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潔 羅靜 鄧鑫
摘 要:高中生正處于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期,增強文化自信對其樹立正確的人生發(fā)展方向具有重要意義。高中思想政治課作為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的主陣地,是增強學生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徑。本文首先闡述了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滲透文化自信教育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對高中生進行文化自信教育的方法。
關鍵詞:高中思想政治;文化自信;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30-0014-02
引 言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發(fā)展過程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1]。高中生作為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的接班人,樂于接受新鮮事物,學習能力強,但辨別能力不強,容易被各種不良思想所誤導。在如今多元文化共存的時代,高中生更容易盲目從眾,缺少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與社會先進文化的認同感與歸屬感,難以辯證地對待外來文化。為此,高中思想政治教師應明確在教學中滲透文化自信教育的重要性,并將其貫穿于思想政治教學的全過程,以加深學生對我國多種優(yōu)秀文化的認識,使其積極承擔起繼承與發(fā)揚我國優(yōu)秀文化的重任。
一、高中思想政治教學滲透文化自信教育的重要性
(一)繼承與發(fā)揚我國優(yōu)秀文化的需要
文化自信具有多種內涵,主要包括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自信、對革命文化的自信及對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自信。新時代的高中生肩負著繼承與發(fā)展我國優(yōu)秀文化的歷史使命。但仍有很多高中生對我國優(yōu)秀文化不甚了解,以致出現對本國文化缺少自信,對國外文化盲目崇拜的現象。因此,在高中階段對學生進行文化自信教育,能有效促進學生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和理解,使其深入了解我國的革命文化,感受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寶貴與強大的生命力,從而產生敬畏與自豪感,堅定文化自信,自覺繼承與發(fā)展我國優(yōu)秀文化,做民族偉大復興時代新人。
(二)順應時代發(fā)展、建設文化強國的需要
高中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先鋒,是開創(chuàng)祖國璀璨未來的主力軍。因此,為順應時代發(fā)展與滿足建設文化強國的需要,高中思想政治教學需要與時俱進,并進行一定的創(chuàng)新與改革,將文化自信教育融入其中。教師也應更新教育理念,積極改進教學方式,使學生在潛移默化的學習中樹立對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堅定信念和信心,加強對自身、對祖國、對未來的關心和責任,從而積極踐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主流價值觀[2]。
(三)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內在要求
高中思想政治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之一是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政治認同感。該素養(yǎng)要求學生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文化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因此,高中思想政治不僅具有該課程特有的思想性、政治性,還具有明顯的文化屬性。從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中也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師肩負著引導學生感受中華燦爛文化氛圍,深入了解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正確對待多元文化的重任。學生只有深入了解我國優(yōu)秀文化,認識到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獨有魅力,意識到我國文化還需繼承與發(fā)展,才能積極學習本國文化,辯證地看待外來文化,提升政治認同感。這也正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內在要求。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增強學生文化自信的策略
(一)豐富理論知識,提升教師隊伍教學能力
高中思想政治教師作為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的引導者,文化自信的宣傳者、踐行者,其自身必須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yǎng)和與時俱進的文化知識。然而,在當今信息時代,部分教師仍停留在過去的教育觀念中,他們知識更新的速度遠不及知識發(fā)展的速度。因此,在文化自信的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對開展工作感覺到力不從心,無從下手。為此,教師應樹立終身學習信念,更新教育理念。
第一,教師應廣泛閱讀相關書籍,充實自身的理論知識。教師除要夯實本學科的理論知識外,還要廣泛涉獵其他富有時代特色的書籍和其他學科領域的知識,以促使自己在學習和體驗的過程中不僅能彌補在文化知識上的不足,提升文化素養(yǎng),還能憑借豐富的優(yōu)秀文化知識與見識感染學生,使學生信服。
第二,教師應積極參與教研活動,提升文化自信教學能力。教師的文化自信教學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文化自信教育的順利開展。因此,教師應多參加有關培育學生文化自信的教研活動,向優(yōu)秀教師學習,與其他教師分享自己的寶貴經驗,博采眾長。同時,教師也要及時進行自我反思,總結經驗。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在教學活動中更好地引導學生感受我國優(yōu)秀文化的魅力,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增強文化自信的活動中去。
(二)深入挖掘教材,拓展課程資源
豐富的文化知識內容是對學生進行文化自信教育的基礎。它不僅包括教材內容,還包括很多豐富多樣的文化資源。為擴充教學內容,教師應在深入挖掘教材的基礎上,加強對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拓寬學生的文化知識視野。
第一,深入挖掘教材,進行資源整合。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本中有許多與文化有關的知識,它們或直接或間接地散落在教材中。雖然教材內容豐富但不利于教師系統(tǒng)地開展文化自信教育工作,因此,教師應細細研讀教材,以《哲學與文化》為主導,再以其他必修教材為補充,將文化知識有機融入各模塊內容中,建構出完整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知識體系。
第二,關注時政熱點,利用本土文化資源。除在教材中呈現的文化內容外,社會生活中還有許多可利用的時政素材。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將一些生活中的文化素材與教材內容相結合,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細節(jié)所展示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或引導學生對一些時政熱點進行分析,對比各國之間的文化差異,以幫助學生提高文化辨識能力,使其體會到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同時,教師應做好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工作,充分發(fā)掘本土文化資源。教師可以在課下組織學生一起搜羅本土的一些風土人情、文化習俗、歷史故事等,將其補充到教學內容中,這樣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拉近學生與學習內容之間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