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少盈
摘 要:時代飛速發展,國際間的交流日益頻繁,英語聽說能力成為學生應對未來工作、生活不可缺少的能力之一。教師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要高度認識到英語聽說能力的重要性,并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積極探索和實踐新型教學方法,努力提高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英語;聽說教學
一、 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構成要素
英語是一門語言工具,初中英語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從工具性、人文性兩個方面著手,不僅要讓學生獲得基礎的、必備的英語技能和知識,還要讓學生熟練地應用英語技能和知識。因此,我們可以很清晰地分析出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四個構成要素。
(一)語言能力
從本質上說,初中英語的語言能力就是學生理解英語,用英語表達想法的能力,這主要體現在英語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兩個方面,它涉及對英語句式結構的使用,相關題材口語流利表達,各種文體書面用語正確運用等等。
(二)文化品格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學生學習英語時,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滲透相關的文化現象、情感態度和科學價值觀念,并與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進行比較,使學生形成全面的、立場堅定的文化觀念和辨識力。
(三)思維品質
想法決定行動,學生對英語的偏好程度決定了他們學習英語的動機。中學英語教師應結合英語語言特點、學習特點,對中學生的學習習慣、心理因素等進行綜合分析,使學生的英語思維、學習習慣進一步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從而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運用英語,形成終身學習的好習慣。
(四)學習能力
興趣在英語學習中起著推動作用,學生主動地學習英語對提高英語學習能力具有重要意義。但學生學習英語的方法不同,效果是有分層的。在教學中,教師應找出不同層次學生學習英語的方法和途徑,幫助學生樹立自信,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意識,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
二、 初中英語聽說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語言環境
我們的母語是漢語,學生日常交流使用的也都是漢語,只有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才會接觸到英語交流,可以說學生英語聽說訓練缺少必要的語言環境。而要提高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必不可少的因素就是合適的語言環境,學生在習得英語聽說知識和技能后,只有加強實踐和應用才能內化為英語聽說能力,缺乏語言環境成為了學生聽說訓練的困境。
(二)教學資源和模式有限
初中英語教材是教學的參照和基礎,但也限制了教師、學生聽說教學的發揮。由于教學資源缺乏,導致教師課堂實踐單一,于是教師只能狠抓教材,在課堂中重復同一種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小組活動、對話交流中把教材上的內容反復訓練,這就造成一部分學生產生了懈怠心理。另外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不主動參加這樣的聽說課堂活動,更造成了學生學習英語聽說熱情的降低。
(三)學生聽說水平存在差異
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自不同的小學,家庭教育情況也不盡相同,有些學生很早就開始學習英語,而有些學生對英語根本就不感興趣,這就造成了初中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接受能力出現很大的差異,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各有不同。基礎薄弱的學生受制于英語基礎知識的不牢固,課堂聽說訓練參與度低;基礎較好的學生急于表現自己,不給其他同學機會。這樣學生英語聽說能力的差異會進一步加大。
(四)學生學習興趣不高
初中生面臨中考的壓力,英語又是比較重要的一門課程,這導致學生學習英語就是為了最終的考試成績,應付考試造成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另外,為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擴大課堂容量,教師采用固定、單一的教學模式,也使學生英語學習興趣急劇下降,甚至完全喪失興趣。知識量大、學習難度大,聽說訓練就會出現聽不懂、說不出的現象,進一步加劇了學生學習興趣的降低。
三、 優化初中英語聽說課教學情境
(一)創設語境
傳統的英語教學情境創設時,英語教師受到教學條件的限制,只能使用簡單的實物或者語言描述來創設活動情境,素材的主要來源也是教材和日常生活經驗。隨著教育的不斷發展,硬件設施尤其是多媒體輔助教學設施的完善,課堂教學情境創設越來越多樣化,語境素材來源也越來越廣泛。例如仁愛版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Keeping healthy》,這個單元展示了生活中常見的各種疾病。
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找一些關于疾病的英文視頻或科教片,讓學生在看完后結合教材上的疾病詞匯和情態動詞說出自己看到的內容,并給出治療疾病的建議。這樣一來,學生即聽到了不同于教材的英語素材,又能按照自己的理解嘗試使用所學英語知識點表達自己的想法,可謂一舉兩得。
(二)內容切合目標
情境是服務于課堂教學的,是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動機,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運用所學的英語知識,進而提升教學效率。因此教學情境的創設必須切合教學目標,學生練習的內容要與教材內容一致。例如,在《Keeping healthy》單元教學中,涉及飲食健康問題,飲食是每個家庭都面臨的問題,但是由于家庭習慣不同,飲食內容也不一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談一下自己和家人的飲食構成,利用教材中出現的食物詞匯,借助教材中所學的表達健康的句型,讓學生對自己的家庭飲食習慣的好壞進行闡述。
(三)豐富情境類型
英語課堂教學的主體是學生,豐富的情境教學能夠激發學生從不同視角構建知識體系。初中英語課堂上的教學情境類型比較豐富,問題情境、想象情境、活動情境等等不一而足,這些情景使用時要根據課堂教學內容的不同進行選擇,讓情境更符合學生的心理。例如,在《Keeping healthy》一單元教學時,每個人的喜好是不同的,他們對于事物的喜愛程度也是不同的,那么教師就可以把吸煙、喝酒對健康的不利影響作為討論的主題,讓學生來討論它們對健康的影響。初中生好勝心是比較重的,他們會費盡心思地找到支撐自己觀點的論據,并嘗試用文中學到的英語句子表達出來,而為了反駁對方的觀點,又必須認真地聽才能更好地抓住對方的漏洞進行反駁,無形中也鍛煉了學生的聽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