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芳
摘 要:教師要合理使用語文教材,完成課內教學目標,做好適當拓展延伸,積極開展文本拓展教學研究,深入思考閱讀教學應該如何做好文本拓展。文本拓展應該是在完成階段教學目標基礎上的有效延伸,必須是緊緊圍繞語文學科性質的拓展,要將語文內涵與時代要求相結合。拓展閱讀能夠培養學生閱讀習慣,拓寬學生閱讀渠道,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培養學生綜合素養。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文本;拓展;訓練
著名語文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寫作的熟練技能。”所以說,想要培養學生較強的語文綜合能力,需要語文教師使用好語文教材,要求語文教師既要很好地完成課內教學目標,還要在此基礎上做好適當的拓展延伸。這樣,學生才能跳出狹窄的語本學習空間,在更加廣闊的大語文背景下去開闊知識視野,去豐富人生體驗,提升語文綜合素養,形成語文終身學習能力。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溝通與生活的聯系,擴大學生語文學習的視野,提高學生學習運用語文的積極性,從而豐富語文課程的內涵。”《標準》已經為教師指明了語文課堂教學的方向。為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積極開展文本拓展教學研究,深入思考閱讀教學應該如何做好文本拓展、實現培養學生閱讀習慣、拓寬學生閱讀渠道、提升學生閱讀能力以及豐富學生閱讀感受目標等問題。
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文本拓展應該是在完成課內教學基礎上的有效延伸,必須是緊緊圍繞語文學科的拓展,要將語文內涵與時代要求的結合。正因為如此,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中,拒絕遠離文本的過度發揮,拒絕脫離語文閱讀的不當拓展。那么,怎樣才能做到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的有效拓展呢?
一、 培養學生閱讀習慣
好習慣是伴隨人一生的良師益友。如果小學語文教師能夠培養起學生“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冰心語)的良好習慣,那么他們將會在漫長的工作、學習、生活道路中受益良多。因此,為了培養小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小學語文教師要致力于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立足于課堂閱讀教學,教給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并且通過不斷的強化訓練,培養學生較強的閱讀能力,使得他們能夠運用課堂所學到的知識去做更為廣泛的自主閱讀,以拓寬他們的閱讀視野,逐漸形成其個性化的閱讀能力。
以部編版二年級上冊《寒號鳥》一課為例。通過教學,《寒號鳥》其實是一篇廣為流傳的民間故事,講述的是一只喜鵲和一只寒號鳥不同的做窩過冬的表現和結果。故事生動有趣,深入淺出地告訴學生要認真對待生活,不能得過且過的人生哲理。在上這篇課文的時候,絕大多數的學生都會對課文感興趣,也能夠從課堂的學習中獲得較好的學習效果。但是,是不是可以更進一步去思考,類似的包含深刻人生哲理的民間故事還有哪些?《寒號鳥》所選自的《南村輟耕錄》還有同類的故事嗎?或者是其他的兒童文學作品中有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的故事嗎?只要認真去思考、去尋找,一定能夠找到適合學生課外拓展閱讀的好作品,而學生也一定能夠在這些課外閱讀的作品中獲得思維上的提升,并因此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二、 拓寬學生閱讀渠道
任何習慣的養成都是一個不斷強化、積累的過程。當學生的閱讀行為已經成為他們日常生活不可少的一部分,也就意味著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已經養成了。隨著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形成,學生的閱讀面會越來越廣。這個時候,語文教師的推薦閱讀或許就不能很好地滿足他們的閱讀需要了。為此,小學語文教師要注意適當地放手,有意識地拓寬學生的閱讀渠道,教給他們選擇閱讀書目的方法,以滿足他們不斷發展的閱讀興趣與能力的需要,為學生達到個性化閱讀奠定堅實基礎。
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說,拓寬學生閱讀渠道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這樣的話,小學生才能在恰當的拓展閱讀中健康成長。
這是由于小學生的閱讀經驗不足與辨別能力不強造成的。所以,小學語文教師要根據不同學生拓展閱讀發展程度做綜合研判,以此來決定他們是否需要教師做指導閱讀。一般而言,對于低年級學生拓寬閱讀渠道來說,語文教師應該采取逐步放手的方法。首先由教師進行書目閱讀推薦,然后才是班級圖書角的自主閱讀,最后才是學校圖書館到書店自行采購。
三、 提升學生閱讀能力
語文課堂閱讀教學首要的目標當然是訓練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這一點是毫無疑議的。具備了較強的閱讀能力,學生才能夠在閱讀的過程中有效地提取信息,并且對信息進行正確地處理,以此對某事某物進行正確判斷。而這一項能力對于學生以后的學習、工作幫助是非常大的。正因為如此,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師需要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教給他們正確閱讀的方法,訓練他們科學的閱讀思維,循序漸進地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
一般而言,小學低年級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要經歷以下幾個步驟:首先是語文教師抓住課堂教學的重點,針對重點語段進行字、詞、句、段的分析講解,把知識點講明、講透,給學生正面的示范。在很多時候,教師甚至要注意交代學生工工整整地把筆記做好,教導學生通過課后的反復誦讀,強化對某個知識點的理解。接下來,教師可以適當地引導學生利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去處理自主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實戰”能力。學生在由課內到課外遷移的過程中可能遇到困難,語文教師要給予
及時有效的幫助,使得學生能夠靈活運用知識點,從不同的側面去解決問題。另外,學生遇到的問題可能是課堂教學所未涉及的,這個時候,語文教師就要注意給予適當的提醒與補充,對學生的疑問進行簡要的解答,以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
四、 培養學生綜合素養
(一)感官拓展,豐富閱讀感受
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小學低年級學生還處于前意識階段,他們對于情感、概念、價值觀等抽象事物的理解能力還比較差。所以,為了促使學生更加直觀的閱讀體會抽象事物,豐富他們的閱讀感受,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注意引導學生通過多種感覺器官角度來完善他們的閱讀體驗。這樣,學生才能夠更加形象、有效地完成對閱讀材料的思維加工,獲得最真切的閱讀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