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仲基 徐岸峰

摘 ? ?要:后疫情時代,混合式教學模式將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新常態,然而混合式教學評價的數據來源多樣、數據結構各異、數據類型復雜,構建科學合理可靠的混合式教學效果評價體系尤其重要。文章在對混合式教學效果評價研究現狀評述的基礎上,從評價原則、評價主體、評價內容、評價結果四方面提出混合式教學效果評價體系,并設計評價指標、打分規則和量化方法,提出評價體系的應用策略,旨在為混合式教學效果評價提供理論支撐和實踐指導。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評價;多源異構數據
中圖分類號:G642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2-4107(2021)08-0061-02
后疫情時代,面對面講授式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在線學習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將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新常態。由于這種教學模式重構了教學設計和教學組織活動,因此對其教學效果的評價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然而對于這種全新模式的教學效果,各方尚未形成一致結論,根本原因在于混合式教學評價主體、數據來源、數據形式等與傳統教學評價相比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教師、學生多個主體和線上、線下、課前、課后等多個教學環節都形成了對教學效果評價有益的數據,如何有效整合這些來自不同主體、多個教學環節的數據成為評價混合式教學效果亟需解決的關鍵問題。
一、混合式教學效果評價的研究評述
第一,在混合式教學效果評價的影響因素方面,混合式教學的實施效果受到學習動機、同伴交互、課程結構、教師反饋等重要因素的影響,使用學生滿意度指標來衡量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接受度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1],然而評價更應指向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方式的改進,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行為、態度和學習成果評價。
第二,在混合式教學效果評價方式研究方面,傳統的學習評價主要是考查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而混合式教學涉及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及互動能力的培養,傳統的評價方式不能對其進行全面的評價[2],雖然有學者提出混合式教學效果的評價方式應該更加突出過程性,并依據線上和線下學習行為記錄,隨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以便及時調整學習行為和教學安排[3],但是針對混合式教學效果評價方法的研究不多。
第三,在混合式教學效果評價指標體系研究方面,混合式教學效果評價指標選擇首先要遵循全面性原則,注重過程與結果的結合,堅持評價主體多元化原則,為此,線上課程時間長度、線上作業質量、線下參與度等指標都被用于評價混合式教學效果[4-5]。
綜上所述,雖然混合式教學效果評價中已經開始運用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線上評價與線下評價相結合的方法,但尚未構建基于多源異構數據的混合式教學效果評價體系,有待進一步研究。
二、基于多源異構數據的混合式教學效果評價體系構建
混合式教學融合了線上教學的便捷性和線下教學的交互性,在教學實施過程中,產生了比傳統線下教學更多的客觀數據,只有充分利用這些數據,并結合教師主觀判斷,才能更好地評價混合式教學效果。因此,應從評價原則、評價主體、評價內容和評價結果四個方面,構建基于多源異構數據的混合式教學效果評價體系。
(一)評價原則
開展混合式教學時,線上和線下產生了多種類型的數據,數據類型多樣、結構不統一、形式不一致。為此,基于多源異構數據的混合式教學效果評價必須堅持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相結合、定性和定量相結合、教師評價和學生評價相結合的基本原則。
(二)評價主體
以教師為單一評價主體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混合式教學效果評價必須鼓勵學生參與,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形成教師評價和學生評價相互補充的評價主體系統。
(三)評價內容
混合式教學強調由“注重學習結果”轉向“注重學習過程”,因此混合式教學效果評價內容必須同時包含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并對不同維度下的具體指標進行綜合評價。
(四)評價結果
制定符合數據規律的打分規則,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形成對學生學習效果的最終評價結果。
表1設計了基于多源異構數據的混合式教學效果指標體系、打分規則和具體的量化方法。
三、混合式教學效果評價體系的應用策略
(一)評價指標體系應用
每門課程在混合式教學實施過程中可以根據具體的教學設計,篩選符合課程教學特點的評價指標體系,如可以將出勤率、課堂活躍度、學習筆記等指標納入過程評價的二級指標,指標權重的設計建議教師根據教學需要自行調整,一般采用平均權重。
(二)評價指標打分規則應用
由于各類指標的數據量綱不一致,在指標打分中建議使用表1設計的等級排序打分方法,因為使用相對數值排序代替絕對數值排序有效避免了多源異構數據之間無法比較的問題,但在具體應用中需要結合課程特點對打分規則的描述進行優化。
(三)量化方法應用
建議使用表1中設計的量化方法,除此之外,還有最大和最小值、三角模糊數等更加精確的指標量化方法,但其可操作性不強,極易造成計算程序繁雜,增加了教師和學生的額外負擔。
(四)評價主體選擇
混合式教學效果評價更加注重對學習過程的監督與評價,建議在實際教學評價中更多地加入學生評價,包括學生自評和學生互評,尤其重視對學生評價的反饋,更好地改進混合式教學設計。
(五)評價結果應用
建議對兩個維度及所有二級指標進行分類分析,同時進行整體指標體系結構性分析,對于得分偏低的維度指標和二級指標,尋找問題產生原因,進行教學設計優化。
文章構建了基于多源異構數據的混合式教學效果評價體系,設計了具體的指標、打分規則和量化方法,提出了評價體系應用策略。一方面為混合式教學效果評價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另一方面為教學評價的實際操作提供了可行的策略,未來應根據具體課程的實踐效果進一步優化評價流程。
參考文獻:
[1]李曉文.翻轉課堂的學生滿意度評價研究[J].高教發展與評估,2015,31(3):98-105;116.
[2]鄭靜.國內高校混合式教學現狀調查與分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8,36(12):44-48.
[3]譚偉,顧小清.面向開放教育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及效果評估指標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9(2):126-130.
[4]馮曉英,王瑞雪,吳怡君.國內外混合式教學研究現狀述評——基于混合式教學的分析框架[J].遠程教育雜志,2018,36(3):13-24.
[5]徐震,楊蕾,方國賢.基于MOOC的混合式高校課程教學方案設計[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5):58-60.
編輯∕丁俊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