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志紅
摘要:與傳統教材相比,部編版教材在課后練習中加重了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本文分別從朗讀、積累、閱讀這三個方面,探討了有效運用課后練習培養和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 ? 部編教材 ? 課后練習 ? 運用
一、朗讀課文,突出重點
部編版教材課后練習的設計很注重朗讀,對于文本朗讀的要求越來越高,所以教師要將讀好課文作為教學重點。
1.在模仿中朗讀
指導小學低年級學生朗讀時,教師常常會讓學生劃分句子的停頓,但學生總是讀不出那種似停非停的感覺,而且學生常常不理解句號時要上揚、感嘆號時要發出感嘆等知識。因此,低年級語文教師的范讀就顯得非常重要。如在指導學生朗讀《小小的船》時,教師可以利用四步法,媽范讀、帶讀、學生再練習、最后提高朗讀效率。
2.圈圈畫畫輔助朗讀
為了調動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朗讀熱情,讓他們掌握基本的朗讀技巧,教師可以讓學生在一些重點句的旁邊畫上符號,以此注明朗讀時的輕重緩急。如學生可以用“O-O”表示中間輕讀,兩頭重讀;用“-O-”表示中間重讀,兩頭輕讀。
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句子中畫出不同的線圈來判斷句子的基本要素。學生依照基本要素來感悟停頓,這樣既能夠幫助他們建立“一句話”的概念,又能夠引導他們朗讀好每個句子,提升朗讀停頓的技能。
二、積累語言,打牢基礎
在課后練習的設計中,部編版教材在學生語言積累形式方面有很大的變動,詞語積累形式多樣,學習表達也更豐富。
1.積累詞語,感受多種表達的作用
教師要注重字詞的教學方法,在語境中引導學生通過對比朗讀感悟表達的作用。如在教學“天,藍藍的天;碧綠的葉子,碧綠碧綠的葉子”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對比想象中進行朗讀,體會這句話表達的優點,構建識字的思維導圖。
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而言,他們對圖形的掌握遠遠超過對文字的理解,所以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構建富有趣味且關聯性強的思維導圖,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引導學生積累字詞,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2.熟識句子,掌握逗號、句號的用法
熟識句子并不難,學生可以運用圈圈畫畫的辦法了解逗號、句號的用法。如在教學《青蛙寫詩》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朗讀認識標點符號的形狀。然后,在接下來的朗讀中,教師要在學生讀到不同標點符號時,用手勢或語言的形式提醒他們,讓他們在朗讀時感受標點符號的停頓規律。
又如在教學《我多想去看看》第二自然段時,教師可以事先要求學生畫出句子中的標點符號,再找出課文中的主人公想去新疆哪些地方,最后讓他們通過朗讀感悟逗號、句號及感嘆號的停頓,從而實現語言積累的目的。
三、結合語境,學習閱讀
在指導學生利用部編版教材課后作業提升語文閱讀能力時,教師可以培養學生提取信息的能力為出發點,讓學生一邊閱讀一邊思考。
1.找出課文中的主要信息
如在教學《雪地里的小畫家》時,教師可以用圈圈畫畫的方式幫助學生厘清課文的思路,提升他們的語言表達流暢性。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文中畫出文中的關鍵人物和事件;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提取相關信息;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畫出的內容和提取的信息,講講課文的主要內容。這樣,既可以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又可以增強他們完整而有序表達語言的能力。
2.依靠圖畫閱讀課文
如在連環畫《小壁虎借尾巴》的課后作業中,有一個練習是這樣的:“在課文中找出不認識的字,猜猜讀音和意思。”這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觀察圖畫,然后在課件中展示對應的文字,教師隨后進行范讀,讓學生知道這篇課文是圖文對應的。接著,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圖文了解課文中講的是什么故事,并指導學生通過看圖來猜測字的讀音和意思。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這樣,教師通過圖畫一步步地引導學生,他們很快就可以掌握課文的內容,也能夠極大地培養閱讀能力。
總而言之,教師必須認真讀懂部編版教材的課后練習,采取恰當有效的教學方法,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黃玉平.聚焦核心能力,精彩課后練習[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7(7).
(作者單位:江西省新余市暨陽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