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迎春
【摘? ? 要】“探究性”學習又被稱作“發現性”和“研究性”學習,主要是指學生根據教師所給的具體事例和問題,通過閱讀、觀察、實驗、思考、討論等方式去主動學習、探究知識概念和原理。著眼于實際教學目標和任務,在初中課堂教學中實施“探究性”學習模式,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主動探究的意識,而對探究成果的要求并不是很高,這主要與初中生的學習能力和認知有很大關系。基于此,本文將對探究性學習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討。
【關鍵詞】初中地理;探究性學習;教學方法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3.55?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20-0123-02
The Application of Inquiry Learning in Geography 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No. 2 Middle School, Pingchuan District, Baiyin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 AN Yingchun
【Abstract】"Inquiry" learning is also called "discovery" and "research" learning. It mainly means that students use specific examples and questions given by teachers to read, observe, experiment, think, discuss, etc. Actively learn and explore knowledge concepts and principles. Focusing on the actual teaching goals and tasks, the "inquiry" learning mode is implemented in the junior high school classroom teaching, mainly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and the awareness of active inquiry, but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exploration results are not very high, which is mainly related to th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 has a lot to do with cognition. Based on this, this article will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of inquiry learn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Keywords】Junior high school geography; Inquiry learning; Applic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一、認識“探究性”學習
(一)探究性學習的含義
“探究性”學習是以學生作為教學主體的一種教學方法,它需要學生能夠自覺、主動地去探索知識,掌握、認識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與步驟,研究客觀事物的屬性,發現事物發展的起因和事物內部的聯系,從中找出規律,總結、建立并形成屬于學習者自己的認知模型與學習方法架構。雖然在不同科目教學中,應用“探究性”學習模式進行教學的策略和路徑有所區別,但整個教學流程基本是一致的,即:以創設情境來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欲望;通過開放課堂來發掘學生自主探究的潛能;進行適時的點撥,以指導學生的探究方向;組織合作探究來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通過創新型作業來激勵學生主動學習。
(二)探究性學習的作用
相比被動地接受知識,主動地去了解和認識自己需要掌握的知識,對學習效率和質量的影響都是很大的。但我并不贊同一味地靠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來促進“探究性”學習的形成與發展,因為就教學模式本身來說,教師的目的在于讓學生能夠在“探究”過程中獲得學習的能力和知識。很多學生對地理課不感興趣的原因在于,他們無法將地理知識與自身的生活有效、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缺少學習熱情僅是表象,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他們對“地理”不夠熟悉。“探究性”學習給學生更好地了解“地理”提供了足夠的空間。將地理知識與學生生活相聯系,是教師重點需要解決的問題。另外,知識本身的“神秘感”“懸念性”也是學生探索欲望得到增強的不可忽視的因素,這些都是促成他們全身心投入“探究性”學習的原因。
二、“探究性”學習在初中地理教學中表現出的具體特征
(一)問題性
總結以往教學經驗我發現,很多學生之所以學不好地理,主要在于他們沒有將各部分地理知識聯系在一起形成一個整體,總是進行片段式的學習,雖然也一課不落地學習完了,但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顯然是不成熟和不到位的。想學好地理,就要善于思考,而思考的前提就是要懂得問問題,探究性學習的核心內容就在于如何“形成問題”。只有敢于去挑戰和懷疑,才有可能解決掉當前學習中所遇到的各種困惑,從而消除學習過程中產生的焦慮。所以我們說,問題性是探究性學習的重要特征。
(二)探索性
和學習其他學科一樣,探索是學生獲得新知不可或缺的元素。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應用“探究性”學習模式,不是要把教材上的知識點直接灌輸給學生,而是要求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多種形式的實際探索活動,使學生能夠通過探索來獲得新的知識,進而形成應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促進學科素養的提升。但探索不是毫無目的的,也不是照本宣科。正如前面所講,若想讓學生自覺主動地去進行探索,教師就要將教材中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系,理論與實踐一旦產生某種可操作性強的聯系后,學生既然就會以“有用”為理由進行主動探索和學習了。
(三)交互性
交互性是探究性學習的第三個特征,它主要體現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合作與溝通。以探究性學習建立起來的合作與溝通是一種目的性很強、很有針對性的學習方式,通常需要教師先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然后指派給每個小組具體探究任務來實現的。無論是生生之間還是師生之間,只有在對思維、思想、情感、精神進行全面交互后,探究性學習的效果才會被體現出來。
三、探究性學習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一)有效分組是前提
任何與合作交流有關的教學模式都會涉及分組學習問題。探究性學習的分組并不需要做太多限制,因為我們需要的是學生探究問題的過程,而非孰對孰錯。在采用探究性學習模式進行教學時,教師需要更多地去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和態度,這樣才能保證他們的探索質量和效率。
(二)創設情境是基礎
探究性學習的載體與核心是問題,學習活動是圍繞問題展開的。探究性學習的出發點是設定需要解答的問題,這是進一步探究的起點。從教學的角度講,教師需要根據教學目的和內容,精心考量,提出難度適度、邏輯合理的問題。比如,在教學“使用地球儀去認識世界地理”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為每個小組指定不同的學習任務,然后要求他們上前來表演整個探究過程,從發現到尋找,從搜集到對各種資源的應用,這對實現最終的教學目的是很有幫助的。
(三)適時點撥是關鍵
很多時候,為了凸顯探究過程的重要性,教師所給出的問題通常是帶有一定難度的,會略微超出學生自身的能力,因此學生在整個探究過程中一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例如在學習水資源時,如何體現淡水資源對人類生存的重要性和它本身的匱乏?數據是一種表現方式,那么我們如何獲得詳細的淡水量呢?這時候就需要教師給與學生更多幫助,可以直接提供數據,也可以引導學生通過互聯網平臺進行查找。
(四)探究潛能的發掘需要結合合作探究
很多時候,教師也無法保證學生的探究效果,那么為了盡可能地去發掘他們的探究潛能,我們通常會要求幾個學生共同探究同一個問題,并要求他們盡可能提出不同的觀點和研究方向,這樣便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寬他們思考問題的思路和思考空間。
綜上所述,從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探索精神的角度看,研究性學習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教學方式,效果在其他很多學科教學中也得到了驗證。但考慮到初中生學習能力和認知能力還不是很強,因此在地理課堂上應用此教學方式時,還需要教師給予學生更多的點播,或者設計問題時盡量選擇學生熟悉的事物,以免教學進度受到影響。就當前應用效果看,利弊參半,如何在現有成功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發揮出該教學方式的價值和功能,是教師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張海荷.探究式學習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2020(09).
[2]劉科.探究性學習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智力,2020(21).
[3]張山峰.論探究性學習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06).
[4]蘇嘉顏.淺析探究性學習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0(04).
[5]李立新.探究式學習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20(06).
[6]張海荷.探究式學習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2020(09).
[7]張山峰.論探究性學習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06).
[8]張伏廣.探究式學習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試題與研究,2019(35).
(責編? 張?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