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蘭杰 戰盈
【摘要】大學英語教學以文章為藍本,通過講解文章的文化背景、語言知識點和開展主題思辨拓展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大學英語教學如何將語言知識的學習、技能的培養提高與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起來實現“課程思政”?筆者以“The Great Journey of Learning”為例,從詞句、段落和篇章三個層面介紹自己的做法,探討大學英語課程實現思政教育的途徑,以供借鑒。
【關鍵詞】思政;大學英語;途徑
【Abstract】Based on explaining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language knowledge points of articles and carrying out the activities such as the expansion of the theme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cultivat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English application ability. How to combine the cultiv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language learning skills with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Taking “The Great Journey of Learning” as an example, the author introduces her own practice from the three levels of words, sentences, paragraphs and chapters, and discusses the approaches to realiz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 English courses for reference.
【Key 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llege English; approaches
【作者簡介】李蘭杰(1985-),女,火箭軍工程大學,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與研究、翻譯理論與實踐;戰盈,火箭軍工程大學基礎部外語教研室。
一、課程思政的內涵
2016年12月,習近平出席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時指出,高校教育的根本問題在于“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而思想政治工作直接關系到這個根本問題,因此強調“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講話把“立德樹人”這項根本任務放在了教育的中心環節和核心位置,為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2020年5月,教育部頒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就課程思政的內涵給出如下解釋:“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就是要寓價值觀引導于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之中,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針對不同類別的教學課程和各種教學方式,都應該深入挖掘其中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在傳授知識方法和培養能力技巧的同時,對學生的三觀進行正確的引導。學生通過學習這些資源,不僅能豐富學識、增長見識,更好地掌握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而且能立德鑄魂、塑造品格,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樣才有可能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綱要》指出,課程思政的內容要“緊緊圍繞堅定學生理想信念,以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愛人民、愛集體為主線,圍繞政治認同、家國情懷、文化素養、憲法法治意識、道德修養等重點優化課程思政內容供給,系統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法治教育、勞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應讓學生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入開展憲法法治教育、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教育。
二、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教學設計
針對高校各專業課程如何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綱要》指出,要結合專業的分類開展課程思政教育。專業課程應該在樹立教學內容的基礎上,結合專業本身的課程特點、教學思路、教學設計和價值理念,深入挖掘與課程思政相關的元素,用恰當的方式有機融入課程教學中,實現課程教學與鑄魂育人的雙重效果。注重引導學生深刻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到自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結合大學英語的課程特點,從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塊出發,深入挖掘思政要素。思政元素包括時政特色和文化底蘊,在緊隨時代發展步伐、分析解讀國際形勢的時候,提供中國視角、講述中國故事,深入挖掘中國文化內涵要素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知識,弘揚中華文化精髓,幫助學生深刻理解新時期的使命格局,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和文化自信心,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培養家國情懷、創新意識和未來精神。另外,通過中西文化之間的對比剖析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增強文化自信,培養愛國主義精神。
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設計主要從三個層面展開:詞句層面、段落層面和篇章層面。詞句層面主要包括解釋詞句含義、運用新學單詞或句型進行造句或翻譯、補充相關歷史背景知識等;段落層面主要包括段落的寫作和翻譯;篇章層面主要從篇章的文化背景和文章主題實施教學。從這三個層面培養提升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增強文化素養的培育,增強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自信,培養愛國情懷。
三、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途徑
在深入理解課程思政內涵的基礎上,結合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教學設計,筆者以《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三版)第二冊第二單元“The Great Journey of Learning”為例,從詞句、段落和篇章三個層面介紹自己的做法,探討大學英語課程實現思政教育的途徑。
1.詞句層面。英語課程的學習離不開單詞和句子,單詞和句子的解析運用是英語語言學習的基本構成。在單詞的講解和句子的解析過程中,深入挖掘思政元素,補充相關的思政素材開展思政教育。
(1)解析單詞時補充與時政相關的用法。比如課文中出現“the world community of thoughts and actions”,以前學生見到的community的意思是“社區”,在這句話中可翻譯成“世界”。根據語境,這個詞還有其他釋義,筆者先讓學生試著英譯“人類命運共同體”,告訴學生可以用到community這個詞,最后解釋該說法對應的英文即為“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讓學生不僅充分理解community的含義,更能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2)運用單詞造句或翻譯句子時,選擇具有思政元素的素材。像練習fascinate的詞組或衍生詞時,筆者找到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國慶閱兵時的武器方隊,讓學生看圖造句,并給出“近年來,中國在脫貧方面取得的進步吸引了世界各國的關注”讓學生進行翻譯,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增強“四個自信”。
(3)解析英文句子時補充歷史文化知識。比如文中主人公因為文化水平低,最開始看到字典上的字時的感覺是“They might as well have been in Chinese” 。給學生解釋這句話的含義時,筆者回顧了英語成為世界通用語言的歷史背景,并向學生展示在世界各地成立的孔子學院和外國的中文學習熱,通過跨文化對比培養學習英語的信心,增強對中國文化的自信。
2.段落層面。在段落方面,筆者的做法是讓學生仿寫文中段落或準備與主題相關的漢語資料讓學生進行翻譯,在寫作主題和翻譯資料的選擇上,有意涵蓋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提升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同時,實現立德鑄魂的效果。(1)仿寫。本文第一段用五句話簡短介紹了主人公的生平,簡單句復雜句搭配,長短句結合,重點突出,主要介紹人物的典范,所以筆者安排學生參照課文進行仿寫,題目是“筆者心中的榜樣”,鼓勵學生以中國英雄模范人物為榜樣,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文化自信心。(2)翻譯。大學英語教材中西方元素特別多,達到了將西方文化“引進來”拓寬國際視野的目的,但這遠遠不夠。大學生學習外語的主要目的是能夠更好地進行國際合作與交流,這種傳播應該是雙向的。通過漢譯英的翻譯練習,既可以鍛煉學生語言方面的翻譯技能,又可以通過解讀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并進行翻譯,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促進中國文化“走出去”在世界廣泛傳播。
3.篇章層面。大學英語教材中所選用的文章,作者基本上都是以英語為母語的人,這樣才能更好地進行語言和技能的學習。閱讀外國人寫的外國事,同時通過跨文化對比從文化背景和文章主題兩個方面著手,提高“四個自信”,增強愛國情懷。
(1)從文化背景入手。這篇文章介紹了美國一位非裔民權活動領袖馬爾科姆·艾克斯的學習之旅。但要理解人物的成長,必須了解其生活背景,這就不可避免地涉及美國的種族問題。在介紹美國的種族情況后,筆者詢問學生中國有無類似的狀況,讓他們搜集資料或根據親身經歷總結中國對待少數民族的做法,讓學生通過跨文化對比剖析培養他們的思辨能力,增強民族自豪感,提高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
(2)從文章主題入手。馬爾科姆·艾克斯在監獄里通過孜孜不倦地抄寫字典、高聲朗讀和寫日記等方式,最終成為作家和演說家,從而改變了自己的一生。除了提醒學生向他學習語言習得的方法,還引導學生思考他的做法用哪些中國名言警句等來概括。學生想到了很多,比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知識改變命運”。然后與學生一起欣賞這些凝練的句子,并選擇幾句翻譯成英語讓學生記錄。此外,還鼓勵學生查找收集中國自學成才的例子,結合前面提到的段落仿寫,深入挖掘中國文化內涵要素,弘揚中國文化,最終寫成一篇作文。
四、結語
大學英語開展課程思政,是對新時期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和《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及時回應和貫徹實施。結合課程特點和教學內容,設定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教學設計,從詞句、段落和篇章三個層面,探索符合大學英語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塊的實施途徑,必然有利于增強傳授知識技能與立德樹人有機融合的教學效果,實現語言能力綜合素養與立德鑄魂工作齊頭并進的局面。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出席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OL].http://www.mod.gov.cn/leaders/2016-12/08/content_4766073.htm, 2021/01/20.
[2]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OL].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2021/01/26.
[3]高德毅,宗愛東.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從戰略高度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J].中國高等教育,2017(1):43-46.
[4]李清霞,田文杰,陳彩霞.“為戰育人”背景下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探索與實踐[J].海外英語,2020(11):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