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勝
摘?要:《道德與法治》是現階段小學教學實踐中的一門重要課程,一方面是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另一方面是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通過對小學生進行思想道德品質和法治意識的培養,同時加以恰當地引導,這樣,小學生德育工作開展的效果會更加有效。在《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分析研究有效的教學方法并積極地推進該方法,這對于教學實效提升幫助巨大。而道德敘事法在現階段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實踐中進行應用有不錯的效果,所以文章具體分析該方法的應用實踐,旨在為教學提供幫助與指導。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道德敘事法;路徑
一、 引言
在小學教學實踐中,不僅要強調專業基礎知識的教學,更要重視學生思想品質培養和法治意識培養,所以對相應的課程多加關注,積極地討論課程的開展方式等有突出的現實意義。基于小學生教學實踐做分析可知,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限,所接觸的社會實踐內容也十分有限,所以律法上的相關內容或者是基于思想道德品質的一些大道理,學生難以準確地理解,因此為了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應的內容,需要尋求更加簡單、直觀的方式。道德敘事法滿足《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直觀、簡單等要求,具有不錯的教學實踐效果,所以分析研究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道德敘事法的具體路徑有突出的現實價值。
二、 道德敘事法概述
要分析道德敘事法在《道德與法治》教學實踐中的運用路徑,首先需要明確什么是道德敘事法。用最通俗的話來講,所謂的道德敘事法具體指的是在小學生德育教學實踐中,教師借助口頭表達或者是書面語言的方式,將具有道德性的故事或者是生活中的小場景敘述給學生,使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品德形成與發展的教學方法。就道德敘事法的具體實施來看,其能夠對教學內容進行補充和豐富,從而使學生對道德行為等有更加直觀的認知與理解,這種情況對于加深學生的具體印象來講有重要的價值。簡單來講,道德敘事法在現階段的小學生道德教育實踐中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因此,充分運用道德敘事法于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能讓學生感同身受地理解道德內容,提高道德認知,做出正確的道德判斷,從而使學生身體力行地進行道德實踐。
三、 道德敘事法應用的突出價值
道德敘事法在《道德與法治》教學實踐中的利用有突出的現實價值。就具體分析來看,其價值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是道德敘事法的應用實現了《道德與法治》教學課程內容的豐富。在《道德與法治》教學實踐中,教材中涉及的文字內容過于單薄,所以學生在理解文字內容以及文字所蘊含的思想道德內容時會有一定的困難。道德敘事法強調的是小故事或者是生活中場景的描述,具有明顯的形象性,基于故事或者是場景中不同人物的表現以及行動,學生對相應內容會有基本的認知,此時配合教師的解讀,學生對道德行為或者是法治觀念的理解會更加地深刻。簡單來講,道德敘事法的具體使用使得課程單薄性明顯減弱,教學實踐效果更加的理想。
其次是道德敘事法的應用能夠更好地實現《道德與法治》教學的課堂互動。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通過道德敘事法的具體利用實現故事解讀與分析,讓學生對良好的道德品質有所理解。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教師讓學生進行身邊的人或事總結,并對同學進行分享,且在分享的過程中闡述對故事中人物的基本看法。通過這樣的方法,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顯著加強,學生也可以實現舉一反三,這樣一來,《道德與法治》綜合教學實踐效果獲得顯著地提升。
最后是道德敘事法的具體利用突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束縛,這對于當前的課程改革等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對于校本課程開發等也有顯著的價值。基于教學實踐可知,受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束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設計有固定的程式,學生在課堂中也多處于被動狀態,這樣的教學模式對于“教學相長”的實現來講非常不利,所以需要強調教學模式的改變。在教學改革和課程改革的大環境下,道德敘事法的具體利用幫助實現教改與課改,這于當前階段的教學創新幫助巨大。
四、 道德敘事法的運用路徑分析
基于上文的具體分析可知,在《道德與法治》教學實踐中,道德敘事法的具體利用有突出的現實價值,所以積極的強調道德敘事法的教學應用有突出的價值。基于此,明確道德敘事法的應用途徑,掌握該方法的專業應用技巧,這于道德敘事法的價值發揮有突出的現實價值。就現階段的總結來看,道德敘事法在《道德與法治》的具體教學應用主要表現在如下三個方面。
(一)在課堂導入實踐中的應用
道德敘事法在課堂導入階段的應用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有非常顯著的作用。基于教學實踐分析可知,學生對學科的興趣濃度決定著其在學習實踐中的積極性和參與度,如果學生感覺課程無趣,那么其學習的熱情會顯著下降,其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也會明顯地減弱。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減弱使得課堂氛圍弱化,在這樣的環境中,教師的教學熱情和積極性也會受到影響,師生之間的這種不良影響導致課程整體氛圍進一步下降,這對于最終的教學效果提升來講非常不利,所以在實踐中,基于課堂導入對學生的學習熱情進行調動有非常突出的現實價值。利用道德敘事法在教學開始的時候引入生動形象的小故事,激發學生對課堂的興趣,這對于活躍課堂氣氛來講有突出的意義。
以小學四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教學為例進行分析,在“說話要算數”這節課的具體教學中,教師利用小故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具體的故事內容為: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她的兒子哭鬧著也要跟著去集市。曾子妻子面對哭鬧的兒子,對他說“等我從集市上回來為你殺一頭豬。”妻子從集市上回來之后看到曾子準備殺豬,連忙阻止,并說殺豬只是哄小孩的一種方法,當不得真。曾子說小孩子不知道是和父母鬧著玩的,而且小孩子的言行都是從父母身上學來的,如果父母不能以身作,就無法教好小孩子,于是就殺了豬把它煮了。在這個小故事講完之后,教師提出如下的幾個問題:(1)曾子為什么要殺豬?(2)信守承諾有什么重要的價值?(3)在生活中你遇到過沒有信守承諾的事情嗎,簡單地談一談。小學生對于故事的興趣濃度是比較高的,這樣的小故事迅速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小故事后面的問題一方面將學生引入了課堂教學內容,另一方面讓學生聯系自身,這實現了課堂內容和生活的有效連接,這樣一來,學生能夠用課堂所學分析生活實踐中的具體內容,其對誠信的價值認知會更加地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