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招娣 劉鳳杰 張榮華 楊麗 蔡宇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培養創新型碩士研究生已成為各高校的首要任務。文章分析總結了目前中藥學碩士研究生培養存在的問題,提出從優化課程設置、創新教學方式及實施導師制度構建創新型中藥學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以滿足當今社會對中藥學碩士研究生的培養要求,為社會培養集科研與創新能力于一身的中藥學人才。
關鍵詞:中藥學;碩士研究生;創新;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5707(2021)04-0057-03
DOI: 10.3969/j.issn.2095-5707.2021.04.013???????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Discussion on Training Mode of Innovative Postgraduates in Science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KONG Zhao-di, LIU Feng-jie, ZHANG Rong-hua, YANG Li, CAI Yu*
(College of Pharmacy, Jina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1443,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Chinas educational reform, cultivating innovative postgraduates has become the primary task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articl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existing postgraduate training of science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and proposed to construct an innovative postgraduate training mode of science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from the aspects of optimizing the curriculum, innovating teaching methods and implementing supervisor system, in order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urrent society for the cultivation of postgraduates in science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to cultivate talents of science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who are equipped with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for the society.
Key words: science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postgraduates; innovation; training mode
基金項目:廣東省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項目(2020JGXM011);2020年暨南大學研究生教育培育項目
第一作者:孔招娣,E-mail: 3351162753@qq.com
*通訊作者:蔡宇,E-mail: caiyu8@sohu.com
2003年4月7日,國務院頒發并實行以鼓勵中西醫結合和保護、扶持及發展中醫藥事業為主要內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條例》[1];2015年通過了繼承弘揚中醫藥并強化政策支持的《中醫藥法(草案)》[2];2016年12月6日,發布了較全面介紹中醫藥歷史、發展現狀等的《中國的中醫藥》白皮書[3],體現了我國的中醫藥制度愈加完善及國家對中醫藥傳承、發展與創新的高度重視。2016年國務院印發《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以下簡稱《綱要》),把中醫藥傳承、發展與創新提升到國家發展戰略的高度[4]。這些舉措在加快中醫藥向世界傳播及實現中醫藥現代化進程的同時亦將中醫藥的發展推至“黃金時期”。
創新是國家科技進步的源泉,創新型人才是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目標的關鍵。中藥學碩士研究生作為創新型人才的一部分,在中醫藥現代化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目前,我國中藥學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及意識普遍薄弱,加強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已迫在眉睫。本文分析總結中藥學碩士研究生的培養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幾點建議,以期為高校中藥學碩士研究生培養提供參考。
1? 中藥學碩士研究生培養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碩士研究生可分為學術型和專業型2種[5],二者的培養目標稍有不同,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偏于理論研究,重在培養研究型人才,如科研人員、大學教師等;專業型碩士研究生偏于應用研究,重在培養特定職業的專門從業人員,故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和專業型碩士研究生在培養模式、課程設置、培養目標、論文選題及考核方式等方面有很大差異。盡管有學者研究中藥學人才培養模式,以期適應當今社會發展需求,但其培養過程仍存在諸多問題。
1.1? 課程設置亟需優化
中藥學是經過不斷摸索和總結逐漸發展起來的學科,凝結著中華民族的寶貴經驗,因而與其他以最新的研究成果為基礎而建立起來的學科略顯不同。中藥學的創新離不開對傳統中醫藥知識深入而透徹地了解,因此課程設置需兼顧傳統知識與前沿領域知識,在注重培養學生中醫藥思維的基礎上引導其對傳統中醫藥知識進行繼承與創新[6-7]。中藥學碩士研究生的課程設置需進一步優化:⑴必修課與選修課比例不合理,必修課主要包含該學科的基礎知識及一般性的方法等基礎內容,旨在讓學生打好基礎,選修課則可作為必修課的補充,適當擴充基礎知識以外的內容,拓寬學生視野,激發科研興趣,引導創新。⑵理論課與實踐銜接不緊密,理論知識可以指導實踐操作,而實踐操作能驗證理論知識的正確性并對知識加以鞏固。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相結合既可鞏固所學理論知識又可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及靈活運用理論知識的能力。⑶涉及的交叉學科課程偏少,中藥學經過幾千年的積淀而成為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其涉及的學科知識較廣,不僅局限于中藥學領域的知識,與化學、藥理學、生理學、生物學等學科知識均有交叉,要實現中醫藥現代化也需要在研究生的學習過程中穿插其他專業的前沿知識。學科交叉易產生新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及研究主題等,因而也可作為中藥學碩士研究生獲得創新靈感的來源。
1.2? 教學方式及導師制度有待優化
與西方國家倡導的自由式教育(如案例式教學、討論式教學、問題式教學、反思教學等)不同,中國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灌輸式”教學模式中學生是被動接受者,參與性不高,且一味被動地接受知識而無自我探索及思考過程易扼殺研究生的創新能力。中藥學碩士研究生缺少批判精神,很少對授課教師傳授的知識質疑,很容易按照教師的思維進行相關科研活動進而錯失鍛煉創新能力的機會[8]。中藥學碩士研究生數量激增,導致研究生導師數量相對不足,出現一位導師同時指導多個學生的情況,這種“一對多”模式使導師沒有足夠精力和耐心指導每一位學生,加之中藥學碩士研究生的生源質量有所下降,更加凸顯中藥學碩士研究生科研及創新能力的匱乏。
2? 創新型中藥學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探索
2.1? 優化中藥學碩士研究生課程設置
中藥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且涵蓋內容多的學科,就某一味中藥而言,要深入了解這味中藥,需要學習中藥學、方劑學、中藥化學、中藥炮制學、中藥鑒定學及一些交叉學科的知識,但目前中藥學碩士研究生的課程設置比較單一,較少涉及交叉學科,不利于研究生系統地學習。⑴對于必修課和選修課比例失調(必修課比例多、選修課比例少)的問題,可參考借鑒中藥學學科發展較好的高校,調整必修課與選修課的比例,也可通過數據分析國內外各高校二者的比例以尋找最佳的課程設置方案,還可調查師生對中藥學知識等方面的需求,綜合考慮,從而使中藥學碩士研究生對本專業有深入地了解,在學習傳統知識和前沿領域知識的基礎上在中藥學領域有所創新,培養其對科研的興趣。⑵對于理論課程與實踐銜接不緊密的問題,可與專家學者共同討論理論課與實踐課課時的比例,并根據研究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更新,逐漸摸索出最佳比例,使理論知識為實踐操作服務,以鞏固所學的理論知識,考查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及鍛煉學生實踐操作能力。⑶中藥學碩士研究生的科研過程包括文獻閱讀與研究總結、確定課題、制定研究技術路線、可行性分析、實踐操作及分析數據得出結論、撰寫論文等,因此所學知識不能局限于本學科的內容。對于涉及的交叉學科課程偏少的問題,可通過增加交叉學科課程、定期組織學術講座及開放網絡教學平臺等方式彌補。中藥學碩士研究生在學習過程中要注重傳統中醫藥知識的學習和與中藥有關學科的前沿發展動態,如學習中藥葛根時,不能只掌握葛根的采收季節、來源、功效、鑒別、炮制方法、代表方劑及臨床應用等知識,還應了解其黃酮類成分葛根素的理化性質、常用提取分離方法及現代藥理作用,加強中藥學與化學、生物學等學科之間的聯系,促進中藥學與其他學科的融合,使研究生系統地建立中藥知識網絡;也可定期或不定期組織中藥學相關學術講座,邀請校內外前沿領域的專家學者分享交流最新學術進展和研究成果,使研究生及時了解學科的發展動態,從中獲得創新靈感;還可開放網絡教學平臺,如慕課、智慧樹、學習通等,使研究生根據自己的需求自主學習相關課程,發現并培養自己在某一領域的興趣。高校碩士研究生課程設置的合理化可使研究生有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并構建中藥知識網絡,強化研究生的創新意識。
2.2? 優化教學方式及導師制度
中藥學碩士研究生不僅是知識的接受者,也是知識的創造者。因此,中藥學碩士研究生的教學方式應與應試教育中的“灌輸式”教學模式相區別,如將傳統的教學方法與案例式教學、問題式教學、反思教學、討論式教學等教學方式結合,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也可采用線上、線下授課相結合,與其他高校合作、借鑒其他高校優秀教學資源、在網絡教學平臺上傳課件,方便學生及時學習及鞏固所學知識,批判地接受教師講授的內容。對于導師制度方面的問題,可積極響應國家提出的“政產學研用”(政府、企業、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目標用戶)相結合的模式[9-10],引進具有從業經驗的校外導師與校內導師共同指導學生,使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鉆研科研的同時能與社會接軌,了解所學專業的行業發展動態,做好未來規劃。由2位及以上導師共同承擔研究生的培養工作,可使學生接觸多種科研思維,批判地對待教師的學術觀點并能彌補傳統教學“重理論、輕實踐”的不足[11]。合理的教學方式及導師制度可避免研究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從而有自己的獨到見解,進而在中藥學領域上有所創新。
3? 小結
中醫藥文化必須與時俱進,實現現代化,才能不被時代淘汰、永葆活力。中藥學碩士研究生作為中醫藥事業發展的重要推動者,既承擔著繼承和弘揚中醫藥傳統文化的責任,亦肩負著創新中醫藥使中醫藥走向現代化的使命,改革中藥學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已成為各高校亟待解決的問題。通過響應國家“政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模式優化導師制度、加強理論課程與實踐操作的聯系及改變傳統教學方式等一系列措施,可以彌補現有碩士研究生教育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培養創新能力及創新意識較高的中藥學碩士研究生。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條例[EB/OL]. (2003-04-07)[2020-09-10].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 2003/content_62083.htm.
[2]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解讀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中醫藥法(草案)》[EB/OL].(2015-12-10)[2020-09-10].http://www.satcm.gov. cn/fajiansi/gongzuodongtai/2018-03-24/2252.html.
[3]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國的中醫藥》白皮書(全文)[EB/OL].(2016-12-06)[2020-09-10].http://www.xinhuanet.com/ politics/2016-12/06/c_ 1120064848.htm.
[4]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印發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的通知:國發〔2016〕15號[A/OL].(2016-02-22)[2020-09-10].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2/26/ content_5046678. htm.
[5] 顧越樺.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分類培養模式的構建研究[J].江蘇高教, 2012(1):108-110.
[6] 馮素香,李曉坤,麻秋娟,等.中藥類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的研究與思考[J].科技創新導報,2014,11(7):31.
[7] 盧艷,蘇菁,祝景旭.中藥學研究生課程體系優化探索[J].高教學刊, 2017(18):84-85,88.
[8] 楊濤,盧汝梅.基于“師生共創”模式中藥學專業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策略探索與研究[J].高教學刊,2019(22):36-38,41.
[9] 蔡三發,繆錚錚.“政產學研用”五位一體模式探究[J].中國高校科技,2019(12):72-75.
[10] 張萬敏,楊亞明,嚴中平,等.對藥學碩士專業學位“雙導師制”與專業實踐工作的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5(17):190-191.
[11] 韓燕全,洪燕,汪小莉.中藥學專業碩士研究生指導方法的思考及實踐[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20,18(14):162-166.
(收稿日期:2020-09-30)
(修回日期:2020-10-13;編輯:鄭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