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萍
摘 要:探究式教學法體現(xiàn)了新課改“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文章以英語教學為例,闡釋探究教學的概念及理論依據(jù),提出英語教學中探究式教學的應用策略,即抓住興趣、創(chuàng)設情境、啟發(fā)思考、分組合作探究、提高英語應用意識,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意識,進一步提高英語教學效果。
關鍵詞:探究式教學;英語教學;教學策略;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22-0118-02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英語教學在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等方面都有了大幅度的改進和創(chuàng)新。英語課程標準中提到:要注重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強調學生語言學習的實效性和應用能力,讓學生學會從語境中感受、理解、體驗真實語言,并加以運用。教師要對自身教學方式進行調整,引導學生通過學習實踐、參與、體驗、合作以及探究等方式,掌握語言規(guī)律和語言技巧,形成自身學習框架,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
一、探究式教學的概念及理論依據(jù)
1.概念
探究式教學是教師讓學生針對相關學習內容進行自主學習或小組合作學習,從而達到教學目的的一種高效教學方法。這種方法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課堂參與率,讓學生在切身實踐學習中獲取知識,提高科學實踐能力和科學精神品質,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以提高教學工作質量。
2.理論依據(jù)
探究式教學是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建構主義提到:學習者的構建是多元化的,個人知識的形成,需要與他人的交流合作。因為每個人的經(jīng)驗大不相同,所以對事物的理解也會產(chǎn)生偏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會有不同的理解方式和建構體系。基于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改變以往灌輸式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從自身原有經(jīng)驗出發(fā),對學習內容進行意義建構和社會互動,逐漸形成新的生長建構。
二、探究式教學的基本任務
探究式教學中,教師通常是課堂上教學的引導者。教師在實際教學時,需注重課堂氛圍的創(chuàng)設,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并積極指導學生對問題進行發(fā)現(xiàn)與分析,并引導學生獨立解決相關問題。除此之外,在具體教學時,教師需按照教學目標,結合各種教學法的優(yōu)勢,對英語課程的教學方案進行合理設計,以使課堂上的教學更有意義、更生動,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潛能。
三、探究式教學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抓住興趣,激活課堂氣氛
興趣作為學習最好的老師,它不僅是學生進行英語學習的驅動力,還是英語教學實現(xiàn)高效的重要保障。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由于剛接觸到英語學科,新鮮感很快就會被困惑取代,想要學生更積極專注于英語課堂學習中,英語教師就要注意所講解的內容能否吸引學生注意力。因此,英語教師在教學時,要根據(jù)學生自身的興趣點,對學生喜愛或者感興趣的內容以及學習形式進行選擇,以促使學生在探究學習中,喜歡上英語知識。例如,對蔬菜與水果等英語單詞進行學習時,英語教師可制作相關蔬菜與水果的圖片,引導學生使用英語識別,如對“apple”單詞進行記憶時,對學生說:“誰能夠準確記住圖片單詞的拼寫,并能夠準確發(fā)音,就獎勵其手工制作的蘋果貼畫。”簡單的獎勵,不僅能調動學生對英語知識的學習熱情,而且能充分抓住學生的求知欲與好勝心,為學生營造一種愉悅輕松的課堂氛圍,以此使學生處于愉快的氛圍中,實現(xiàn)高效化單詞識記,加深學生對單詞的記憶,這樣探究式教學的優(yōu)勢就會得到充分發(fā)揮。
2.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自主探究欲望
低年級學生好奇心強,活潑好動。英語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多設計一些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來激發(fā)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課堂教學參與度。例如,教學“My favourite season”時,教師可進行以下情境創(chuàng)設:通過幻燈片或者實物卡片,將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呈現(xiàn)給學生,以明了、直觀、渲染力較強的形式,充分調動學生對大自然進行探究的欲望,可通過PPT展示下述問題:How many seasons are there in a year? What is your favorite season?根據(jù)不同的難易程度進行問題設計,以確保每個學生通過思考與探究,都獲得相應的答案。學生通過直觀的視覺資料,能積極參與回答問題,提高學習英語的熱情,激發(fā)探究學習的欲望。
3.啟發(fā)思考,發(fā)掘自主探究潛能
學生作為課堂學習的主體,是教師進行教學探究活動的核心,教師要給學生提供開放性的學習平臺,將學習問題放在教學情境中進行探究,從旁提供幫助,在必要的時候提供教學資料,讓學生進行自主查閱,并在自主學習中找到問題的答案。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運用學過的一般將來時態(tài)句型“What will you do?”,對同學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同學在暑假要做些什么,問:“What will you do this summer holiday?”同學們的答案各種各樣,“I will go to travel.”“I will go to my hometown.”“I will learn swimming.”這些都需要學生親自實踐,不僅使學生能產(chǎn)生濃厚興趣,還能使學生有效運用學過的語法知識,學會用課堂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在這個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能運用多方面知識,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培養(yǎng)多方面學習素養(yǎng)。
4.分組合作學習,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
英語教師可以將班級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通過小組互動教學,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通過自主探究學習,掌握相關英語知識。英語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需求進行英語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學習,使探究式教學和活動教學更好地融合,提高教學質量。例如,在學習“Shopping”這一單元時,可以讓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對日常購物的細節(jié)進行交流和溝通,將運用到的英語知識記錄下來,然后讓每個小組都進行匯報,由教師進行點評總結,這種方法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對英語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提高學生英語口語交際能力。
5.提高英語應用意識,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英語
英語教學如果僅局限在課堂上,通常會對學習效果造成不利影響,無法讓學生對英語知識進行鞏固與應用,因此,英語教師需注重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英語知識進行應用,才可以實現(xiàn)英語學習的目的。學生的母語是中文,中文通常會對學生學習英語造成一定的干擾,甚至部分學生對英語不感興趣。因此,想要促使學生更好地進行英語學習,需盡可能避免中文對學生的英語學習造成干擾。首先,教師需從自己做起,在課堂教學時,教師需用英語開展教學,以此為學生營造說英語的氛圍,使學生能夠在課堂上使用英語進行問題的回答,或者運用英語進行交流。比如,通過英語進行單詞造句、解釋、講述身邊的小故事,并通過學習的英語寫短文等。學生只有具備相應的英語習慣,并通過英語知識進行問題思考,才能更輕松地運用英語。學生形成了應用意識,不僅有助于更好學習英語,而且能將英語的學習與應用當成一種習慣,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
四、結語
英語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多注重對學生探究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不要拘束于教學的形式,要了解學生的學習心理和訴求,采取更加有效的教學措施,為國家培養(yǎng)具有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人才,使學生形成終身學習意識,提高英語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姜麗.淺談探究式教學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文理導航,2014(33).
[2]曾紅.探究式教學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7(03).
[3]楊丹丹,邱耀德.走出小學英語探究式教學五大誤區(qū)[J].教學與管理,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