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樂山
【摘? 要】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改革,如何優化教學設計,有效解決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已經成為社會各界人士爭相討論的熱點。本文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著手,并基于此提出了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認知能力的策略,旨在為我國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提供一些參考意見。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認知能力;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19-0067-03
Probe into the Cognitive Ability Training Method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Design
(Xinjian Primary School in Zhangjiachuan County,Gansu Province,China) ZHANG Leshan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reform of the new curriculum, how to optimize teaching design and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s in traditional teaching has become a hot topic for discussion among people from all walks of life. This article starts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design, and based on this, puts forward strategies for cultivating students' cognitive ability i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s, aiming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opinions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my country.
【Keywords】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Instructional design;Cognitive ability;Training strategy
當前小學數學教學效果并不顯著,究其原因,很多學生對數學課程沒有明確的認知和了解。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幫助學生正確認知該門課程,就要從課程教學設計著手,在教學設計上多花費一些精力,合理運用才能將教學設計的作用完全發揮出來。
一、數學課堂教學設計中認知能力培養的現狀及問題分析
(一)小學數學教學設計認知能力培養的現狀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先進的現代化軟硬件設施在小學課堂上得到了廣泛應用。但不可否認,當前小學數學課程教學設計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教學設計還是以依賴型為主。
小學階段的學生心智不成熟,學習意識不強。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通常將依賴型教學作為中心。短期來看,這對境師掌控課堂走向是十分有利的,但從長遠角度來看,這對學生之后的發展有一定的禁錮作用。
(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認知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
第一,教學方式創新不足。目前,很多小學數學境師教學設計僅停留在表面創新,過分追求多媒體設備進行教學,花哨的教學內容使學生抓不住課堂的重點,讓教學課堂脫離了原來的軌道,變成手工課、觀影課。教學設計如果只停留在表面創新,對數學教學不但起不到積極作用,很有可能會適得其反。
第二,對學生的學習能力認識不夠,各個階段的學生的特點都大相徑庭。數學是一門抽象的課程,如果教師對該階段學生的學習能力認知存在偏差,沒有按照學生的特點進行教學設計,就很難達到培養學生認知能力的目的。
第三,對學生主動認知方面的培養不夠。很多教師在教學時都是以教學目標為教學重點,不注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對該門學科提不起興趣。
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中認知能力培養的方法
(一)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提供良好的條件
新課改要求教師將課堂還給學生,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教師在課堂上要留給學生充裕的時間,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1.開展小組合作探究模式
在課堂上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是至關重要的,教師可以按照學生的學習水平將學生分成水平相當的小組。教師提出問題,可以讓小組進行交流探討,得出最終答案。如此一來不但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能讓他們在小組交流合作過程中學會團結與協作。比如,教師可以給學生在黑板上列出一個“3+4+4+4+4+4”這個算式,讓學生寫出它的簡便運算方式,有的學生會寫“3+4*5”,有的學生會寫“4*6-1”,還有部分學生會寫“3*6+5”,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探討哪種方式是最簡便的,并鼓勵他們大膽說出自己的意見,隨后教師再進行引導,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
2.采用一對一的教學模式
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讓學生進行一對一的輔導,這種方式能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生在數學學習上存在的問題。
3.加強師生互動
教師只有給學生創建一個輕松愉悅的教學環境,能極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主動參與其中。教師要從學生感興趣的事情出發,巧妙地設計問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在這種愉悅的教學氛圍中才能有效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
(二)對教學思維方式進行創新,為學生認知能力的培養奠定良好的基礎
學生受教育的來源主要是學校,家庭和社會,而學校占主要指導地位。教師對學生產生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教師的思維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思維方式。教師一定要認識到教學思維方式創新的重要性,結合課程的特點和學生的特征,積極借鑒先進的教學經驗,不斷進行探索,優化和完善教學方式,為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認知能力的培養奠定良好的基礎。實際操作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拓展他們的思維。教師要根據學生當前的特點針對性地開展操作認知,讓他們在操作過程中動用全身感官,積極地進行思考,這對他們思維的拓展也是很有幫助的。以“軸對稱”一節內容為例,教師先讓學生拿出一張紙進行折疊,初步了解軸對稱的概念,然后讓他們找出或自己動手剪出認為是軸對稱的圖案,讓他們在課堂上進行折疊演示,從而讓他們了解軸對稱的定義,能準確判斷出軸對稱圖形。學生在操作過程中也會不斷思考,親自經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個過程,這對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是很有幫助的。
通過思考問題能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發散他們的思維。教師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有針對性地設置問題,保證這些問題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學生通過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討論,從而達到認知能力培養的目的。
(三)將教學設計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
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都有限,對于一些復雜的問題難以理解。因此,教師在培養學生認知能力的同時,要將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小學數學教師要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選擇學生感興趣的點和易于理解的案例進行教授,從實際生活出發,對關鍵知識點進行提煉,再與實際相結合。如此一來,不僅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加深他們的印象,而且他們在實際生活中遇到這類事情就會聯想到數學知識,這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避免死記硬背。以“周長”這一內容為例,課堂開始之前,通過多媒體設備給學生展示一個5cm*5cm的正方形和一個5cm*7cm的長方形,讓他們先猜猜哪個圖形的周長更大,進而引進周長計算公式,讓學生通過計算驗證自己的猜想。之后再進行拓展練習,根據實際給學生布置應用題,如下:
(1)學校想給長方形花園做一個圍欄,長8米,寬6米,那么需要多長的圍欄?
(2)把6個邊長是4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長方形的周長是多少?
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創建生活化情境,營造輕松愉悅的氛圍,有助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理解知識,將其內化為自己的知識。讓數學知識更加生活化,引導學生利用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利于他們用數學眼光去看待周圍的事物,從而提高他們的認知能力。
(四)在課堂教學設計中科學運用認知能力培養方式
教學目標是評估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要以教學目標為中心,仔細分析教材中的重難點。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實際需求,采取更精簡的方式進行教學,拋棄傳統中煩冗的教學方式,從而使學生認知能力的培養與課程發展相匹配,使整個教學過程更加連貫,富有層次。
(五)注意教學過程中學生給出的反饋
不管是哪種教學設計,最終都要進行實踐,學生的反饋是檢驗教學設計是否合理的最終標準。要在數學課堂上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首先要科學合理地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習水平,結合他們的心理特征對教學設計進行優化創新。在實施過程中要及時接收學生的反饋,比如講到哪個教學部分的時候學生興致比較高,學生不喜歡哪個部分,學生更喜歡怎樣的教學方式,哪些學生可以能適應這種教學方式,哪些比較排斥這種教學方式等。通過這些反饋對教學設計進行優化,再觀察教學效果是否較之前有所提升,再反饋、再優化,如此反復循環,找到一種更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切忌急躁,明白教學設計的創新不是一次就可以成功的,而是在多次反饋中不斷進行優化創新,從而使教學水平步入更高階段。
(六)在鼓勵中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
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加入新的環節,盡可能為學生創建更多培養認知能力的機會,讓他們在有趣的課堂中積極進行思考。比如,在學習“除數是一位數的口算除法”這一節時,可以將學生分為多個小組,把提前準備好的算式分配給各個小組,讓他們進行比賽,最后統計各個小組的答題情況,并對學生進行表揚和鼓勵,對于表現比較好的小組要提出表揚,對于表現不太好的小組不能一味批評指責,而是要鼓勵他們,讓他們在以后的練習中充滿信心。這種鼓勵教學方式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助于他們充分理解課本知識。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反饋,不斷對教學設計進行優化完善,給學生創建一個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讓他們在此環境下學會思考,提高數學學習興趣,培養認知能力。
參考文獻:
[1]葉笑竹.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認知能力培養的方法創新[J].學周刊(下旬),2016(01).
[2]王昌盛.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認知能力培養的方法創新[J].山海經(教育前沿),2019(09).
(責任編輯? 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