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娟
摘 要:在新課程標準中素質教育是核心,其主要的內容就是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培養。而在綜合素質中,科學素養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內容,尤其是對于生物這門自然學科而言更是核心內容,因為只有學生形成了良好的科學素養,才可以有效地促進科研精神的形成,并且強化學生的相關思維能力。當然在具體的操作中還是存在很多的問題,這些問題目前已經成為很多高中生物教師不斷研究的問題。文章以人教版生物教材為例,主要針對高中生物教學中的科學素質教育實踐進行探究,希望可以有效地提高高中生物教學中科學素養的培養效果,為推動高中生物教學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高中生物;科學素養教育;教學實踐策略
高中生物內容的抽象性和理論性比較強,同時其實踐性也是非常強的,雖然很多實踐的內容,學生在理解的過程中存在很多的障礙,但是如果沒有實踐性的內容,學生的理解難度會加大。所以,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注重學生理論知識的教學,而且還需要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進而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為學生進行深度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現代教育的理念是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培養,所以教師對于學生的教育不能僅局限在知識和技能的教學中,而且還需要進行學生科學精神以及相關思維的培養,尤其是對于生物這門自然學科來講,還需要培養其社會責任感,避免學生在相關理論和技術應用中,對人類的生存造成大的傷害。所以,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中,應該強化這方面的知識教學內容,并且積極地進行教學觀念的轉變,提高相關教學方法的應用效果。
一、 科學素質教育現狀
(一)教師觀念落后
雖然現在新課程改革已經深入進行,但是很多高中生物教師的教學理念卻依舊跟不上新的教學形勢,而且很多教師對于素質教育的理解并不是很到位,他們雖然進行了教學模式的轉變,但是整個教學模式卻非常的單一,很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的激發。甚至一些年齡較大的教師根本不理會素質教育的落實,在具體的教學中依舊采用落后的教學模式,課堂中以教師為中心,這使得學生的生物學習興趣下降,不但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也影響了學生的科學素養的培育。同時,在傳統的教學中,理論教學是最為主要的內容,而學生綜合素質培養以及實踐內容教學很少,而且教師并沒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因此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根本就沒有多少效用。還有一些教師雖然認可素質教育,但是卻忽略了實踐教學的內容,甚至一部分教師認為實驗教學的效果并不好,而且還浪費時間。
(二)教師專業能力欠缺
素質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對學生的多方面素質進行培養,這對于教師的專業素養要求就比較高了,尤其是在學生的科學素養培養中,如果高中生物教師不具備相應的教學手段以及能力,那么起到的效果會非常差。而且要想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首先就需要讓學生對生物產生探究和學習的興趣,并且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樣才可以讓學生跟上教師的教學節奏中,繼而促進學生對于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此外,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組織者,如果其不具備良好的知識儲備以及相關素質,那么在引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帶偏學生的情況,嚴重影響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發展。
(三)教師職業倦怠嚴重
高中的教學壓力是非常大的,素質教育又提高了學生的培養要求,這就需要教師付出更多的精力,因此一些教師就會產生職業倦怠的現象。主要的體現就是,教師在教學中很難體會到成就感,工作熱情比較低,并且情緒非常不穩定。
二、 教學實踐策略
(一)注重知識教學
高中生物的教學可以分為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就是基礎知識的教學。簡單來講,就是讓學生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并且形成良好的科學素養,在生活中可以準確地對某種事物的發生作出判斷,避免因一些錯誤的說法影響其生活以及安全,整個內容包括知識的應用以及提出的背景、變化等內容。第二個方面就是讓學生形成生物認知意識。簡單地來講,就是讓學生進行生物知識的利用,創造新的生物知識,并且讓學生形成生物探索的好奇心。當然學生還需要形成良好的科學態度,這樣學生的生物認知才會提升,促進生物科技發展的同時,也造福于社會。
比如,在細胞相關知識的教學中,教師首先需要讓學生對細胞的重要性以及其背景等進行了解,而且還需要讓學生掌握任何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科學知識,這有助于促進學生對于生命的認知,進而形成愛護生命以及尊重生命的意識。然后在這個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細胞進行探究,對細胞進行分類并且明確各種細胞的功效,隨著學生對于細胞理解的加深,這會提高學生的知識結構。當然,這個知識結構是統一結構,是學生所有知識的集合,而不是生物知識的集合,這對于促進學生生活經驗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以細胞分裂為例,學生在學完這一個章節之后,對于生長會有一個重新的認知,微觀的認知會讓學生的宏觀認知更為完善,有助于學生整體性思維的形成。
最后,教師需要讓學生形成一個統一的概念,此時學生的探究欲望以及興趣已經得到了很好的提升,這對于學生未來從事生物領域工作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畢竟對于高中生來講,高中的學習興趣是其選擇相關職業的一個重要參考。
(二)注重探究過程
學生良好科學素養的培育需要遵循科學的理念以及相關的邏輯,這樣才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的形成和培養。高中生物作為自然科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是遵循科學邏輯的,因此,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應該以探究形式來開展教學,這樣學生的培養目標會更為準確,進而促進學生相關素質的形成和促進。畢竟探究的過程就是思考的過程,而思考的過程則是相關知識整合的過程,當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知識的整合,那么其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會非常的強烈。在這個背景下,教師強化知識的趣味性,這可以使得學生的探究效果更好,進而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培養效率。
當然,在具體的應用中還要注意一些問題。首先,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是非常重要的,而且相關探究的課程需要以學生的興趣為基礎,這可以滿足學生的求知欲,進而提升其科學素養。其次,在進行探究培養的過程中,不能僅僅針對學生的科學素養進行培養,還需要對學生的合作能力、交流表達能力以及科學精神、思維等進行培養,這樣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的提升才可以更為有效。最后,教師還需要讓學生學習相關的探討方法和技巧,只有這樣,學生才可以在探究中更接近事物的本質,進而促進其興趣和探究欲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