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曉波
[摘? ?要]有效的家校溝通能確保家校共同發展。但很多家校之間存在溝通方式陳舊、溝通效率低下等問題。為此,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金惠初級中學探索了“三點五式”家校溝通模式,立足于家長、學校、教師三個點,采取新生家長會、門診式家長會、家庭教育講座、學年表彰大會、班級微信公眾號五種新型溝通方式,實現了家校之間的有效溝通與交流。
[關鍵詞]三點五式;家校溝通;家長會;教育講座
一、問題的提出
有效的家校溝通需要家長、教師、學校三方合力。目前,家校溝通主要存在兩方面的問題。一是溝通方式陳舊。如只采用傳統家長會和電話交流等手段。二是溝通效率不高。如傳統集中式的家長會往往是教師們講得激情昂揚、口干舌燥,家長們卻聽得興趣缺缺、云里霧里;而電話溝通又缺乏面對面交流的細致與周到,達不到應有的效果。
為解決以上問題,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金惠初級中學探索并實施了“三點五式”家校溝通模式(見圖1)。其中,“三點”是指家長、學校、教師;“五式”是指新生家長會、門診式家長會、家庭教育講座、學年表彰大會、班級微信公眾號五種家校溝通方式。這一模式大大提高了家校溝通效率。

二、新時代家校溝通模式的實踐
學校采用的五種家校溝通方式各有側重。新生家長會旨在給家長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門診式家長會注重分層和針對性交流;家庭教育講座重在增進親子關系;學年表彰大會著眼于家長與學校的共同目標;班級微信公眾號凸顯家校強大的凝聚力。
1.新生家長會:美好第一印象
筆者所在學校的新生家長會是指七年級新生家長第一次與學校零距離的接觸與溝通。家長們借此了解學校的教育理念和育人方式,明確初中與小學的不同之處,以便幫助孩子更好、更快地適應初中學習生活;學校和教師也借此了解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和訴求。為此,學校精心策劃新生家長會,充分呈現家長們想要了解的內容。如學校為新生家長會構建了四大板塊的內容,包括“班級展示,摯愛吾班”“社團展示,惠我風采”“教師課程,多彩金惠”“致辭歡迎,攜手共進”。
第一板塊以學生現場介紹的形式,向家長們呈現班級建設、班級風貌、班級特色等內容,讓家長們初步了解孩子未來三年的學習環境。
第二板塊以視頻和解說的形式介紹學生社團,讓家長們認識到,學校將致力于培養學生自主、合作的能力。學生們自主申報社團、招收學員、自主制定社團計劃、組織上課內容,在這一過程中不斷提升組織與管理能力,并爭創品牌社團。
第三板塊主要介紹教師團隊。“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很遠。”優質學校離不開優秀教師。學校自開辦以來,招錄了二十多位研究生,調入了十多位獲得市區級榮譽的優秀教師,師資力量強大。這樣的教師團隊讓家長們更放心、更有信心,并對學校未來的發展產生了積極期待。
第四板塊主要由校領導向家長們介紹學校的辦學理念,并在“培養什么人”“如何培養人”“尋找合適的教育”“開發適合的課程”方面做出闡釋。
以上四個板塊內容詳實、精彩紛呈,能使新生家長們對班級、學生、教師、學校有一個全方位的了解,并對學校形成良好的整體印象。
2.門診式家長會:針對性分層交流
在傳統家長會上,教師的講解多以班級整體情況為主,缺少對學生個性化的針對性分析。門診式家長會則可以與家長進行類似醫院門診式的單獨交流,不必在固定時間將所有家長集中在教室里。如家長可根據孩子的某些問題“掛號”預約家長會日期,與教師們進行面對面、一對一的交流。教師們在深入分析每位學生學情的基礎上,給家長列出學生的“學情診斷書”,引導家長科學、客觀地看待孩子的發展,細致地幫助家長分析或解答他們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困惑和難題,提出合理化建議,并與家長一起根據實際情況定制孩子的“私人成長計劃”。
同時,對教師們來說,門診式家長會也是了解學生在家學習情況的重要契機。教師們會認真記錄與家長們交流的內容,從中積累寶貴的素材和經驗,從而及時調整培養學生的思路和計劃。很多家長都認為這樣的門診式家長會更加方便有效,也更有針對性。例如,一位家長在會后表示:通過與老師們進行面對面的深度交流,發現自己的孩子其實學習很認真,只是不得法,明確了幫助孩子的方向;此外,還發現自己給孩子的壓力太大了,應該適當放松,并注重勞逸結合。家長們普遍希望能夠延續這樣的家長會。
3.家庭教育講座:改善親子關系
良好的親子關系是家庭融洽與和諧的前提,也是每個孩子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舉辦家庭教育講座的初衷既是為了更好地進行家校溝通,也是為了增進家長與孩子的良好關系。學校自2018學年以來,每年開設三場家庭教育講座,包括《如何走進青春期孩子的內心》《一個動作改變孩子的未來》《如何增進親子關系》等,三個年級的家長都可以在線上自主報名參加。
家庭教育講座的主講者是學校所在區域的資深心理專家,學校給專家頒發了聘書,以保證講座的延續性,使家庭教育講座成為了學校的傳統項目。講座者會借助豐富的案例,闡釋家長與孩子如何進行有效互動與交流,還會邀請家長參與角色扮演,學會換位思考,對親子關系產生了更深刻的理解。
親子溝通是一門技術,也是一門藝術。家庭教育講座受到了家長們的一致好評與認可。家長們認識到自己需要學習親子溝通技巧,避免與孩子進行簡單、粗暴的交流,營造溫馨、和諧的家庭教育氛圍。如某家長在聽過講座后寫道:“平時,我和孩子的交流非常少,常常說不了幾句話就開始爭吵。聽了幾次講座后,我發現我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孩子的問題,總是以對自己的要求來要求孩子,忽視了孩子自身的感受和需要。在角色扮演的時候,我真真切切地體會到了孩子的無奈和失落。現在,我每次與孩子溝通時盡量站在孩子的角度分析問題,商討對策。漸漸地,我和孩子之間的話多起來了,溝通也比以往更順暢了。十分感謝學校開設的家庭教育講座。”
4.學年表彰大會:家校攜手共進
學年表彰大會通常在每學年第二學期的期中考試結束之后舉行,按照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對學生進行分層分類表彰。會上,一方面要對學生此前一段時間取得的成績表示肯定,另一方面也激勵更多有潛質的學生積極進取,爭取也能夠站在或留在學校表彰大會的舞臺上。
學年表彰大會設置了三大獎項。其中,金陽獎象征金色的太陽,表彰有學習沖勁的學生;惠星獎象征閃閃發光的星星,表彰在學習上始終保持孜孜以求態度的學生;逐日獎象征不停地追趕太陽,表彰成績優異、精力充沛、不斷挑戰自我的學生。家長將與學生手牽手走紅毯、領獎并合影。那些有機會發表獲獎感言的家長,能夠感受到孩子正在變得越來越優秀,會對孩子提出期望和鼓勵;那些沒有機會上臺的家長,也不會只羨慕別人,而是更能理解對孩子應提出怎樣的要求以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學校的發展與進步離不開家長們的支持,學年表彰大會促進了親子之間的溝通交流,促成了家校之間的有效溝通,使家長們認識到只有家校齊心,才能攜手共同進步與發展。
5.班級微信公眾號:彰顯家校凝聚力
班級微信公眾號是指以班級為單位創立的公眾號,可發布班級生活的點滴,供家長們了解孩子的在校情況。微信公眾號的創立、運行和維護都需要專人負責。如筆者所帶班級對相關任務進行了分工,安排了撰稿人員、拍攝人員、排版人員、審稿人員,以保證每一篇文章的質量。微信公眾號創立并明確分工后,就交由家委會成員打理,及時發布班級日常事務和活動,其中包括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種形式的內容。如《我們上初中啦!》展示了孩子們初中生涯第一天的情況;《前進的迷彩》《致親愛的孩子》《我愛你,中國!》呈現了孩子們軍訓的情況;《我的班級我做主》讓家長們知曉班委競選的整個過程與結果;《年少志堅,未來可期》則對運動會進行了總結和表彰,展現了孩子們的運動英姿。
班級微信公眾號為家長和學校的溝通增添了新的趣味,讓靜態的文字有了更生動的意義,也彰顯了家校之間強大的凝聚力。
三、新時代家校溝通模式的成效
調查發現,相較于傳統的集中式家長會和電話溝通,“三點五式”家校溝通模式更受家長們的歡迎(見圖2)。它不只提高了家校溝通的效率并更具針對性,也讓家長們感受到了學校和教師對孩子們的重視和關懷。

新式家校溝通模式也促進了學校的整體發展。2021年是學校辦學的第四年,學校的知名度不斷提升,并引發了周邊學校紛紛效仿。學生在中考中發揮出色,受到了區教育局的表揚和鼓勵。學校的穩步發展,離不開家長和社會的支持,家長們也更加認可學校的整體發展并與學校共進退。
新時代的家校溝通是一個不斷探索和發展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總結和反思的過程。學校將不斷完善家校溝通方式,繼續與家庭攜手并進,共同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孫進芳,陸昌松.不向家長“告黑狀”——如何讓日常班級管理更走心[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20(27):74-76.
[2]田曉慶.淺談“互聯網+”背景下家校溝通的有效技巧[J].當代家庭教育,2020(25):1-2.
(責任編輯?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