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餐飲行業的快速發展,需要培養更多的創新創業型專業人才。職業院校承擔著餐飲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重要任務。但是,由于目前職業院校存在著對餐飲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意義認識不足以及創新創業教育氛圍不濃、創新創業教育推動不足、創新創業教育方式傳統等問題,從而影響了創新創業型人才的培養, 使得餐飲專業創新創業人才難以滿足餐飲行業快速發展的需要。為此,文章從建立“創新創業 +”理念的餐飲專業人才培養機制、依托創新創業實踐平臺構建“前店后校”模式、培養目標結構下的“餐飲 + 雙創”協同能力模型、課程教學融入創新創業教育元素、構建專兼職融合的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五個方面提出了職業院校餐飲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對策。
關鍵詞:餐飲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
本文索引:孫曉莉.<變量 2>[J].中國商論,2021(13):-192.
中圖分類號:F279.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1)07(a)--03
大多數的餐飲專業學習者,對于餐飲的服務、經營、管理更多是一些固定的實例和理論知識。對于實際的餐飲服務、經營、管理也只是按部就班、“粘貼復制”一些成功餐飲企業的模式,而創新能力是需要靈活的思想和敏銳的思維來構建的,也是優秀創新能力的主要特征,在職業院校的學生中,具有敏銳的思維力的學生善于發現很多隱藏的感情和細節,所以餐飲專業人才創新創業培養策略的研究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在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習者的創新創業理念,能夠為我國的餐飲行業輸入更加新鮮的血液,起到顯著的積極作用[1]。
1 職業院校餐飲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意義
高職院校的餐飲專業是為發展我國餐飲行業而培養人才的一個專業,對于我國的餐飲行業,存在著一些“粘貼復制”其他著名餐飲企業管理經營模式的仿造現狀,很多餐飲企業對一些發展起來的、著名的餐飲企業進行內容和特色的粘貼復制,單一的仿造,沒有更多的創新思維存在。同時餐飲服務需要更加完善和健全,這些問題很大程度上導致了我國的餐飲業發展稍遜一籌,而高職院校的餐飲專業學生所學習的內容就是為大部分餐飲就業做設計、規劃和策劃,可為餐飲專業注入新的人才、新的力量。而餐飲行業要想擺脫粘貼復制的現象,擺脫一成不變的狀態,就必須要在經營、管理、服務的設計和規劃當中尋求創新,為餐飲創業培養全能型人才,“新”字的力量可謂是無窮的,其所帶來的影響也是積極樂觀的,所以把創新精神運用到對高校或者高職院校餐飲專業的教學過程當中,對我國的餐飲業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2]。
2 職業院校餐飲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2.1 創新創業教育氛圍不濃
目前很多餐飲企業都停滯在比較穩定的狀態,很多餐飲企業不是不想創新,而是缺乏一些創新創業的思維和能力,各大餐飲培訓機構可能過分追求最大利益和服務質量,所以在創新創業環境當中一直沒有明顯的優化和突破,很多餐飲企業的經營管理人員出現了穩中求進的思想,對創新改變帶來的風險有所害怕。除此之外,餐飲行業的創新創業人才也有所缺乏,很多專業傳授的知識都是最基礎的理論知識和教科書上的實例教學,缺乏對學生的創新精神培養,很多餐飲行業缺乏創新創業人才,滿足不了合適、恰當的創新創業需求[3]。
2.2 創新創業教育推動不足
餐飲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困境中一個比較關鍵的因素是教育的推動不足。很多高校及高職類學校對于該專業的教育推動力不夠,來自教育的力量和支持較弱,沒有對培養創新創業的專業人才的完備教育資源和教育體系,所以這也是造成餐飲企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困境的一大問題。例如,目前的高校餐飲專業教育方面,大多數學校還是采用傳統古板的教學方式,在創新創業教育方面也沒有著重對餐飲企業的管理、經營、服務的基礎技能進行創新精神的注入,培養出來的往往是單一的人才。而對于真正大膽嘗試和探索創新創業的同學沒有給其提供一個專業的平臺,以及對于通過具體專業培訓去發展創造力的教育方面也是非常薄弱的,即老師沒有創新的教學理念[4],仍然保持以往的固化思維,認為自己的主要教學任務僅僅是傳授基礎的創業技巧和經營知識,以及就業崗位培訓;上課的形式也只是照本宣科,沒有意識到創新教育對學生創新思維塑造力的內涵,也使得學生受老師的一貫影響,對創新創業存在的價值“擦肩而過”[5]。
2.3 創新創業教育方式傳統
在傳統的餐飲專業教育過程中,教學方式千篇一律,課堂只是一個“老師講,學生被動聽”的單口相聲,專業老師往往把餐飲專業教育當作一門課程來講,而不是一門技術去傳授,內容缺乏靈魂,沒有新穎性可言,使得學生把餐飲創業也看作一門課程,只是為了去應付考試,去獲得學分,沒有真正從課程里學到更多。而老師的一貫灌輸式傳統教學理念,沒有引導學生把餐飲企業管理和經營模式與創新創業思維所連接,沒有更多地幫助理解和深入探究,更加阻礙了學生對于餐飲專業創新能力和思維的培養。除此之外,這樣的傳統教學更是限制了學生走入自己的創新世界,在創新創業教育的指導下提升創造能力和創新思維,對于通過專業教育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思維有很大的阻礙作用。
3 職業院校餐飲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對策
3.1 建立“創新創業+”理念的餐飲專業人才培養機制
在高校或者高職院校的餐飲專業教學過程中,首先在日常的教學和生活當中就應該把“創新創業”的教育元素貫穿其中,營造一個“創新創業”的氛圍和環境,讓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之外,能夠感受到創新創業的價值和意義,培養一定的創新能力和精神。所以在課堂講課過程中,老師應該注重將一些創新創業精神和創新餐飲企業的事跡傳授給學生,讓學生能夠感受到創新創業具體實踐所帶來的魅力和力量,而且學校應該將國內外的行業精英事跡編寫成冊,供大家學習,或者可以通過會議的形式帶領學生去學習創新精神,感受創新精神的魅力所在。除此之外,還可以組織一些設計、模擬比賽,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參與其中,把創新精神運用到餐飲專業上來,實現餐飲業專屬的創新精神[6]。
3.2 依托創新創業實踐平臺構建“前店后校”模式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為了使專業學習者可以更好地把自己的思維和想法付諸實踐,相關學校應該為其搭建一個“前店后校”的創新創業實踐平臺,讓學生把在校時所學的知識點與模擬平臺的“餐飲店”結合起來,更好地去練習和構思怎樣把創新創業真正地開展起來,而且也能夠把理論知識和實踐更好地結合起來。除此之外,“前店后校”平臺可以通過學校與某些餐飲行業的企業管理人員進行交流和溝通,為學生提供長期的實習場所,讓學生可以把自己的創新創業靈感和創意提供給相關負責人,學生也可以在尋找靈感和創意時進行的民意調查和研究過程中學習到更多的創新創業靈感。
3.3 培養目標結構下的“餐飲 + 雙創”協同能力模型
學校對學生的培養目標一直都是對學生的專業能力和基礎知識進行培養,對于學生的創新能力沒有特別的關注和重視。所以高校應該一改傳統的評定風格,對于學生的學習效果及專業成績評價過程中,不應該以傳統的分數進行評價,而應該在學業評價上體現一定的“創新創業精神”,即將學生的“餐飲 + 雙創”協同能力作為主要的培養目標模型,例如在考察餐飲經營、管理、服務的學習任務當中,不僅要考察基礎的餐飲設施和服務,還要考察在一系列的設計當中有沒有對細節的創新創意,既要做好“餐飲”,又要做好“創新創業”,“餐飲”方面要做好食物的顏色和營養搭配創意,在菜單結構上也要設計更加合理的搭配方式,例如更多套餐的設計、飯后甜點與酒水的設計等,而“創新創業”有沒有對服務流程和方式進行創新創意,對于不同的就餐人群有沒有滿足其不同的需求,像對于兒童就餐的場所應該設置一些可供兒童游玩的設備,而收費制度可以通過一些特定的美食套餐提供,或者可以辦理會員卡來免費玩耍,這樣的創新創業可以培養學生的精益求精和追求完美的工作態度和專業的工作能力。
3.4 課程教學融入創新創業教育元素
課程教學當中應該對創新創業教育有所重視和加強,即可以在理論知識的傳授過程中加入創新創業教育元素,讓學生一起學習理論知識和創新創業知識,培養自己的創新創業能力。例如在專業教學過程當中,要結合歷史文化:老師可以帶領學生學習一些世界級別餐飲企業和創業經營的發展史,讓學習體會到一些知名餐飲企業所涉及的創新精神,以及培養一定的創新能力和創業意識,在對品質的追求上培養創新精神。
除此之外,“創新創業精神”進入校園,主要的陣地便是專業課堂,學校應該在專業課程中加入培養創新創業精神的課程,把“創新創業精神”人才培養方案作為教學的重要項目,讓學生通過各種設計和操作來進行創新創業思維鍛煉,然后體會具有創新精神的餐飲行業范例,從而為自己以后的就業設定一個目標,為將來的發展設定一個目標。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榜樣的存在能夠指引學生一直向前發展,將創新精神的傳承作為自己的責任。另外,還要加強創業技巧上的創新能力,以及對于工作態度的培養。在文化課上要注重對學生思想品德的培養,如對實踐課的落實,在實踐課上對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進行培養,把創業能力的理論落實到實踐課上,讓學生在技能和理論的學習過程中落實對創新精神的培養。除此之外,在專業能力培養的基礎上,學校還應該開展一些美育課程,如設立模特、歌唱、舞蹈、禮儀選修課程,因為餐飲業的新型精神本質上就是對“完美”“創新”的一種追求,所以學生在培養技能的同時,還要對自身才藝進行一定的培養,以達到提升體形、行為舉止間的美感,而且學生可以把培養得到的這些專業能力運用在工作當中,豐富工作內容,追求完美的工作過程,將創新精神體現出來。
3.5 構建專兼職融合的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
當前阻礙餐飲行業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很多教師缺少相關專業知識和經驗。由于教師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創新創業教育的質量,所以,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和實踐能力尤為重要。從創新創業的總體來看,專業老師需要具備以下三種能力:第一,老師首先自己要有一定的創新創業的意識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第二,老師除了專業的知識之外一定要有深厚的實際操作水平;第三,身為老師,一定要適應多樣的教學方法,多結合實際進行講解。老師只要擁有了以上教學能力,便可以在教導學生的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例如學校可以建設一支專兼職結合、多元化的高素質創新教師隊伍,創新創業師資團隊要求一定要有豐富的餐飲專業知識,對于創新創業方面的知識都要有所涉獵,而且能夠在保證創新創業教育成功開展的基礎上,利用學校的各方面優勢不斷加深與社會餐飲企業的聯系,根據實際情形,多多邀請或聘請社會上有創新創業實際效果的餐飲人士來進行講課,讓學生走近這些餐飲創業專家,通過經驗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增加學生對于餐飲創新創業知識的熱情和動力。
4 結語
綜上所述,在這個發展腳步十分迅速的時代,任何節奏都是忙碌的,很多人雖然都在穩中求生,但是有競爭力的還是要在各方面有創新意識,餐飲行業也是如此。當今時代人們對高標準和高質量的生活方式有更高的期待,所以創新帶來的明顯成就不應該被忽視,不僅是各高校的餐飲專業改革和創新教育方式,社會當中也應該打破傳統,去接受創新的力量,去重視創新的能力,給各餐飲專業創新創業人才一個發揮力量的平臺,給他們更多的支持和鼓勵。
參考文獻
王葉丁, 方法林, 邵萬寬. 餐飲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現狀與對策研究——以南京旅游職業學院為例[J]. 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7(04):54-57.
程程,劉志遙. 餐飲食品行業創新創業人才培育訓練[J].食品研究與開發, 2020(18):237.
陳慧伊. 工商管理類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協同培養策略研究[J]. 精品,2020(05):265.
袁寶龍,曹雪云.工商管理類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協同培養策略研究[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9(22).
江暮紅.創業教育視野下高職專業創新人才培養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5(20):5-7.
耿云霄.芻議高職食品專業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建構[J].中國校外教育,2014.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Strategy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for Catering Professionals in Vocational College
Liaocheng Senior Finance and Economics Vocational School
SUN Xiaoli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y country's catering industry, it is necessary to train more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professionals.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take the important task of cultivating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in the catering profession. However, because of the lack of understanding of the significance of training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in catering specialty and the lack of atmosphere, promotion and traditional mod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t has affected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which makes it difficult for catering professionals to meet the needs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catering industry. To this end, this article proposes strategies for cultivating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in catering major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following five aspects: establishing a catering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mechanism under the concep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 relying on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actice platform to build a "front store and back school" model, constructing a "catering + double Innovation" synergy capability model, incorporat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elements into curriculum teaching, building a full-time and part-time teaching staff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Keywords: catering majo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alent trai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