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廣剛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也應在信息技術的推動下,創新教學方式,提升課堂質量。本篇文章主要針對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展開簡單的討論。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應用
一、 引言
新穎的信息技術為小學數學的教學方法提供更多選擇,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夠選擇更豐富的教學手段,信息技術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對數學的熱愛。因此,對小學數學課堂中信息技術應用展開深入研究已勢在必行。
二、 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作用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信息技術通過各種新穎的形式開發了小學生的大腦,讓學生以一種嶄新的視角面對數學。例如,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會用到基本的數學計算,而信息技術就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引入小學生喜歡觀看的動畫片,利用動畫片傳遞老師的教授內容,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相關計算技巧。將動畫片與數學知識相融合,能夠很快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熱愛數學,只有從小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強烈情感,才能保證日后逐漸復雜的數學知識的優質學習效果。信息技術能夠使枯燥抽象的數學知識轉變成一種生動形象,更易于學生接受的內容。
(二)優化小學數學課堂
由于小學生并沒有很強的自制能力,在上課過程中,還需要數學老師實施監督,才能保證學生的學習質量。通過信息技術能夠給學生提供適度的放松,在信息技術運用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切換學習頻道,由枯燥難懂的數學知識,轉變為快樂的信息化模式授課。學生在利用信息技術授課的過程中,能夠和周圍的同學充分交流所學的知識內容,彌補不足,實現同學之間的互幫互助。
(三)增強師生互動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利用信息技術能夠將學生學習數學的模式由被動轉變為主動,學生實現了課堂中的自主學習,增加了與老師的互動,有效的互動效果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質量。教師利用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教學模式進行授課,使得數學課堂更加的靈活自由,加強了課堂中師生之間的交流,為和諧共處的師生關系的構建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四)促進學生發現知識
學生在學習相關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會形成一定的思考,利用信息技術能夠挖掘學生的思維潛力,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學生能夠自主地發現知識,探索知識,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大膽地構想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小學生并不具備成熟的空間想象能力,數學課堂中提供的各種立體圖片,能夠在學生大腦中迅速建立起立體感,讓學生自發地去探索空間中的立體感,從而培養自己的空間想象能力。
三、 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舉措
(一)課堂導讀,動畫呈現
小學生在剛接觸數學知識時,很可能因數學的深奧陷入迷茫,進而失去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課堂導讀階段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愛上數學。而動畫是小學生最愛的傳播形式,將動畫引入在小學數學課堂導讀中,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還能活躍學生思維,促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課堂中去。動畫的生動形象、趣味性也能為數學增添幾分趣味。比如在學習人教版一年級《認識圖形》時,教師可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在課堂導讀時插播“認識圖形Flash動畫”。動畫中不僅有色彩鮮艷的各種圖形,對于圖形的介紹也十分詳細。紅色的正方形和兄弟們擁抱,就變成了紅色的正方體;黃色的長方形和兄弟們手牽手,又變成了黃色的長方體……學生在觀看圖形動畫時,興致盎然。短短五分鐘的動畫呈現,學生就能念出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等的名稱與特點。動畫呈現加深了學生對于圖形的認識與理解,激發了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再比如在學習人教版二年級《圖形的運動》時,教師可在課堂導讀階段導入五分鐘的動畫介紹,學生通過觀看動畫,對比幾幅色彩鮮艷的樹葉、蜜蜂圖形,能很快“找不同”,說清哪只蜜蜂在移動,哪只蜜蜂在旋轉……利用動畫呈現介入課堂導讀,吸引了小學生眼球,學生在觀察對比中,能進一步感知到所學內容和知識點,極大地鍛煉了學生的數學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動畫是深受小學生喜愛的動態視頻,在課堂導讀階段導入動畫,能夠吸引學生的眼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引發學生對數學知識點的探索,進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豐富教學內容。
(二)概念解讀,白板演示
概念是指對感知對象的本質特點進行抽象的概括和理解,而數學概念是數學學習的基礎,關系著數學思維的形成與后期數學課程的學習和理解。概念學習能鍛煉學生的分析、歸納總結能力,所以教師在對數學進行概念解讀時,應創新教學方式,利用信息技術,引入白板演示。利用白板將概念的關鍵點直接地呈現給學生,并通過白板形象生動地解析概念,使學生能理解記憶概念。比如在學習《圖形的運動》中,關于“平移、旋轉、軸對稱”的相關知識時,涉及了平移概念、旋轉概念、軸對稱概念,學生在剛接觸時,很可能因為不愿記憶或記憶錯誤等原因,導致圖形運動知識學習效果較差,影響學習進程和課堂教學質量。而這時教師即可利用白板演示來引導學生思維,掃清學習障礙。比如教師可將平移、旋轉、軸對稱的相關概念寫到電子白板上,教師再利用白板對平移做進一步解析。白板上出現了一條可愛的色彩斑斕的小魚,教師點擊白板,隨后距離小魚5cm的地方,出現另一條一模一樣的小魚。教師詢問這兩條小魚有什么不同,學生經過思考后回答一模一樣。教師再次點擊白板,白板上清晰展示了兩條小魚的運動軌跡,旁邊則出現“平移”兩個大字。教師即可解讀平移的具體概念:“平移指不改變圖形的形狀大小和方向。”學生通過白板演示,很快就能了解到平移的概念。這時教師即可采用同樣的方法,在平移一側展示旋轉、軸對稱的概念解析,通過三者間的差異對比,學生也能更加直觀清晰地了解相關概念,進而記憶理解概念。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關概念很多,教師可以對相關概念做一個歸納總結,利用網絡信息技術,通過圖片、動畫、白板等教學輔助工具,分解概念,使學生能夠更加簡單地記憶概念,進而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