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鳳娟
【摘要】2014年3月,教育部印發的《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文件中,提出了“核心素養”的概念,為現在的課程改革提供了理論依據,小學數學教師要全面解讀核心素養的概念及內涵,并將這新理念滲透到教學實踐中,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較好地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數學;核心素養;課堂教學
核心素養能力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意識,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從而實現學生的能力與情感、價值觀相結合的教學目標。新課改后,在核心素養理念下,教師要轉換以往傳統的單一的教學模式,使教學模式更加多元化,以培養和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的能力為主要目標,指導學生掌握提升數學核心素養的方法,從而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概念內涵
小學數學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通過數學的學習建立起來的一些思想和方法,以及用數學的思想方法來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小學是學生學習能力、思維方式以及自主習慣形成與發展的基礎時期,培養小學生的核心素養主要有培養其學科興趣、提升思維品質、發展數學思想以及創新實踐探究等方面,不僅對其數學學習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對其個性化發展同樣發揮著重要作用。
二、核心素養理念下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路徑
1.立足文本教材
數學來源于生活,教材中設置的內容通常都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見過的數學現象的概括。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研透教材,整體感知單元內容結構,領會教材編排的意圖,深入挖掘文本教材中蘊含的數學核心素養理念的數學思想方法,通過直觀模型和實際操作、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學生自主探究、小組合作交流、互相質疑解疑等課堂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探究小學數學知識中的本質和規律。在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學內容《觀察物體》中,教師立足于文本教材,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直觀演示和課件相結合來還原立體圖形,引導學生通過認真觀察、合理猜想、小組討論等活動,由此培養了學生的數學空間觀念、推理能力,較好地落實數學核心素養的培育效果。
2.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小學生思維活躍,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讓他們有意識地主動提出問題和思考,而不是被動地接受。因此,在核心素養理念下,教師先進行學情分析,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學習規律,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讓學生根據已有的數學信息提出問題,嘗試計算,最終達到解決問題,教師再進行適度的點撥和指導,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在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學內容《買文具》的學習中,教師首先通過“買文具”的情境,讓學生根據題目中提供的數學信息來提出問題,體會到數學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接著放手讓學生探究0.2X4的計算結果,并充分鼓勵學生應用多種方法嘗試計算,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體現了算法 多樣化的思想。同時讓學生自主思考解決“買5把尺 子需要多少元”,使小數乘法的意義得到了進一步擴展。學生在虛擬場景中,對知識的類推遷移、轉化方法的數學思維得到了培養,提高了學生的數學素質,從而較好提高了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效果。
3.設置課堂的有效互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現今的數學課堂教學有效互動仍是數學教育教學的熱點和難點,互動式教學模式,簡單地說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師生、生生之間形成良性的互動,這種互動是促進雙向式的交流、探究、歸納和總結實現的過程,能有效地打破傳統教學的弊端,使師生雙方都能積極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隨著我國城鎮化的發展,農村與城市之間的差距不斷縮短,但在農村學校中,學生家長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無法在課后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輔導,更有一部分學生來自于單親家庭或是留守兒童,因為缺少家長的有效監督,很難自覺學習,所以在農村學校中,學困生還是比較多的,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在農村學校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有計劃、有目的地培養師生、生生的有效互動,使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和技巧,使學生的數學成績有所提高,從而提升小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的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1)師生互動:①引入直觀形象的多媒體,創設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因為數學內容比較抽象、枯燥,小學生因為自身愛玩、注意力難持久的性格特點,很容易對數學課產生厭倦。因此,創設一個將課本知識與生活現象聯系起來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形成基礎認知,再進行探究式學習,以此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進而提升了數學核心素養。②選擇適當的教學內容進行合作學習,當好學生合作學習的組織者,及時發現學生的失誤,提供必要的提示和糾正,及時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因為學生需要的不僅僅要知道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要知道為什么這樣做,所以,在學習重點、突破難點時,教師一般不把知識重點直接告訴學生,而是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小組交流討論,同時,互相監督記憶知識要點,學生對學到的知識理解得更深刻,掌握得更牢固。
(2)生生互動:建立良好的合作小組,根據學生的個性、認知水平、學習能力等差異,有意識地將不同層次的學生,按照一定比例進行分組,其目的是為了讓每個學生在合作過程中都有自我展示的機會。同學之間能夠“一幫一”,培養了學生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以及學生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教師也要參與其中,及時加以指導、點撥、及時給予肯定,讓學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和風氣。教師將教學內容轉換成學習模塊布置給每個學生并引領學生根據教師布置的任務,通過合作交流的方式完成,在相互合作過程中進一步提高學生對數學思想、方法的應用能力。
三、結語
本文對核心素養理念下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進行了探討,總而言之,教師首先應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保持先進的教學視野,注重教學反思,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去制定合適的教學方式,使他們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數學課堂教學中,為將來的數學學習夯實基礎。其次,設置課堂的有效互動,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形成學生良好的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翟小春.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J].新課程·中旬,2017(12).
[2]方曉明.基于核心素養理念下的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構建策略[J].數學大世界·上旬刊,2019(12).
責任編輯 ?李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