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茹
摘 要: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聯想思維能力,能起到溫故知新、調動積極性、培養創新意識等作用。教師要樹立為思維而教的教學理念,采取靈活有效的教學策略把聯想思維能力的培養滲透于教學內容之中,引導、幫助學生形成聯想思維,培養學生應用聯想思維的習慣,使學生改變學習方式,發展創造力。
關鍵詞:初中英語;聯想思維;能力培養;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1;G633.41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24-0068-03
英語課程承擔著培養學生基本英語素養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任務,因此思維也是英語知識技能學習的核心之一。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思維習慣和能力,引導學生用英語思維思考,促進學生英語綜合素質的提升,是英語教學的關鍵。而聯想思維在英語語言學習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能使英語教學煥發活力,使學生的英語學習事半功倍。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對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聯想思維能力的策略進行探討。
一、英語聯想思維
1.英語聯想思維的內涵
心理學認為,聯想思維是由一種事物聯想到另一種事物,探索它們之間相同的或類似的規律,從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根據聯想思維的概念,結合英語學科本身的特點,筆者認為英語聯想思維即從某一語言知識點(語音、詞匯、語法等)引發聯系到與其有關的語言知識內容的思維過程。英語聯想思維中,聯想刺激物和聯想物間有其自身的學科特點,聯想刺激物主要為詞匯、句型、語義、語法等,聯想物主要為相關詞匯、語法、時間、具體事件等。
2.英語聯想思維的意義
英語聯想思維是英語學習過程中很重要的一種思維,培養英語聯想思維能力具有重要意義。第一,能夠架起新舊知識之間溝通的橋梁。英語學習的過程是詞匯、句型等基礎知識的儲備過程。通過聯想,學生能在“由此及彼”的思維中回憶或搜集相關信息,掌握語言知識點間的縱橫聯系,以新代舊,以舊聯新,擴大知識面,完善認知結構。第二,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提高學習的實效性。聯想具有形象直觀、生動具體的特點,符合初中生思維活躍、喜歡新鮮事物的年齡特征。因此,聯想思維有助于學生對語言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激發學習熱情,提高學習有效性。第三,有助于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聯想是發展智力的基礎,聯想思維是創新意識的體現。人的聯想力越強,其創造性思維就越活躍。
二、基于學生聯想思維能力培養的教學策略
培養學生的聯想思維能力是一個長期而系統的過程。在語言學習和實踐活動中,教師的引領作用十分重要。下面結合教學實踐,對在英語教學中鍛煉和培養學生的聯想思維能力的有效措施進行探討。
1.在教學內容中滲透聯想思維
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與教師的教學方式和教學過程密不可分。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對學生的啟發,啟發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尋找聯想刺激物(刺激點)的過程,而聯想的過程就是根據刺激物(刺激點)聯想相應語言知識點的過程,二者緊密聯系。教師可結合課堂教學內容,采用直接講解、間接滲透、學生交流等方式,使學生體驗到聯想思維對提高自身學習效率的積極作用。
第一,在詞匯教學中滲透聯想思維。詞匯是語言材料的核心單位,是語言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忽視詞匯教學就是忽略語言教學的本質。聯想思維教學可以有效改進英語詞匯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英語詞匯學習效率。在詞匯教學中,教師應嘗試運用多種聯想方式,引導學生把彼此關聯的語境或詞匯聯系起來,以培養學生的聯想思維。直觀聯想:利用實物、圖片、簡筆畫、表格、視頻、肢體動作等創設語境,通過直觀語境展開聯想,建立與語義之間的關系,減少學生用漢語思維的時間,加深學生對英語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相似聯想:如由讀音相同(似)而聯想。英語是拼音文字,建立音、形的聯想對應關系有助于詞匯學習,如“to—two-too”“fifteen—fifty”等,由構詞法中的詞根進行相似聯想。英語中很多詞都是通過附加詞綴變化而來,因此根據詞的構成特點(構詞法)學習詞匯效果很好。例如,教學comfortable一詞時,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分析詞的構成,找出詞根(comfort),并由此產生聯想,引出派生詞(comfortable、comfortably、uncomfortable、uncomfortably),然后鼓勵學生聯想類似的構詞(如believe、believable、believably、unbelievable、unbelievably)。同時,教師要創設適當的情境,讓學生用這些詞匯造句子,以達到鞏固詞匯、激勵學生聯想詞匯的目的。追憶(歸納)聯想:引導學生利用語義圖進行聯想。很多詞匯都有其歸屬的語義場,將學過的零散單詞按語義歸納到一個系統里面,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和記憶。在詞匯教學中,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利用聯想思維,能使學生在個性化的語言環境中不知不覺學會知識,既能提高認知結構的清晰性和可利用性,讓學生擺脫單調機械記憶而帶來的煩惱,又能使學生的聯想思維得到發展。
第二,在語法教學中滲透聯想思維。語法教學的理論性強、內容枯燥,學生易產生畏難、厭學情緒。因此,教師應借助生活中學生易于理解的范例、話題等,創設情(語)境,讓學生展開聯想,引導學生通過一定的語境聯想感知新語法項目,建立對新語法的初步印象,并嘗試在語境中理解新語法所表達的意義,進而發現其結構特征,總結語言規律,達到在具體的情(語)境聯想中感知、探究并體驗目標語法的目的。例如,教學“現在進行時”時,教師可詢問學生此刻在干什么、同桌在干什么、家人在做什么等,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現在進行時”的學習中。然后,教師可板書句子:“I am listening to the teacher now.”“You are writing on the blackboard.”“My sister is sleeping now.”通過分析比較,學生總結出be+v.ing的結構規律。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新的語境中運用該語法項目解決新的問題,從而完成知識與方法層面的有效遷移。聯想創設語境能夠使語法學習不再單調枯燥,體現邏輯思維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