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明
摘 要:微課教育在當今小學語文教學中有著廣闊的應用空間。小學生正處在打基礎的語文學習階段,識字教學之重要性不可忽視,因而教師要善用先進的教育形式來激發語文識字教學的活力,帶動低年段小學生的識字興趣,培養他們的識字能力,為學生今后的語文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融合多媒體增強微課教育對學生的吸引力、依據學情針對性地設計微課資源、遵循教學順序和課程內容來開展微課識字教學以及線上互動的創意性練習環節等,不斷充實低年段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內容,使之達成與現代教育技術的完美結合。
關鍵詞:微課教育;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低年段
當前小學語文識字部分的教學存在明顯問題,如識字過程較枯燥、識字教學方式較單一、教學氛圍不夠活躍等,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及相關研究者從實際出發,聯系各種現代教育手段的發展態勢,不斷為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注入新的活力。微課教育可謂是促進小學語文低年段識字教學的一種有效途徑,其視頻短小精悍、易成體系,相比于傳統課堂上一板一眼的教授,微課資源的表現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將微課教育貫徹到小學語文識字課堂的教學中有著行之有效的實踐教學路徑。
一、 融合多媒體以激發學生識字興趣
(一)圖片聯想,主題識字
微課本身就是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成果,微課也在教育領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其對小學語文低年段的識字教學具有一定的啟發性。微課即微視頻在學科教育中的一種應用形式,把課堂內容拆分為少則幾分鐘、多則一二十分鐘的教學部分,分版塊、分步驟地讓學生一一接受。其實微課本身的特點與識字教學的一般規律有很多對應之處,例如,在識字教學中通常不建議給學生一下子灌輸太多生字,而是講究循序漸進、由簡到難、聯想思考等,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微課正是因為其單個視頻較短,所能容納的內容是比較有限的,因此視頻的內容十分精簡,把最核心、最重要的部分呈現出來讓學生加以學習和掌握。例如,以“動物”為主題,將各種常見動物的圖片一一展示在微課中,并配上其名稱,讓學生得以認識每一個動物。這樣的識字過程是非常基礎但同時也是不可或缺的,低年段學生對于可愛的動物有一種親近感,因此教師要選擇合適的圖片,激發學生的聯想能力,讓他們在圖片的幫助下記憶相關的字詞。
(二)聲影結合,引人入勝
除了圖片外,音頻和視頻也是用途廣泛的多媒體形式,并且在微課制作中大有作用,能夠使得微課視頻的內容和形式都更為充實。例如,識字不僅是作為小學語文低年段教學的一個主要任務,更應該賦予其漢字文化傳承的功用,學生識字不僅要知道這個字怎么讀、怎么寫,還要知道這個字的意思以及其由來和演變。現代語文教材中的簡體字由于筆畫非常簡化,有些字很難從字面來推斷其含義,推崇繁體字在當前文化環境下暫不必要,因此教師可以通過視頻演示的方式,把一些相對比較簡單的字的演變過程呈現出來。例如,讓學生觀看經典美術動畫短片《三十六個漢字》,讓學生知道一些象形字的知識,能夠把具體的漢字和某些事物聯系起來,讓識字過程變得更加有趣、生動。在音頻的應用上,教師要注意教學生會讀某個字,尤其是多音字,如果是教師自己錄音,那么要保證讀音的準確性;如果是從網絡中應用共享資源,教師則要慎重篩選。
二、 基于學生識字規律設計微課資源
(一)遵循規律,抓住核心
識字教學是一個由少到多、由易到難的過程,教師切忌“胡子眉毛一把抓”,要考慮到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識字規律,進而有效設計微課資源,規劃好微課教育在小學語文低年段識字教學的應用。首先,從教學對象來看,低年段的小學生大多活潑好動、有著旺盛的求知欲,因此識字教學要做到靈活多變不呆板,如前文所提到的綜合利用多媒體形式。其次,教師要考慮到學生識字時一些比較明顯的特點和規律,從這些規律出發設計微課資源,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字詞知識。例如,學生最初在識字的時候,名詞、動詞和形容詞是他們最常關注的字詞部分,因為名詞即可指稱生活中的萬事萬物,動詞則是行為的描述和概括,形容詞則是一種特別的修飾詞。這三種詞類是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接觸最多也是最需要學習的部分。因此,教師要在應用微課時注意把握學生識字的基本規律,擷取重點部分,讓學生把必要掌握的名詞、動詞和形容詞熟記于心,至于其他詞類則可以視情況予以補充。
(二)善用拼音,利用規律
再比如,學生的識字過程一般都是由易到難的,教師不可一味拔高,而是要結合學生現實的認知特點,從一些簡單的字過渡到較難的字,達到循循善誘、步步提升的教學效果。例如,從漢字的偏旁部首組合構成來看,教師應當先從獨體字、上下結構、左右結構入手,然后再過渡到上中下結構、左中右結構、包圍或半包圍結構等,雖然有時候結構簡單的字并不比結構復雜的字容易讀,但總體上來說,結構復雜的字還是比較難記難寫的,因此教師要注重安排識字教學中字詞的先后順序。另外,識字教學不僅要讓學生達到看字知音、聽字會寫的程度,還要讓學生記住其拼音的正確書寫,這同樣也是識字教學的重點內容,也是語文考試中的重點題型。拼音是漢字的重要特點之一,聲母與韻母的不同組合、聲調標注的不同,都會使得其所對應的字發生變化,同樣的音也會對應不同的字,因此教師還可以借助拼音輔助識字教學,也就達成了語音和漢字的有效結合。
三、 依據課程內容開展微課識字教學
(一)由字入詞,連句成章
“字不離詞,詞不離句”,雖然識字教學重視對單個字詞的集中學習,但是結合當前小學語文教材編排的內容特點來看,識字教學顯然要與詞、句甚至篇章的學習聯系起來,從詞組、句子、文章中體味單個字詞的內在含義。這也就啟發著小學語文教師在引導低年段學生利用微課資源學習和掌握字詞的時候必須要與課程內容相結合,識字教學“獨木難支”,需要順應一般的教學順序和規律,也更能照顧到大多數學生的識字習慣和學習進度。例如,在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每篇課文后都有生詞部分,小學語文課程的識字教學通常也不是單獨進行的,而是與課文閱讀相輔相成的,從閱讀中認識和學習字詞也是識字教學常見的路徑。對于這部分必須掌握的生詞,教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不僅要讓學生把這些字多練幾遍,而且要讓學生延伸補充相關的組詞成句,鍛煉學生用字組詞的能力,從而為以后的語文閱讀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