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彥偉

【摘? ? 要】語匯,可以是英語語言中的全部詞匯總和,也是指一個人所掌握或者一篇文章、一個單元中所有詞匯的綜合。在初中英語的詞匯教學中,教師基本上都是對學生進行語匯的教學。教師可以語境理論為基礎,通過構建靜態或者動態的語境,引導學生從情境中有順序地重新認知、理解、學習英語詞匯。借助語境的構建與引導,教師可以將語匯中的詞語以具有關聯的方式逐步呈現給學生,輔助學生更好學習。
【關鍵詞】語境理論;初中英語;詞匯教學;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633.41?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21-0048-02
Study on "Vocabulary"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based on Context Theory
(Xijiang Junior High School, Min County, Dingxi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 SONG Yanwei
【Abstract】Vocabulary can be the sum of all the vocabulary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and it also refers to the synthesis of all vocabularies mastered by a person or in an article or a unit. In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teachers basically teach students vocabulary. Based on context theory, teachers can guide students to recognize, understand, and learn English vocabulary in an orderly manner by constructing static or dynamic contexts. With the help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guidance of the context, teachers can gradually present the words in the vocabulary to students in a relevant way to assist students in learning better.
【Keywords】Context theory;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teaching quality
詞匯是學生學習英語的基礎,在英語的詞匯教學中,學生們的一貫學習方法是記憶詞匯的最常用釋義。而在語境理論教學中,教師可以“語匯”的概念開展教學活動。教師可以在教學中構建靜態或者動態的語境,并將英語文化、笑話、活動等元素融入各類語境中。在這樣的詞匯教學活動中,學生不再只對詞匯的常見釋義進行學習,而是在固定語境中學習、理解與應用詞匯,或者在交際活動中自主創造語境,理解與應用詞匯。
一、構建靜態語境,輔助學習未知詞匯
語匯是一個整體性的概念,包括詞匯的基礎含義以及帶有文化特色的延伸含義。在詞匯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單元的文章、主題為學生構建靜態、固定的情境,輔助學生在情境中學習未知的詞匯,并且達到輔助學生拓展自身語匯目的。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輔助學生提煉出語境的主要構成要素或者特點,以便學生更好地理解語境。以Seeing a Doctor為例,在學生對課時的詞匯進行了充分預習的情況下,教師可以教材中的對話模塊直接作為靜態語境的基礎。教師先引導學生對對話內容進行直接翻譯,以此讓學生了解本課時的主題。在有預習的情況下,學生能夠翻譯出課文的大致含義。然后,教師再引導學生分解對話,輔助學生構建語境。比如,教師展示問題:用一個詞或者一句話概括主題、整理對話匯總出現的新詞匯、整理對話中的新句式,將要學習的內容與上主題聯系起來。這樣的任務直接明了,學生能夠有效完成任務。比如,學生們先是將課時標題“Seeing a Docto”確定為語境的主題,然后按詞匯和句式對對話進行剖析,對話中的新詞匯包括“sick、cold、hurt”等。在這之后,教師再引導學生從句型的引入、解釋效果進行分析,對詞匯的意義進行結合語境的學習,如“cold”在引入、解釋話語中的不同釋義。如此,教師便能借助語境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詞匯教學。
二、基于靜態情境,引導推測詞匯含義
詞匯帶有文化特色的延伸含義是語匯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習英語詞匯時,許多學生會將母語中詞匯的延伸含義代入外語詞匯中,以至于在閱讀、寫作時遇到難以理解文章含義或者寫出的文章具有歧義等問題。所以在詞匯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構建靜態情境,讓學生立足于靜態的情境進行思考,然后自主推測理解外語詞匯在外語文化中的獨特含義。如此,教師能夠輔助學生將漢語的語匯與外語語匯分割開。以Happy or Sad為例,這個課時的詞匯并不復雜,但語匯相對而言較為復雜。具體而言,如同教材中“culture tip”中的內容一樣,這個課時中主要的詞匯是“happy、sad”以及它們的延伸詞匯,如“laugh、cry、down、high”。此外,教師還可以聯系相關的其他詞匯,如可以指代傷心的“blue”。在確定這些語匯內容之后,教師便可以教材中的對話為基礎,將各式單詞代入原有的對話中,或者以圖片構建新的對話,以此構建靜態的情境。然后引導學生借助情境的主題以及對情境的了解,推測這些詞匯的實際含義。比如,教師可以先將上述單詞代入原本的對話中,讓學生對這些詞匯有基礎的認知。然后,教師構建針對不同詞匯的具體含義,構建不同的情境。以“down、high”為例,這兩個詞匯傾向于形容心情的“起、伏”,教師便可以構建中彩票的情境,以此輔助學生區分詞匯的具體含義。
三、構建動態語境,輔助梳理主題語匯
在詞匯學習中,學生們一般不具備語匯的概念,自然也就無法理解“單元語匯”和“自身語匯”這兩個概念。為提升詞匯教學的質量,教師便可以為學生構建動態語境,以動態的語境輔助學生梳理本單元中蘊含的主題語匯。在Seeing a Doctor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相聲”的理念,設計兩個身處于不同語境的角色,讓學生在觀看這兩個角色的對話中梳理清晰本課時的主題語匯。比如,在語境中,交流的是東西方的兩位老人。西方老人先說:“I have a cold!”東方老人則用半生不熟的英語回答:“You should wear more clothes.”由于教師對詞匯的文化含義有所介紹,學生能夠理解教師創設的“動態”情境的含義,并且從中收獲到趣味。在情境之后,教師便可以為再次構建情境,目睹兩位老人交流之后,一個初中生打算整理與疾病相關的詞匯,即梳理分析出詞匯在本體含義、英語文化中的含義以及漢語文化中的相應含義。在確定這一語境之后,教師便要求學生代入角色中,并完成任務。如此,教師可以動態語境增強課堂趣味性,并引導學生梳理詞匯,完成語匯的構建。
四、開展交流活動,引導內化主題語匯
詞匯教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生不僅要記憶詞匯,還要學會應用詞匯。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確定交流規則,然后讓學生們以自主交流的方式構建動態的語境,并通過自主的交流將所學習的單元語匯內化為自身的語匯。在A Trip to the Silk Road的教學中,教師在這一單元各個課時的教學之后可以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以此輔助學生以轉化語境實質(構建動態情境)的方式梳理本單元的主題語匯。教師可以先向學生解釋“自身語匯”的概念,讓學生對語匯有基礎的了解,然后引導學生構建語境梳理詞匯。在活動中,教師只為學生設定核心規則:主要使用本單元的詞匯。然后,教師簡單做示范,如使用“sand、cave、bridge、cross”等詞匯,設計一個簡單的片段,片段主要內容為教師穿過橋梁、洞穴、沙地,最終看到某個建筑物。這個片段的語境由詞匯以及句子本身的意思構成,并不固定。在教師的啟發下,學生們各自組成小組進行交流、實踐。以綜合能力較弱的小組A為例,由于寫作能力較弱,所以他們小組選擇了以對話的形式內化語匯。比如,他們以旅游為情境的基礎元素,然后以扮演游客對話的形式應用“ancient、tour”等詞匯。如此,教師可以通過綜合性的交流、實踐活動輔助學生內化單元主題語匯。
五、結語
綜上所述,語境理論是以語境為基礎的教學理念,提倡以引導學生思考、體驗的方式學習詞匯。在語境理論的基礎上,教師還可以融合應用“語匯”的概念,即在初步教學詞匯之后,借助教材中的文章或者主題構建靜態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具有英語文化特色的詞匯。在靜態情境外,教師也可以為學生構建動態情境,以引導學生交流延續、創造情境的方式輔助學生將文章中的語匯內化為自身的語匯。
參考文獻:
[1]陸映銓.結合語境理論優化初中英語詞匯教學[J].英語畫刊(高級版),2020(18).
[2]陳玉蘭.認知語境理論在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研究,2020(17).
[3]湯瀟.語境理論在中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運用與案例分析[J].教師,2020(16).
(責編? 吳?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