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課改的具體要求下,小學語文閱讀作用被逐漸顯現出來,占據重要地位,不僅是教學重點,同時也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快速通道以及學生提升綜合能力的關鍵所在。基于這樣的前提,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引用名著,可以極大程度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確保閱讀質量。本文將重點研究基于名著導讀的閱讀教學策略,以便為今后的高年級小學語文教學提供必要參考。
【關鍵詞】高年級閱讀教學;小學語文;名著導讀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1)19-017-02
【本文著錄格式】馬英爽.關于名著導讀的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探討[J].課外語文,2021,20(19):17-18.
引言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想要保證閱讀教學的效果,不僅要注重課內讀物的閱讀,發揮群文閱讀的作用,還要積極拓展一些課外讀物。在課外閱讀的選擇上老師要嚴格把關,挑選教育價值高且充滿正能量的作品,通過實踐表明,在小學閱讀教學中落實名著導讀具有積極意義,同時也是艱巨挑戰,需要語文教師銘記使命,承擔起自身職責,幫助學生實現素養的全面提升。
一、名著導讀的意義
眾所周知,想要最大限度催化學生積極性,激發學生閱讀熱情,就需要進行科學引導,讓學生主動學習。在實際教學中,想要達到這樣的目的,并不是通過增加學習任務量來實現的,學生愛上閱讀需要科學引導,如果一味枯燥閱讀,就會降低學生興趣,最終得不償失。蘇霍姆林斯基曾針對小學語文閱讀提出過自己的觀點,他認為借助閱讀,學生的視野將會得以開闊,思維會相對活躍,并且閱讀同樣也是積累知識的手段,可以創造“智力背景”。想要達到理想的閱讀教學目標,僅僅依靠課內讀物是遠遠不夠的,課外閱讀可以成為學生語文素養提升的營養以及助力,需要教師以及家長強化這方面的意識,確保閱讀質量的同時,注重學生高尚品質的形成。《新課程標準》中也對學生的閱讀量有了明確的規定,課外閱讀需要在400萬字以上。基于這樣的背景,語文閱讀的教學思路需要逐漸轉變,將培養學生興趣以及閱讀習慣作為主要目標,擴大閱讀面,結合學生現狀適當增加閱讀量,做到多讀書以及讀好書,讓學生可以自由選擇閱讀材料。在這樣大的趨勢下,名著導讀教學的推行已經勢在必行,成為教學能力提升的有效手段。在教學階段,需要將教師的引導作用有效發揮,指引學生科學選擇讀物并合理進行課外閱讀,用傳統文化中的精髓滋養學生心靈,通過閱讀,使學生的頭腦更加充沛,將名著導讀教學的優勢發揮到最大。
二、名著導讀策略
前文已經提到了,名著導讀教學在實際教學中存在極大優勢,相關教育學者也曾指出,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名著導讀的思路,可以將閱讀水平大跨度提升,為了達到理想目標,語文教師需要高度重視,將名著和課文看得一樣重要,像研讀課文那樣完成名著的解讀與推薦。在現實教學中,老師的引導作用要合理發揮,糾正學生的閱讀偏好,雖然鼓勵自由閱讀,但是科學的引導還是不能省略的,老師要向學生推薦好的讀物,讓學生具備良好的閱讀體驗,從此喜歡上閱讀名著, 在積累豐富閱讀經驗和語文素養的同時,發現名著的魅力,感受傳統文化的底蘊。老師在此階段,需要注重對名著有關資料的收集與研究,提高自身鑒賞能力,形成自己的認識與評價。最好可以在此基礎上記錄下閱讀體驗,建立閱讀檔案,從而提升閱讀教學質量,具體的方法策略如下。
(一)書目的金字塔分層策略
金字塔分層屬于重要的閱讀方法,因為學生的閱讀計劃制定是需要長期規劃的,還要結合學生的特點以及文學造詣程度完成書目的分類,這樣的讀書計劃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并且效果相對理想。例如:故事性書籍是中年級孩子比較喜歡的,所以在進行書目分類時可以將童話類、探險類以及成長類書籍作為主要的課外閱讀教材;而相比于中年級,高年級學生的邏輯思維更強,語文素養更高,所以在課外閱讀的選擇上可以優先選擇一些經典名著,這種可以鍛煉高年級學生的思考能力以及文學鑒賞能力,為今后的小升初過渡打下基礎。基于這樣的前提,針對高年級閱讀教學,在選擇課外讀物時,需要結合學生現狀,將重點放到古典名著類以及一些代表性強的現代當代佳作,除此之外,為了培養學生高尚品質,紅色經典類也是教學的首選,通過科學且合理的課外閱讀選擇,將閱讀教學質量全面提升,催化學生閱讀熱情,養成閱讀習慣。其次,將書目進行細致劃分,在劃分時要盡可能做到細致且全面,將必讀書目以及選讀書目進行明確,選擇出易讀書籍,可以提供給那些語文素養偏低的學生,不要采取“一刀切”的方法,讓學生對閱讀“望而卻步”。作為自讀書籍,有些經典書可能在理解方面比較困難,此時就需要老師給出共讀指導,幫助學生推動讀書進程,促使閱讀質量的提升。特別要說明的是,在進行閱讀教學時,一定要以充分掌握學生特點為前提,結合現有的教學資源,將有限資源進行整合,確保推薦書籍的個性化以及普適性,保證閱讀達到理想效果。
(二)閱讀課程優化策略
在指導閱讀時,關于閱讀進程如何推進的問題始終是教學的難點以及關鍵環節,結合以往經驗,可以推行“共讀一本書”的方式,通過有效方法完成閱讀的指導推進。關于共讀,是一種較為有效的閱讀以及教學手段,可以讓學生的閱讀熱情長久保持,同學相互學習,共同進步,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成果。為了保證實際的共讀成果,需要從多方面進行加強,王林先生關于共讀問題曾提出“五少五多”的共讀原則,對名著導讀教學來說很有參考價值。具體來說就是要“多提開放性、詮釋性、批判性、創意思考性以及開放性的問題”。在進行閱讀計劃安排時,要細致到做好每一本名著的讀書計劃,和學生共同進步,兼顧課內與課外。這是新課改對語文閱讀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師需要遵守的教學方針,在實際教學中,需要落實好整體導讀規劃,在此基礎上再制定細致的導讀計劃,對閱讀課程進行優化,確保閱讀的實效性,讓名著導讀的思想貫穿在語文教學的始終。自讀時需要學生按照計劃進行,并且每天主動完成閱讀,在閱讀過程中,可以將自己的想法以批注的形式標注出來,老師安排時間進行集中討論,這樣的教學模式將會進一步升華讀書成果,將名著導讀的價值發揮到最大。在當今社會,信息技術發展較快,現階段的名著導讀教學也可以采用信息技術,通過微信群或者是班級QQ群,下達閱讀任務,這樣的方式可以延展閱讀指導的空間與時間,讓學生閱讀得到充分保證。
針對像《西游記》《三國演義》等這些經典名著,雖然書中的內容學生通過圖畫書或者是影視作品等渠道已經非常了解,但是原著閱讀卻比較少。因此此類書籍的篇幅較長,再加上文言文應用多,本身難度較大,很多故事情節結構相對復雜,對于小學生來說,想要了解名著的深刻含義,挑戰性還是非常大的。基于這樣的特征,在閱讀相似名著時,可以采用“一主兩翼三步”的名著指導閱讀方法來完成共讀。這里說的“一主”是指要認識到閱讀的主體,共讀的主體是師生雙方,在師生交流中幫助學生理解,實現課內向課外的合理延伸。“兩翼”可以理解為名著指導閱讀的兩項助力,分為左和右,一是“導讀筆記”作為左翼,另一個是“閱讀活動”作為右翼,從而推進共讀整本書。最后“三步推進”是指借助“導讀”措施、“放讀”措施以及“拓讀”措施來實現閱讀的推進。
(三)營造閱讀環境,豐富閱讀活動
現實教學中,想要將名著導讀的作用有效發揮,讓學生愛上名著導讀,就要想方設法提升閱讀興趣,營造良好環境,可以采用多樣的閱讀活動來達到這一目標。例如:可以開展讀書競賽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展現自己的閱讀水平,也可以通過讀書日活動,營造讀書氛圍,學生可以將自己喜歡的片段分享出來和同學一起討論,創立班級閱讀品牌。除此之外,還可以為名著配音,截取書中的經典片段,將其排練成課本劇,在班級演出,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新穎,還可以將學生的潛能激發,促使綜合能力的提升。現如今,一些有聲電臺也比較盛行,利用“荔枝FM”等軟件,可以上傳朗讀錄音,老師要鼓勵學生嘗試,善于挖掘學生潛能,大家互聽互評,提升閱讀能力。另外,還可以讓電影走進閱讀,定期組織觀影活動,引導學生將電影和名著內容對照,找到創作的不同之處,在此基礎上可以完成分析以及鑒賞等一系列活動,最終實現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從目前的情況看,名著導讀如何推進問題,取得了一些進展,但是許多方法、策略還不夠成熟,需要進一步強化,在現實教學中,語文教師要合理完成角色轉變,高標準要求自己,在教學中注重文學素養的提升,積累教學經驗,借助課外閱讀改善語文教學現狀,發揮引導作用,不斷探索名著導讀教學提升的方法,旨在培養學生綜合能力。
三、結論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的極力推動下,語文閱讀教學顯得十分必要,想要提升閱讀教學的成效,采用正確的方法是關鍵。基于這樣的背景,名著導讀教學方法應用較為廣泛,結合實踐經驗可以得出,在開展名著導讀活動中,教師必讀是首要,這是保證閱讀效果的前提,其次要營造氛圍,采取科學指導方法,最后通過豐富閱讀活動,催化學生熱情。
參考文獻
[1]陳改玲.基于名著導讀的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10).
[2]張彩虹.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深閱讀習慣的策略[J].科技資訊,2020(20).
[3]王彥龍. 深度教學理念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優化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20.
作者簡介:馬英爽,1984年生,河北棗強人,本科,二級教師,研究方向為語文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