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文清



【摘要】素材型歷史課堂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如,教科書的文字和插圖以及歷史地圖冊之外,充分挖掘利用網絡資源,在課堂上有針對性地、多元化地呈現能提高課堂有效性以及有助于促進學生對課程內容理解的素材,如,視頻資源、漫畫資源、文學資源等。素材型歷史課堂能有效提升教學效果,拓展學生的歷史學科視野,是歷史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環。
【關鍵詞】高中歷史;歷史素材;多媒體教學;歷史課堂;歷史教學
《普通高中歷史新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曾強調:“重視學生在學習歷史時的情境融入,能夠讓學生產生‘身入其境之感,切身感受到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歷史人物產生某種想法或做法的原因。”可見,《新課標》要求歷史課堂不僅傳授歷史知識,學生在接受知識的過程中,更要切身體會和感知該時代的特征。這一點是憑借傳統“灌輸式”的教育無法達成的。由此可見,我們要提高歷史課堂的有效性和趣味性,一定要在素材的豐富度和廣度上下功夫,建立起自己的歷史資源庫,才能真正在課堂上讓學生“理解歷史,體味歷史”。
素材型課堂的構建,首先可以活躍課堂氣氛,使原本死氣沉沉的課堂變得精彩豐富,有效提升學生對歷史學科的興趣,以及認識歷史、理解歷史的能力,增進他們的學科知識,使其不需要通過“痛苦”的死記硬背,就能達到理解知識內容的效果。另外,素材型課堂更能促進教師成長,適應新課改的需求。新課改要求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這就需要教師要有新思想、新策略、新理念。這對教師的專業水平和專業素養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情境教學的實施有利于豐富教師的專業知識和提升教學能力。教師想要設置出合理生動的歷史情境,需要很多素材,這就要求教師的知識面要廣,積累的歷史資料要多。歷史教師必須要廣泛地閱讀各類書籍,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充實自己,才能在選取和運用素材時游刃有余。
一、歷史素材的分類
伴隨著科技的進步與資源的開放,歷史素材的類別越來越多樣豐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選擇的類型越來越多。一線教學中常用的歷史素材主要有以下幾類:
(一)文字型素材:文字型史料指以文字形式記錄的史實,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如,官修史書、民間私修史書、文書檔案、地方史志、傳記、譜牒、報刊、信箋、史學著作等。文字型史料是歷史學科最常見的素材類型,因其內容的廣泛性,適用于高中歷史所有模塊的課堂。
(二)音像類素材:音像素材包含音頻、視頻兩大內容。其中音頻主要為音樂、錄音;視頻主要為時政新聞、歷史題材影視劇、紀錄片、網絡視頻等。音像素材往往比文字素材更直觀、生動、有趣,通常能提升課堂的趣味性,使歷史課堂不至于過于死板。因此,非常受高中學生的歡迎,較常在歷史必修模塊三中使用。
(三)圖表類素材:圖表類素材包含歷史地圖、歷史人物圖、歷史事件圖、歷史文物圖、數據表格(餅狀、柱狀等)、歷史照片、歷史漫畫等。圖表類素材,尤其是歷史照片、歷史地圖等因其形象、生動、具體的特點,易于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利用歷史數據表格,則能讓學生對歷史內容的理解更為深刻。因此,歷史圖表是歷史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環節。
(四)新型素材:伴隨著科技的進步,VR博物館、歷史題材游戲也逐漸被許教老師應用在歷史課堂中。這種新型素材因為應用了先進科技,并且運用網絡技術,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并且使用了較為先進的科技。因此,比其它類型素材帶有更多的“酷炫”感,更能營造一種歷史浸入感,使歷史課堂兼具了娛樂性與教育性,這是其它類型素材所不具備的特點。
二、根據不同的課堂選擇不同的素材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貫徹素材型歷史課堂的理念,方能在教學效果上取得質的變化。而針對不同的必修模塊和知識內容,也應該便用不同的素材,以發揮素材的最大作用。由于中學歷史課本的內容編排較為緊湊,在同一課書中往往有不同的知識點,因此,在同一課堂中對多種素材進行運用,也是教師必須掌握的技巧。在利用多元素材的同時,結合教師的講解,學生對課堂的興趣會有所提高,學習的有效性也會相應提升。
(一)強邏輯性的知識點——圖表類素材
例如,在講解“小農經濟”這一知識點時,相比起枯燥乏味的文字說明,圖表更直觀地體現了小農經濟與生產力、生產關系變化之間的聯系。因此,在講解時,教師使用圖表型素材能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邏輯性較強的知識點。課后,學生也反饋這張圖表非常直觀、清楚,非常有助于理解課堂內容。可見,適當使用圖表類素材,有利于學生對強邏輯性的知識點的消化與記憶。
圖表型素材在“小農經濟”知識點的應用
利用圖表演示中國古代土地制度的發展演變
(二)強內容性的知識點——文字型素材
當知識點牽涉的內容較多時,為幫助學生理解該知識點的核心與重點,相比起追求形式上的新穎,筆者認為,更應該注重對具體內容的掌握。因此,說明性的文字型素材便是最好的選擇。如,在講解“百家爭鳴”相關內容時,教師使用了大量的文字素材,直觀地向學生展示了諸子百家的思想內涵,再輔之以教師講解,更能讓學生通過文字感悟春秋戰國時期不同學派的思想多樣性。
“百家爭鳴”知識點中文字素材的運用
(三)強感受性的知識點——圖片、音像型素材
在歷史教學中,除了強邏輯性的知識點、強內容性的知識點外,還有一些知識點需要學生沉浸式的感受與體悟,這一類知識點主要出現在文學藝術史中。為更好地讓學生體會當時的藝術風尚和人文景象,對這類知識點進行授課,筆者更多地使用圖片、音像型的素材,以達到“沉浸式”學習的效果。如,在講授“中國古代書畫和戲曲藝術”這一知識點時,可使用豐富的圖片、音頻素材,力圖以聲音、影像帶學生回到千年前的古代中國,帶他們領略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
《充滿魅力的書畫和戲曲藝術》一課使用的圖片素材
三、結語
由此可見,歷史課堂上運用廣泛的素材,能幫助學生建立起更明晰的知識體系,也能讓學生更直觀地感悟歷史、體會歷史。在素材型歷史課堂的推進中,我們明顯感到學生的學習熱情逐漸高漲,學習效果也在不斷提升。在使用多元素材豐富歷史課堂的過程中,我們也必須明確一個理念:素材作為一種教學工具和教學形式服務于教師的授課體系,其目的是更好地為教師服務,完成知識的講解與傳授,萬不可被素材牽著鼻子走,本末倒置,耽誤課堂。同時,教師要想恰當地引入多媒體素材,促進教學效果,首先要擺脫傳統教案的束縛,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和教學思路,在此基礎上才能準確地選擇多媒體素材和切入點,保證多媒體教學的課堂質量。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歷史新課程標準(2017年版)[S].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吳愛姣.豐富歷史課堂素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J].考試周刊,2013.
[3]張仙君.打造富有歷史味的課堂[J].歷史教學,2013(11).
[4]靳冬梅.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歷史素材應用分析[J].高中生學習,2014(2).
責任編輯 ?鐘春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