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林
【摘? ? 要】初中是學生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隨著年齡的增長,初中生開始接觸到更加精彩的世界。道德與法治教育課程,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為了更好地提升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效果,教師要采用靈活多樣的方式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將課堂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進行有效聯系,使學生能夠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感受學習的樂趣,這樣才能有效提升道德與法治教學效率,本文主要闡述了生活情境視域下進行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生活情境;視域;道德與法治;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1?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20-0072-02
Teaching Strategies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in the Perspective of Life Situation
(Shandan Yucai Middle School, Zhangye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 CHEN Hailin
【Abstract】Junior high school is a very important stage in the growth of students. As they grow olde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begin to come into contact with a more exciting world. Ethics and rule of law education courses can help students establish correct values. In order to better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moral and legal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use flexible and diverse methods to create good teaching situations for students, and effectively link classroom teaching content with real life, so that students can feel the learning in a relaxed and pleasant atmosphere.So as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iciency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This article mainly elaborates the strategies of moral and rule of law tea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fe situation for reference.
【Keywords】Life situation; Horizon;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Strategy
生活化的教學有較強的可操作性,教師通過書本內容的充分實踐,能夠有效拉近課本教材與現實生活的距離,使學生能夠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在生活當中感受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內容,也能夠通過學習在生活中養成良好的品德。
一、將真實案例與教學目標進行結合
隨著互聯網信息的快速發展,初中階段的學生所接觸到的信息也越來越復雜,教師在進行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過程中,要能夠結合學生所接觸到的信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與法治觀念;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單純地依靠教材進行講授,否則會使學生覺得枯燥無味,無法有效提升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效果。將教學目標與相應活動進行有效結合,能使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更深刻地明確道德與法治的深刻意義。根據生活中的真實案例開展講座,能讓學生通過真實案例的講述,明確道德對社會、對法治的重要作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到的法治觀念。教師還可以模擬真實庭審現場,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法律的莊嚴性,明確法律在約束著每一個公民的同時,也在保護著每一個公民,使學生能夠自覺地遵紀守法,并且明確道德與法律課程的重要性。
道德與法治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學的過程中,也要強調學生在學習和生活的過程中要嚴格遵守法律法規。生動有趣的教學活動,能夠吸引學生進入教師的課堂教學中,積極主動地與教師進行互動。如在進行“法不可違”教學時,教師可以先通過一段視頻內容進行導入,使學生能夠通過觀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文明現象判斷哪一些情節嚴重的行為已經觸犯了法律法規,并與同學展開討論。通過與同學之間的有效溝通交流,使學生對教材內容進行了解,并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進行搶答比賽,以提升學生的參與感。激烈的搶答后,由教師進行最后的總結,這能夠使學生對法律法規形成初步的認識。另外,結合課本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舉出在生活中實際發生的相應案例,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如不同的按鍵有什么相似之處,出現了哪些違法行為,并以小組形式進行匯報,由教師進行匯總,使學生能夠認識違法行為的分類。結合相應的案例與課本上的內容,教師還可以模擬法院庭審現場,促進學生思考,如果你是法官,會給出什么樣的提示。進行案例選擇時,可以選擇一些社會影響范圍較大、學生都知曉的案情案例,使學生能夠通過簡單的學習明確法律法規的重要性,并能夠自覺地遵守法律法規,維護自身權益的同時也能夠尊敬他人的權利,從而共同維護社會的和諧發展。
二、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展開教學活動
教師在進行事例選擇時,可以選擇學生感興趣或身邊發生的事情,這樣能夠有效增強學生的可信度,也能夠使學生親身感受學習內容的實踐,給學生帶來更直觀的感受。引導學生遵守交通規則時,可以出示一些學校附近的交通標志,使學生回想在上學的路途中在哪里會看到這些交通標志,通過與課本內容的有效結合,使學生能夠認識相應的交通信號分類,并明確相應交通標志所代表的意義。對于一些不文明的行為,教師可以拍攝實際生活中所出現違反交通規則的現象,讓學生指出圖片或視頻中展示的不文明現象,指出具體生活中的實際例子,一起分析這些行為所帶來的危害。通過共同分析和討論,使學生明確違反交通規則給自己帶來的危害,以及給他人所帶來的困擾,使學生能夠在潛移默化中認識到遵守交通規則的重要性,這也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促使學生在生活中自覺遵守交通規則,并能夠將學到的內容與家人進行溝通,互相學習和促進。
如在進行七年級下冊“集體生活成就我”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與班級實際的學習生活進行有效的結合,通過讓班級科代表及各位班委深刻感悟自身職責以及為班集體承擔的責任進行交流,使學生感受在集體中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角色,也承擔著不同的職責;使學生明白在進行學習生活的過程中,既能夠體現自己的價值,體驗責任感,也要做一個有擔當的人。因此,集體生活,能夠培養學生負責任的態度,也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并讓學生按照課本教材中的相應事例進行表演,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使其通過不同的表達方式演繹不同的結果,使學生預測不同處理方式所帶來的不同后果。通過與同學的有效交流,明確集體生活給自身帶來的影響,以及對自己性格特點的改變。用學生的親身經歷進行講授,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夠與學生的自身實際生活進行有效結合。將課本教材上的內容與實際的生活進行有效結合,既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其明確集體成就個人的道理,也能促使學生與同學和睦相處,在集體生活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充分利用課余時間感受生活
在生活化思維下,要想有效地對初中生進行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就不能將教學僅僅限制在課堂中,而要引導學生將課堂中學到的知識在生活中進行有效實踐,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感受生活中環境的重要性,讓學生舉出身邊浪費資源的實際現象,并與學生進行有效溝通,幫助學生樹立節約用水、用電的意識以及保護環境的意識。在學生能夠明確了解資源的重要性后,讓學生通過課余時間、周末與家人一起走進大自然,充分體驗身邊環境帶來的感受,并將拍攝的照片與同學進行交流展示,使學時進一步感受自然生活的美好,并激發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再將這些內容與教學目標進行準確結合,出示相應環境污染的圖片,讓學生認識到生態環境污染所帶來的嚴重危害,使學時明確保護環境的觀念,并說出自己的想法。學時討論身邊力所能及的小事,能夠在班集體校園中進行有效實踐,將這些小事進行匯總,通過班級體的力量,為保護環境做出自己的貢獻。
在生活情境下,教師對學生進行道德與法治教學,能夠以學生熟悉的內容為切入點,使學生在良好的教學情境內更直觀地感受教師的教學目標,也能夠使學生更清晰地認識到自己的日常行為所帶來的影響,從而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與道德品質。
四、結語
生活情境視域下對初中階段的學生進行道德與法制教學,教師要將學生的興趣特點與實際生活進行有效結合,選取學生感興趣的實踐案例進行教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能夠感受到真正的學以致用,并能夠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與道德品質,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參考文獻:
[1]李慶平.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應用[J].學周刊,2019(08).
[2]劉順海.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學情境的創設方式[J].西部素質教育,2018(19).
[3]陳鴛鴦.情境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華夏教師,2018(14).
[4]劉碧霞.生活情境視域下的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0(06).
(責編? 張?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