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2021-08-16 06:19:13趙麗陳劍
創新 2021年2期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新時代

趙麗 陳劍

[摘 要] 加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是鞏固和加強高校意識形態安全的關鍵環節,也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目標和推進高等教育內涵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應從堅定的政治方向、深厚的教學能力、較高的學術水平布局謀劃。從總體情況來看,當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在隊伍規模、年齡結構、綜合素質等方面都存有明顯短板。為此,要將其視作一項系統工程,堅持科學規劃整體統籌,不斷擴大隊伍規模;堅持“外引進”和“內培養”相結合,持續打造高素質隊伍;重視青年教師成長,促進教學科研協調發展。

[關鍵詞] 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

[中圖分類號] G6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8616(2021)02-0108-09

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是對大學生進行系統馬克思主義理論和黨的重大方針政策教育的核心課程,承擔著為黨的事業培育一批又一批堅定的擁護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使命。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以下簡稱“3·18”重要講話),明確指出“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1]。這一重要論述,言簡意賅,鏗鏘有力,既突顯了思政課教師的重要作用,也為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強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指明了方向。

一、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核心要求

高校思政課教師是黨和國家先進文化的傳播者,肩負著為黨的事業培養優秀人才的重大使命。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應從堅定的政治方向、深厚的教學功底、較高的學術水平布局謀劃。

(一)首要條件:堅定的政治方向

“3·18”重要講話距今已經發表2周年了,但所引起的強烈反響和激勵作用卻一絲未減,不僅使思政課教師備受鼓舞,也為其素質的全面提升指明了方向。習近平總書記在“3·18”重要講話中強調,“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1],并對思政課教師提出了幾點要求,其中置于首位的標準是“政治要強”。回顧新中國教育發展的歷程,這不僅是首次將這一標準用在思政課教師身上,而且還排列在其他素質之前?!罢巍币辉~強調了我國思政課方向的清晰定位——與黨的事業一致,“要”字明確了思政課教師從業資格的要求——只有達到這一標準才是合格的,“強”字突顯了對其政治素質的精準要求——與其他專業教師相比這一標準更高。

“政治要強”,具體講就是具備堅定的政治信仰和堅韌的政治定力,不受外部環境的影響,始終把個人的價值訴求與黨的事業、中華民族的奮斗目標保持一致。歷史已經證明,只有共產主義旗幟才能指引我們攻堅克難,奪取勝利,創造民族發展史上的奇跡。共產主義信仰是我們團結奮進、戰勝困難的內生動力,是我們安身立命、再創奇跡的時代旗幟。“3·18”重要講話中的第二個要求是“情懷要深”,要求思政課教師信仰堅定、信心十足,既要在教學和科研工作中認真鉆研,為共產主義發聲,做好理論的傳播者,又要將其銘刻心底,融入血脈,真正成為自己的信仰。當前形勢下,高校思政課教師的政治定力已不同于革命戰爭年代的拋頭顱灑熱血,也不同于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忍饑挨餓艱苦磨礪,而是要在西方敵對勢力鼓吹的“終結論”“普世價值”等錯誤思潮不斷涌動、國內一部分人對共產主義信心不足、社會上某些不良風氣影響不斷加大的情況下,能夠勇敢地面對并直接回擊各種錯誤觀點和論調,能夠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為大學生講清道明,做好大學生思想的引路人。

(二)重要基礎:深厚的教學功底

“3·18”重要講話中的第三個要求是“思維要新”,這是對教師教學和創新能力提出的新要求,這一點包含兩層含義:提升教學基本功和增強答疑解惑的能力。高校思政課教師的基本功主要包含兩個方面,一是教師要具備所有專業教師都具備的基本功,如系統掌握并科學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相關領域知識,在教學中具有較強的內容篩選能力、方法設計能力、表達能力、管理能力、溝通能力等;二是與其他專業教師相區別的專業基本功,如熟讀、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一系列理論成果,既應熟知經典作家闡釋基本原理的時代條件和適用語境,又應深知中國共產黨進行理論創新的客觀依據和具體境況,從而對經典著作及當代中國治國理政理論真正讀得懂、真正講得明、真正用得好。

不僅如此,較強的答疑解惑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為高校教育的對象是大學生,他們是即將走向社會、參與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儲備力量,他們將在黨的領導下投身現代化建設之中——創造屬于他們的新的中國奇跡?!?·18”重要講話中“思維要新”的表述,闡明了教師在講授理論知識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向學生傳授解答問題的能力,使他們能夠運用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正確研判因國內外形勢變化而出現的一系列新問題,能夠積極應對自己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因此,教師應及時把握國際形勢的變化和大學生在理論需求和價值訴求等方面的新情況和新特征,以深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為基礎,科學選擇生動的教學案例,通過生活化的語言闡釋理論,及時解答他們因現實問題與理論知識不完全一致時產生的各種疑惑,回應他們對人生規劃和價值選擇中遇到的困惑和挑戰,幫助他們樹立堅定的信心和勇往直前的品格,實現教書與育人的統一。

(三)必要條件:較高的學術水平

與基礎教育階段的教師相比,高校思政課教師還需具備較高的學術水平,這既是新的時代條件下高校思政課教師的必備能力,也決定了教師其他方面的能力?!?·18”重要講話指出(思政課教師)要“以透徹的學理分析回應學生,以徹底的思想理論說服學生”[1]。這既是對從業教師政治能力的重申,又是對其學術能力的強調,突破了那些認為思政課教師要站穩講臺、堅定立場就必須照搬硬套黨和政府文件的傳統認知,回應了那些認為教師重視學術能力提升必然導致教學能力下降的錯誤觀點,強調了思政課教師要以學術研究為依托,以層層深入的邏輯推理為方法,從學理層面闡釋思政課所講授理論的科學性,也就是用學術來講政治[2]。

當然,用學術來講政治并讓學生信服實非易事,只有教師具備了扎實的學科理論功底才能從學理上講清“道路”選擇的歷史必然性,講清“理論”本身的邏輯理路,講清“制度”彰顯的獨特優勢,講清“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如何才能講清?“視野要廣”是前提。教師在備課之余拿出大量的時間系統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和發展史,做到懂原理、通原理、知創新、明發展。具體包括及時關注國內外學科前沿問題的研究,準確掌握學科研究動態,并注重實踐調查研究,在借鑒相關研究的基礎上,形成系統的教學理論體系,進一步提升所講課程的親和性、理論性、時代性,拓寬學生思考問題的視角和渠道,讓課堂成為思想引領、觀點交流、熱點討論的互動場所,而不是教師單向講、學生被動聽的單一說教場地。教師若想讓自己講授的理論真正為大學生所掌握并自覺運用,必須以身作則、嚴謹治學,即“自律要嚴、人格要正”[1]。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基本情況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的高度重視下,我國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取得明顯進展,具體表現為隊伍規模不斷擴大、年齡結構趨于合理、綜合素質明顯提升,但由于涉及層面較多、建設難度較大,總體來看還存有明顯短板。

(一)隊伍規模不斷擴大,但供給與需求矛盾仍未根本解決

21世紀之初,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我國逐步擴大高等教育的覆蓋范圍。截至2019年末,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數量達2688所,在學人數達4002萬人,與2000年相比增加了2773萬人,增幅3倍之多,與2010年相比增加了897萬人,增長了28.89%;毛入學率持續增長達到51.6%[3]。無論是從學校數量來看,還是從在學人數來看,都有大幅提高。然而,看事物要一分為二,一方面是國家高等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和高校在校學生總量的持續增加,另一方面是國內外形勢的急劇變化和大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不斷增多,這些都對意識形態安全提出了更新和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師隊伍規模必須要跟得上。從一定意義上來說,能否培養一支規模相當、結構合理、政治堅定、道德高尚、素質全面、教學與科研協調發展的思政課教師隊伍已成為影響我國高等教育持續健康發展、建設更多一流大學、實現我國高等教育從“大”向“強”轉變的重要一環。

近年來,全國高校積極響應黨中央要求,紛紛加大了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人才引進力度,目前很多高校在招聘啟事中將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劃為緊缺學科,在引進待遇上也有明顯提高。從數量上來看,隊伍規模在不斷壯大,但與高校在校生數量增速對比來看,思政課教師隊伍人數增速相對緩慢。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需求量突增,待就業的高層次人才數量較少。2020年1月7日教育部出臺了《新時代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規定》,其中第三章第七條明確規定高等學校應嚴格按照師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核定專職思政課教師崗位[4]。為盡快達到1∶350的師生比目標,各地高校都在爭奪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人才,而各高校和科研機構每年畢業(出站)的博士(后)數量有限,無法滿足全國高校的需求。二是有效供給不足,符合各高校聘任資格的專業性人才十分有限。目前,我國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的碩士培養已頗具規模,但就全國高校招聘情況來看,公辦本科院校對思政課教師的入門學歷要求至少是博士研究生,本科、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三個階段學科背景一致,年齡限定在40周歲以下,一些“雙一流”高校更是對求職博士的第一學歷、年齡、科研成果、外語水平提出更高要求,而碩士只能應聘到中學、高職院校、民辦院校,無法形成有效的人才供給。三是地區發展不平衡,偏遠地區教師缺編情況較嚴重。受地區經濟、氣候環境、待遇情況、發展平臺、發展前景等因素影響,東北、西北、西南等地區對高層次人才的吸引力明顯不足,不僅難以吸引人才,甚至經常出現本校培養的優秀教師辭職“南飛”的現象。這些因素綜合在一起導致師生比例長期偏低。調查顯示,60.8%以上的教師年教學工作量在250個學時以上,45.6%的教師更是在300個學時以上[5]。多數教師在授課工作量大、科研任務多、行政事務多的壓力下只能疲于應付,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

(二)年齡結構趨于合理,但青年教師優勢不明顯

一般來講,隨著教師年齡的增長,其理論功底、教學科研能力、人生閱歷、處理問題能力、抗壓能力會逐漸增加,但也會出現職業倦怠、身體素質下降、職業病積累、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因此,優化年齡結構,培養一支既富有生機活力,又呈現合理梯度的教師隊伍,是提升課程教學效果和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水平的重要基礎。目前,理論界關于高校思政課教師年齡結構比的研究普遍認為應以“金字塔形”為基本特征,表現在數量上由多到少分別為:青年教師的人數最多,其次為中年教師,老年教師的人數最少。也有學者給出了具體的參照比例,認為青年教師與中老年教師的比例應滿足于4∶11。

近年來,我國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取得明顯進展,特別是青年教師數量不斷增加。從年齡結構情況來看,總體符合“金字塔形”要求,并呈合理化發展趨勢,青年教師已成為教師隊伍中的絕對主體。他們意氣風發、身體健康、思維活躍,正處在為實現職業理想和生活理想的奮斗打拼時期,具有強烈的創新意識和較好的發展潛力,是研究和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為黨和國家事業培養儲備軍的重要力量。但如果透過青年教師數量快速增長的表象深入思考就會發現,青年教師占比高所應帶來的“結構性紅利”還不明顯。如從教學成果獎的數量和級別等指標來看,無論是數量還是級別較之前相比增量并不可觀;從反映科研成就為主的科研項目、立項級別、研究經費、理論創新程度、高級學者稱號等指標來看,也未因青年教師隊伍的擴大而明顯增多。針對青年教師科研經驗相對不足、成果積淀相對不多等問題,國家各部委、各?。▍^)都在科研項目的申報上做出較大傾斜,青年基金項目立項率有增加趨勢,但立項主要集中在“985”和“211”等研究型重點高校,省屬本科院校獲得的項目支持十分有限,因此總體上并未形成全面穩定增長的態勢。相反,很多青年教師深感日常工作的繁重和生活的壓力,教學改革方案、科研成果產量較少且產出較慢,甚至出現幅度較大的下降態勢。

(三)素質層次提升明顯,但教學與科研協調發展人才相對缺乏

學歷層次和職稱結構一直是衡量高校教師隊伍建設質量的重要標準之一[6]?;谶@一理論可得出以下判斷:思政課教師隊伍中具有博士學位和高級職稱的教師數量占總體教師數量的比例通常能夠反映出這所高校的師資力量情況。深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增強課程的影響力和信服力需要一批擁有高學歷、廣學識、教學能力強、科研水平高的教師。隨著我國高等教育辦學質量和國家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視程度的不斷提高,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進入到質量提升階段[7],這集中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學歷層次提升明顯,博士學位教師人數增速遠超過碩士學位教師,且占比不斷增加,這與高校招聘的限定條件正相關。總體來看,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的學歷結構已由21世紀初的“金字塔形”逐步轉變為“橄欖球形”。二是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數量不斷增加且增長趨勢明顯,這與加大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力度和職稱評審中“單列”的政策傾斜有著直接的關系,教師整體素質層次的提升為辦好思政課、建設“雙一流”大學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撐。

然而,學歷層次和職稱級別的整體提升,并不意味著我國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的素質已然達到較高標準,突出的問題是教學與科研協調發展的人才相對缺乏。初入職場的青年博士對自己的身份轉變和教學藝術的認識還不深刻,無法形成系統的教育理論,教學效果有待提升[8]?,F有隊伍中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在本科、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各階段所學專業不一致,個別教師學科跨度較大,他們對于思政專業的理論了解不夠深入,掌握不夠扎實,教學中不能更好地實現知識的貫通。還有一部分博士教師并未就讀于師范專業,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師范教育培訓,對教學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缺乏預判,在面對繁重的教學壓力和較高的教學質量要求時往往無從下手。從高校教師的職業發展來看,職稱晉升是常規渠道,但由于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科研難度較高,青年博士教師若想得到晉升,就必須花費足夠多的時間和精力在科研上,這就直接導致了他們分配給教學的時間和精力受到影響,教學與科研難以協調已成為制約青年教師職業發展的一大突出難題。通常情況下,擁有高級職稱的教師多數是取得了較為豐碩的科研成果,但職業發展又使得他們獲得了副高級職稱后向正高級職稱同時向碩士生導師、博士生導師的目標邁進。由于擁有高級職稱的教師大多教學多年,多數教師覺得自己已經完全勝任了教學工作,無須再投入更多的精力,尤其是45歲以上的中老年教師在得到了學術界的認可和掌握了較多的學術資源后,更加注重科研發展,較少傾注精力在教學上。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對策建議

加強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目標和推進高等教育內涵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應科學規劃與系統推進,從隊伍規模、年齡結構、綜合素質等方面布局謀劃。

(一)科學規劃整體統籌,擴大思政課教師隊伍

辦好思政課,前提是有數量充足且力量雄厚的師資隊伍,然而實踐中教師數量不足、生師比較高的現象并未根本扭轉。有鑒于此,要提升課程的影響力、培養“四有好老師”1,真正實現教育教學目標的“三進”2,就必須重視教師隊伍建設,從學校定位、辦學規模、師生比例等方面進行科學規劃,從引進力度、經費支持、制度建設等方面做出整體統籌,不僅要確保教師數量與辦學規模匹配,而且還要注重教師綜合素質的提升,從根本上改變因師生比低對思政課教學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具體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一是在明確學校發展定位、規模、目標的前提下,做好隊伍建設的規劃和設計。高校在系統考察與全面分析本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的現實情況和主要問題的基礎上,科學規劃、全面統籌,制定符合本校發展實際的教師隊伍建設中長期規劃,既要聚焦于解決教師數量不足導致的師生比例過低等一系列現實問題,也要謀劃教師素質提升以及師資隊伍結構合理化的中長期規劃,使其隊伍建設有章可循、有規可依。二是推進管理創新,使思政課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活力得以全面煥發。就教師數量不足的問題,可以通過增加崗位數量和加強引進力度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但是現實中管理不清、多頭管理、重復管理是影響教師工作積極性的重要因素。針對這一問題,高校應做好整體統籌,創新管理機制,在厘清各個職能部門管理權限的基礎上建立協調辦公機制,減少交叉管理給教師帶來的額外負擔。三是因地制宜,多渠道擴大思政課教師隊伍。從教師隊伍的地理分布來看,東南沿海和中部地區高校師生比基本達到1∶350要求,東北、西北地區尤其是三四線城市的教師卻十分短缺,即使有很多高校在招聘啟事中承諾了為應聘者提供較為豐厚的待遇,但招聘的結果卻不容樂觀,多數高校無法通過外部招聘解決師生比過低的問題。針對此種情況,可通過“盤活存量”即高校內部轉崗和素質提升計劃使之得到有效解決。選擇那些具有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背景且本科、碩士階段學習專業一致的優秀輔導員和行政管理人員進行系統專業的教學培訓,當綜合素質具備后聘任為兼職教師,其中一部分具有較強教學能力和扎實理論功底的輔導員和行政管理人員可轉崗成為專職教師。同時,還要制定相應的學歷提升制度,支持他們進行學歷提升,從而為提升本校思政課教師隊伍的學歷層次奠定基礎。

(二)堅持“引培”結合,打造高素質教師隊伍

從整體情況來看,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有待提高,主要表現為擁有博士研究生學歷和正高級職稱的教師占高校整個教師隊伍的比重很小,這種情況在一些省屬應用型本科高校更為明顯。著眼于立德樹人的目標,立足于培育“四有好老師”的需要,力求使教學效果“入腦入心”,高校就要采用“外引進”和“內培養”相結合的工作機制,通過外部引進和內部培養的聯動方式,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真正實現整個隊伍素質的全面提升。

一是適度增加外部人才的引進力度,設立引入長效機制。用人單位可與國內具有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博士點和博士后流動站的知名高校和研究院保持溝通協作,定期召開定向招聘會、發布招聘信息。在制訂招聘方案時,需做好頂層設計,針對優秀人才的引進待遇和職業發展等問題系統謀劃,力求用完善的制度吸引人才。高校應加大對優秀人才的引進力度,除工資待遇外,還應給予他們良好的辦公資源和科研資源,使他們能夠安心地投入工作。同時,政策的連貫性也非常重要,在引進人才后要及時兌現招聘時的承諾,只有這樣才能使他們的工作主動性和潛力得以有效發揮,才能使他們全心投入;否則,即使引進了人才最終也無法留住人才。現實中不乏這樣的事例,2019年江蘇某高校發生了一起引入人才后卻不兌現承諾的案例,一名引進的博士向學校提出離職申請時,學校開出天價賠償單,在多次溝通無果的情況下,這名博士只能起訴學校。雖然專家表示是高校違規在先,該博士不必賠償,但這也反映出學校政策不連貫是導致高層次人才流失的重要因素[9]。

二是適度加大校內教師培養力度,建立綜合素質提升的長效機制。高校應著眼于本校內部教師素質的全面躍升,為思政課教師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為他們的教學、科研工作和個人的職業發展提供堅實的后盾,不斷增強內源發展動力。具體來說,首先是制訂科學的培養計劃,提升教學和科研能力,鼓勵和支持他們通過“再學習”提升學歷層次,以不斷增加高學歷教師的比重。其次是科學設定高級職稱比例,制定公正透明的職稱評聘標準并給予適度的政策傾斜,以不斷提升高級職稱教師的比例。有資料表明,高校思政課教師獲得正高級職稱的人數明顯少于經濟管理類專業課教師的人數,而且獲得正高職稱的思政課教師多分布于“985”和“211”研究型重點高校,省屬本科高校正高級職稱比例較低,僅占總數的17.16%,講師占比很高,達到了38.81%,而同為省屬本科高校經濟管理學院的教授和講師占比分別為24.54%和27.91%[5]。這足以反映出高校思政課教師職稱晉升難度大,相當一部分教師直至退休仍然是副教授或講師,這與教學任務重、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立項率較低、高水平論文發表難度大有著直接的關系。因此,高校在系統研判學科特點的基礎上,認真落實“單列”精神,在職稱評聘的比例和要求上予以適度傾斜。最后,加大人文關懷,使他們感受到被重視、被尊重、被需要、被關懷。長期以來,由于教學和科研工作壓力偏大,思政課教師的職業幸福感普遍偏低,只有以人文關懷激發這支隊伍的潛在動力,有效盤活校內的人才資源,才能使那些基本功扎實、理論功底較強、發展潛力較大的教師快速成長為隊伍中的中堅力量。

(三)重視青年教師成長,促進教學科研協調發展

為使各年齡段思政課教師合理化分布,應格外關注青年教師這一重要群體,他們既是教學和科研工作的主力軍,也是學科建設、學校發展的后續力量,更是提高全民族思想政治素質的寶貴人才資源。教育部于2020年1月頒布的新規明確指出,思政課教師是“高等學校教師隊伍中承擔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的中堅力量”[4],同時還就教師培養與培訓、考核與評價、保障與管理作出明確部署。目前,青年教師逐漸成為這支隊伍的主體,他們精力充沛,懷有對職業理想的美好憧憬,正處在教學、科研能力提升的關鍵時期,是隊伍建設中潛力較大的人力資源。各高校相繼出臺了一系列青年教師培養計劃,旨在幫助他們迅速實現角色轉變并成為整個隊伍中的核心力量。然而,實際情況卻并非如此,初入職場的青年教師教學經驗不足、科研積淀有限、學術資源較少,再加上學校對他們的重視程度不高,職業發展壓力普遍偏大,發展信心明顯不足。有鑒于此,推動青年教師職業發展勢在必行。

一是注重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的提升,使他們盡快適應崗位需求,成為學生喜愛的教師。對于教師本人而言,應具有學習和提升教學能力的熱情和主動性,在教學中遇到問題要及時、虛心地向同行請教并將其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對于高校的管理者而言,可通過建立“老帶新”“優示范”的培養機制,發揮基層學院和教研室的幫扶作用,為新入職的青年教師安排教學指導教師,幫助他們盡快適應教學。同時,在中老年教師中推選出一些教學名師并給予一定的獎勵,既能喚起中老年教師的工作熱情,也能發揮其示范引領作用,為新入職的教師提供教學方面的示范參考。這有利于幫助青年教師及時發現自己在教學方面的不足,對照檢查差距,盡快成長為素質高、能力強的“教學新秀”。另外,還應延伸新入職教師技能培訓的范疇,包括對教學新理念、新方法、新手段、新設備等的系統掌握與熟練運用,幫助他們把理論知識和教學技能更好結合在一起,從而實現教學效果的迅速提升。

二是注重青年教師理論能力的提升,使他們具備較強的科研能力,成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學科建設的核心力量。對教師來說,應平衡好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分配,在博士(后)科研積累的基礎上,結合自己所教專業,規劃自己的科研方向并制訂中長期科研目標。進行研究時,有計劃地圍繞教學和科研兩方面展開,不能偏廢一方,努力形成二者均衡發展的態勢。對于各級管理部門來說,應更加注重青年教師科研能力的提升,在課題評選、經費支持等方面提供更多的機會和資助。在課題評選中,青年教師普遍學術積淀有限、職稱等級不高,與擁有高級職稱和豐厚積淀的教授、博士生導師相比競爭力不強。因此,在課題評選中,應對不同年齡段、職稱的申請者做出區分,適度向青年課題的立項傾斜,使他們能獲取一定的學術資源和經費支持,鼓勵他們持續做科研,不斷提升自己的學術研究水平。針對新入職的青年教師在申報國家、省部級課題時前期基礎不足的問題,高??筛鶕陨砬闆r,設立青年教師科研能力培養和提升項目,幫助他們積累科研成果。有條件的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可建立導師幫扶機制,為新入職的青年教師提供論文寫作和項目申請等方面的指導,激發新教師的科研熱情和主動性,使他們博士(后)階段培養的科研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參考文獻:

[1] 新華社.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2019-03-19(1).

[2] 李安增.辦好高校思政課需要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J].山東教育,2019(4):10.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9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R/OL].(2020-05-20)[2020-06-24].http://www.moe.gov.cn/jyb? sjzl/sjzl.fztjgb/202005/t20200520? 456751.html.

[4]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新時代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規定[A/OL].(2020-01-16)[2020-06-16].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0/content-5509718.htm.

[5] 陳曉云.高校思政課教師發展中的矛盾、困難及其成因——基于高校思政課教師職稱晉升的調查與研究[J].江蘇高教,2019(9):93-97.

[6] 王平,趙偉.“雙一流”背景下山東省高校教師隊伍建設對策思考[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9(4):80.

[7] 駱郁廷.改革開放40年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歷史發展[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8(10):18.

[8] 張凱.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探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14):17.

[9] 潘俊文,藍婧,郭懿萌.博士因高校“沒分房”辭職被索賠138萬? 律師:不合法[EB/OL].(2020-05-08)[2020-06-19].https://static.cdsb.com/micropub/Articles/202005/267le08fb304b 65d518e132cff58337.html?spm=o.o.o.oajj7kl.

[責任編輯:李 妍]

Research 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Zhao Li? Chen Jian

Abstract: Improving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universities is vital to consolidate and strengthen the ideological security in the universities. It is an integrant part to practice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establishing moral integrity in talent cultivation and promote the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the new era should focus on sticking to the correct political direction, building strong teaching capacity and academic research capacity. On the whole, there are still obvious shortcomings for the teacher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universities in terms of their size, age structure and comprehensive capacity. To this end, we need to regard it from a holistic perspective, adhere to scientific and overall planning and continuously increase the number of teaching staff; we need to continuously build a high-quality teaching staff by the combination of employing new comers and training existing teachers; we also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growth of young teachers and encourag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n teaching and research.

Key words: new era; universit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eachers

猜你喜歡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新時代
務實求真的長春高新第二實驗教師隊伍
尚德學校的教師隊伍建設
當前高校青年教師隊伍建設思考
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路徑與策略
科教導刊(2016年26期)2016-11-15 19:35:46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藝術探究
文教資料(2016年20期)2016-11-07 12:18:49
基于綜合能力測評的思想政治理論課開卷考試改革
文教資料(2016年19期)2016-11-07 11:03:44
新時代下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研究
新時代特點下的大學生安全管理工作淺析
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研究述評
大學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17:37
加強民辦高校中青年教師隊伍建設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欧美日韩国产日漫一区不卡| 国产99视频在线| 欧美日本视频在线观看| 噜噜噜久久|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热下载| 日韩精品成人网页视频在线| 高清无码一本到东京热| 欧美精品伊人久久| 国产精鲁鲁网在线视频| 这里只有精品免费视频| 2021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 国产精品女同一区三区五区|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无码不卡| 免费高清a毛片| 欧美激情综合| 日韩美一区二区| 97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真实国产乱子伦高清| 欧美一级黄片一区2区| 176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白浆免费视频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91线观看| 欧美影院久久| 国产视频a| 小说区 亚洲 自拍 另类| 国产美女自慰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va|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图片|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 www亚洲精品| 国产精品午夜电影| 青青操国产| 67194亚洲无码| 91亚洲视频下载| 中文字幕无码中文字幕有码在线| h视频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亚洲热综合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在线看| 欧美另类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久青草免费在线视频| 嫩草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三级| 亚洲欧洲日产国产无码AV| 粉嫩国产白浆在线观看| 欧美天堂久久| 亚洲色图欧美| 99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婷婷| 性欧美在线| 精品少妇人妻av无码久久|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人妻电影|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va|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66| 亚洲第一成年网| 无码AV动漫|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电影| 四虎精品黑人视频| 日韩精品亚洲人旧成在线| 国产美女91视频| 伊人久久婷婷| 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青青草原国产av福利网站| 亚洲综合色在线|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色爽网免费视频| 伊人色在线视频| 亚洲无码日韩一区| a亚洲天堂| 日本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日韩不卡免费视频| 欧美成人精品一级在线观看| 无码内射中文字幕岛国片| 久草美女视频| 亚洲V日韩V无码一区二区 |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喷|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免费软件 | 亚洲人成色77777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欧美69视频在线| 婷婷六月综合| 天堂av综合网| 99热最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