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娟
摘 要:數學是初中的重要課程之一,有助于學生思維素養的培養,因此在教學中應該提高重視程度,實現課堂教學的不斷優化。初中生在個性發展上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教師應該采用差異教學的方式,滿足其多元化的學習需求,真正促進每一個學生的成長成才。差異教學正符合當前素質教育的實施要求,教師要掌握教學的重點與難點,提高教學整體水平。文章將對初中數學教學中開展差異教學的意義進行分析,指出當前教學中面臨的問題,探索開展差異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關鍵詞:差異教學;初中數學;運用
初中數學的邏輯性和抽象性屬性鮮明,很多學生在學習中會遇到較大的困難,導致學習水平的提升受到限制。如果教師仍舊采用一刀切式的教學模式,將會導致學生對本門課程失去興趣。差異教學在實際教學中真正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與心理狀況,是以人為本和因材施教理念的體現,成為推動教學現代化的關鍵。尤其是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師更應該以差異教學作為重點,為學生帶來不一樣的課堂體驗,使其能夠從自身實際情況出發選擇良好的學習方法,增強其數學學習的自信心,為今后成長奠定可靠的基礎。然而,在差異教學中仍舊存在諸多問題,導致其實施效果大打折扣。教師應對初中數學的教學內容予以創新和改進,增強差異教學的實效性。
一、 初中數學教學中開展差異教學的意義
以學生的性格、愛好、心理特點和智力發展等為依據實施不同的教學,這就是差異教學,符合當前因材施教的理念要求,真正關注了學生的個人發展。在差異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會更加積極和主動,可以針對自身不足加以針對性彌補和增強,從而為課堂深度學習提供保障。差異教學具有較強的全面性、針對性和交互性,需要教師在與學生的溝通互動當中了解他們的差異點,以采取更加可行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差異教學真正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學習中有所收獲,這是現代化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在安排教學任務時,可以從學生的不同情況入手,教學目標實現更具可行性,使得教師和學生的互動更加高效。
二、 初中數學教學中開展差異教學的問題
教師對差異教學的認知程度不足,是當前初中數學教學中面臨的主要問題,教學任務的實施阻力相對較大,無法落實新時期教學要求,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效果不佳。缺乏對學生性格特點、學習能力、學習水平和認知特點的全面考量,在對學生進行分層時存在不合理之處,這就會對后續教學工作產生負面影響。教學策略的運用缺乏針對性,導致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未能認識到學生在課堂當中的主體性,教師往往占據課堂的核心,導致學生在分層課堂當中的參與度不高,限制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與探究學習。教師的教學方法較為滯后,無法滿足現代化教育教學的實際需求,缺乏對不同層次學生的有效引導,久而久之失去對數學學科的興趣。未能采用現代化教學技術組織課堂教學,對于學生的進步情況不夠了解,在差異教學中缺乏動態性,不利于差異化目標的實現。
三、 開展差異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一)做好摸底調查
注重對學生的摸底調查,是在初中數學課堂中運用差異教學的關鍵,能夠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推進教學任務的高效實施。教師可以通過座談會、考試測驗、家訪和學生檔案等途徑加強對每一個學生真實情況的分析,從而明確他們在個性發展上的差異化,在教學目標的制定和教學方法的選擇上可以更具針對性,為學生更加高效地開展初中數學學習打下基礎。考慮到學生的不同學習情況,可以對其分成三個級別。其中,數學基礎較差且態度不積極的學生歸為C組,具有一定基礎且刻苦努力的學生歸為B組,數學能力較強且思維活躍的學生歸為A組。教師應該根據本班學生人數合理安排不同級別的比例,從而為教學帶來便捷。應該充分考量學生的學習能力、性格特點等要素,盡可能做到分層的公平性。同時,應該引導學生認識到差異教學并非差別對待,而是激勵其不斷進步的一種途徑,注重對學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保護。注重增進與學生的交流互動,了解學生對分層教學的真實想法,真正做到以人為本。
(二)確定教學目標
明確的教學目標,可以對教學工作形成指引,有利于始終保持在正確的前進方向上,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差異目標體系應該符合當前課程改革要求,以總體目標為核心,為每一個學生設定相應的差異化目標,可以真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使其在目標引導下獲得進步與提高。總體目標要符合素質教育的目標要求,是每一個學生在發展中都必須實現的目標,而個人差異化目標則需要以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為依據,使其獲得不同的情感體驗。以最近發展區理論為依據,設定相應的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并在教學中予以有效滲透。比如,在“二次函數”相關內容的教學當中,對于C層學生而言,需要其掌握二次函數的基本概念及圖像特點,逐步培養對數學學科的興趣;對于B層學生而言,則需要在熟練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能夠解決易錯點,突破自身的瓶頸;對于A層學生而言,則要通過數形結合的方式解決實際問題,并促進其思維發展。通過差異目標的設定,能夠避免學生在學習時存在較大的盲目性。教師在備課環節就應該做好目標的合理劃分,有助于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與學習動力,從宏觀角度把握初中數學教學的方向。
(三)注重課堂提問
課堂提問是一種常用的教學手段,可以最大限度增進教師和學生的溝通,實現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引導。然而,由于傳統課堂提問方式較為單一,未能體現學生在課堂當中的主體性,無法針對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問題,也會導致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存在緊張和畏懼心理,不利于學生創造性的激發。為此,教師應該精心設計課堂提問環節,在提問時凸顯學生的個性差異,以此真正發揮課堂提問的價值和優勢。比如,在“一元二次方程”的相關教學當中,教師可以向C層學生提問“什么是一元二次方程?它與一元一次方程的區別是什么?”從而幫助學生了解其基本概念和性質,為接下來的逐步提高奠定基礎;向B層學生提問“一元二次方程求解時應該注意的要點是什么?”以增強學生的知識總結和歸納能力;向A層學生提問“不同求解方式的適應情況有何不同?”以培養學生舉一反三、靈活應變的能力。課堂提問應該注重問題難度的合理設置,根據學生在認知水平上的差異性選擇合適的問題,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真正激發學生在學習中的參與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