學生缺乏興趣的原因之一。應試性教育更多的體現了實用功能,素質教育往往被教師忽略,而藝術學科在基礎教育階段一直屬于偏門學科,這樣的固有思維模式同樣影響著學生對課程的興趣程度。
2.教學理念跟不上
在當前的美術欣賞教學中,大部分教學活動都是對具體作品的欣賞,并且僅限于具體的欣賞活動。很明顯,在有限的課時內只涉獵少量的藝術作品,很難讓學生真正了解藝術的深層次意義,從而影響藝術精髓的傳遞失效。目前的課堂教學主要是教師起主導作用,這樣的教學方法有利于學生掌握系統的知識,但探討性不強,創新思維得不到發展,創造能力不會提高。
教學理念的更新需要教師主動學習和交流,部分教師經過十多年的教學,容易產生疲憊感,更新理念的動力不足,再加上教學與時代發展變化有一定的脫節,如教學理論的更新不及時、教研與實際出現偏差、一些人為因素的影響等,都制約著高職美術欣賞教育的發展。
3.教學形式缺乏新的創意
近年來,我國高校在美術欣賞教學中運用傳統的、固有的教學欣賞模式,如給學生講解作品的背景、繪畫內容、繪畫技巧、繪畫風格等,這樣的教學模式以灌輸式為主,教師的主觀因素起了非常大的作用,與藝術的發散性思維特征相違背,限制了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不利于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很多教師對教學的認識只是簡單地停留在表面,沒有挖掘教學的潛質,不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僅如此,現在的教學評價機制比較單一,如果美術教師也以完成作業量的形式、考試的形式來評定學生成績好壞,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不利的。
教師培訓形式單一,傳統的教師培養方式更多的是以老帶新、公開課觀摩、集體備課等。不可否認,這些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但是也容易給年輕教師造成思維定式,不能完全挖掘新教師的潛能。現在年輕的教師思維敏銳、有活力、有創意,論資排輩現象嚴重,影響了新教師的積極性。
二、對高職美術欣賞教育的啟示
1.激發學生的欣賞興趣
在美術欣賞課中,教師應該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個性。教師可以通過與藝術相關的作品來加深學生對藝術作品的理解,從而增進師生之間的交流,讓學生更好地欣賞藝術作品。這不但豐富了教師的教學經驗,而且拓寬了學生的知識。此外,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選擇的作品要能夠吸引和打動學生,使學生對美術產生學習和欣賞的興趣,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激發學生興趣需要釋放學生的心靈,實現心靈自由。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是營造良好的認知環境、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外在條件;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也是激發學生興趣的外在條件。教師應該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有一顆及時發現的心,挖掘學生的想法,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釋放學生的心靈。
2.及時更新教學理念
第一,教學理念是引導教師的理論基礎,隨著時代發展,教師要隨時掌握最新的技能,了解并融合當代學生的性格特點,立足學生,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操作能力為主,最終為社會輸送高素質人才。因此,教師的教學模式要根據實際與學生的特點進行調整,把豐富的學科知識資源融入課堂,使教學內容更為豐富。
第二,以任務驅動為手段,通過小組模式,把課堂交給學生,促使學生自主學習,學會思考,完成課堂任務,從而實現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目的。從創新教育的角度看,任務驅動的教學實質是通過任務喚醒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善于創設問題情境,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所以說,在教學實踐中,運用任務驅動有目的地為課堂教學服務,是一項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
第三,高職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社會輸送相應的人才,而美術欣賞課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和觀察能力都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理念要始終與時代要求保持一致。
3.培養創新思維,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
美術欣賞課程在提高學生欣賞能力和觀察能力的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因此,在設置課程時,教師要把提高學生的發散思維作為一個主要任務,挖掘每個學生的亮點,從而實現學生個性化思維方式的提高,最終為社會培養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才。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的思維特點,加強視覺教學,用具體形象的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加深學生對所學專業知識的理解。如在一般形象中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對欣賞的藝術進行形象概括、提煉,注重學生思維的特點,加強視覺教學,用具體的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加深學生對所學專業知識的理解。
隨著社會文化和經濟的發展,高職美術欣賞教育已經成為一門必修課,并與各個專業相互融合。高職美術欣賞教育作為高職提高人才鑒賞能力和觀察能力的一個途徑,教師應克服自身的不足之處,將美術教學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切實提高學生的綜合水平,推動美術學科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孫雍君.斯騰伯格創造力理論述評[J].自然辯證法通訊,2000(1).
(作者單位:宿遷澤達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