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萍
摘 要:在初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語言表達能力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都有較大的幫助。學會如何表達才能更好地學習怎樣與他人進行交流和溝通。初中生區別于小學生,褪去了自身的稚嫩,正處在思想不斷成長進步的階段,需要老師用合理有效的方式進行正確引導。要傳遞正確的價值觀,并且傳遞敢于表達和表現自己的勇氣和自信,而初中語文正是同學們學習表達能力的有效途徑。因此,語文老師要負起自身責任,在語文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幫助同學們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表達能力;教學方法;有效措施
一、 引言
語言表達能力在人發展的過程中尤為重要,每個個體在與他人進行思想語言情感的溝通過程中都離不開表達,表達能力的提升也是人才培養的重要手段。初中生處在人生起步階段,不斷接觸外部環境,學習知識、學習表達的方法,有利于初中學生全面的、高素質的發展。初中語文作為語言學習的重要科目,通過不斷地積累知識,閱讀其他作者的文章,對學習和提升表達能力也十分關鍵。初中語文教師同樣要把表達能力作為重點的教學目標,不能一味追求成績,要讓學生全面發展。
二、 語文教學中學生表達能力薄弱的原因
(一)老師教學的側重點不在表達能力上
教育改革多年來,雖然一直在提倡素質教育、全面發展,一些地區還提出快樂學堂的理念等,但是在中國教育人才選拔的過程中,一直不能脫離應試教育的束縛,像枷鎖一樣捆綁著學校、老師、學生,甚至是家長,對于學生而言,成績才能說明一切問題。老師在課堂中強調最多的事情一定是考試重點、提升成績,老師背負著學校的升學率及學生的前程問題,雙重壓力下老師的教學側重點一定在如何提升學生的成績上,就會忽略對初中生的表達能力提升問題的關注。在壓力面前,初中語文課堂的學習知識都會以老師為主,古詩詞文言文重在積累,是提升學生文化底蘊、繼承傳播傳統文化的載體,可是在應試教育面前,古詩詞和文言文的教學失去了樂趣,不再追尋詩人和作者意境下的完美表達,情感交融,而是側重于課堂聽寫,考試空格中答題的質量,這也讓教學發生了一些質的改變。學校會以成績最好的班級作為優秀班級重點培養,會將教學成績最突出的老師作為優秀老師代表,對其進行鼓勵和表彰,這也從側面“鼓勵”了重視成績不重視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
(二)學生自身沒有意識到提升表達能力的意義
很多學生在父母及老師的壓力下喪失了許多本來屬于這個階段孩子應該擁有的天性和活躍,在很多學生家長的眼中課外興趣班就是數理化、英語、語文的另一個學習場所,學生愛好的許多事情都被當作“不務正業”來處理。家長強勢的支配和教育下使得很多孩子只學會了盲目順從,學會了乖乖聽話,也習慣于服從家長的安排,甚至忘記怎樣反抗在自己身上發生的不平等的對待。這也使一些孩子的內心變得內向隱忍不善于表達抒發自身的情感。老師及家長的雙重“打壓”使學生自身沒有認識到表達能力的重要性,沒有認識到表達能力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及長遠發展的關鍵性,也就不會過多關注表達能力應該如何去練習,以及如何提升自身的表達能力等問題。因此對表達能力認知的缺乏是導致學生表達能力薄弱的一個關鍵性的原因。
三、 提升語文教學中學生能力表達的措施
(一)老師應加強興趣引導,讓學生愛上課堂、敢于表達
拋開應試教育的弊端,如何讓學生愛上表達、善于表達,增強表達能力?首先一點,老師應讓學生感受到課堂魅力,激發興趣,用興趣進行引導指引學生能夠加強學習學會表達。
以文言文為例,只有激發同學們對文言文的興趣,保持充足的學習熱情,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讓同學們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如果同學們在課堂教學中對文言文的教學內容感到枯燥乏味,提不起興趣,這樣老師在講課的過程中體會不到學生們的熱情,課堂的學習效率就會下降。同學們就不會去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樣教學模式就會又回到傳統中,不利于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表達能力的提升。因此老師在前期備課的過程中,一定要充分準備,最大可能地調動同學們的積極性。
比如,在講到《岳陽樓記》這一課時,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施為大家播放有關文言文中提到的地點和美麗風景,讓同學們理解巴陵郡的美景為什么都在洞庭湖上,岳陽樓又呈現出一幅怎樣浩浩蕩蕩的壯觀景象。讓同學們感受作者的心境,在如此雄壯的景觀中是如何發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感嘆的。在講課過程中,向同學們發問,讓同學們自由闡述本篇文言文中的意義、得到的感悟以及啟示作用。讓同學們交流自己想成為一個怎樣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才。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同時,既能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又能加強課堂上同學之間以及師生之間的交流表達的過程,在興趣引導中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
比如在學習《桃花源記》這一課時,老師解讀完作者心目中的“桃花源”之后,可以和同學們交流交流大家心中的“桃花源”是什么樣的,以后想擁有怎樣的生活以及向往的人生狀態。在學生的興趣中增加知識點的講解,同學們會更快接受新的知識,更有興趣學習更多的文言文相關內容。增強交流感情,在不斷地交流過程中,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使學生能夠自然流露出自己的真情實感,發表見解同時也敢于表現自己,在不斷的交流表達中提升自信,成為更好的自己。老師在整個的教學過程中要將同學們作為教學主體,發揮同學們在課堂中的主觀能動性,不斷激發學生在文言文學習過程中的興趣,激發他們的表達欲望,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
(二)開展有關表達能力的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提升實力
實踐是檢驗一切方法成效的關鍵,要讓同學們提升自己的表達能力,就要增加表達所需要的環境,要為同學們提升表達能力提供氛圍。可以通過舉辦相關活動,讓學生擁有可以充分展示自身魅力的舞臺。
舉辦演講比賽活動:每周一次的班會活動,除老師和同學探討學習成績之外,可以用來舉辦小型演講比賽,每周都可以改變不同的演講主題,不同主題可以讓同學擁有更多的選擇權,挑選自己感興趣的題目進行演講。對于總是不參與其中的同學,老師再發揮其指定的作用,讓一些不愛表達自己的同學也要參與班級活動中來。一些同學的內心對于面對表現自己的舞臺是存在恐懼感的,他們習慣性地想要逃離各種活動,是一種極度不自信的表現。通過這樣班級形式的演講活動,面對的都是平時熟悉的人,在班級同學面前可以大大降低自己的害怕心理。逐漸地參與其中,慢慢變得自信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變得善于在人群中表達,從而,提升自己的自信心。班級演講形式活動的舉辦,為同學們提升表達能力提供了有效環境,創造了良好的交流范圍。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了同學們的表達能力,又緩解了日復一日的高強度的學習壓力。演講比賽的設立對于學生們提升表達能力是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