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健亮
關鍵詞:“互聯網+”;農業現代化;服務模式
201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正式發布,農業現代化的議題終于提上了首要位置,這也預示著國家對于農業發展是要大力改革與創新的。隨著我國高新科技的大力發展,“互聯網+”時代已經悄然而至,物聯網、區塊鏈、5G等基建不斷完善,農業現代化建設也將面臨巨大改革與創新。
農業現代化是指由傳統農業轉變為現代農業,把農業建立在現代科學的基礎上,用現代科學技術和現代工業來裝備農業,用現代經濟科學來管理農業,創造一個高產、優質、低耗的農業生產體系和一個合理利用資源、又保護環境的、有較高轉化效率的農業生態系統。本文的“互聯網+”,正是其利用網絡科學實現農業大發展的重要技術。
農業現代化有別于傳統農業,傳統農業往往建立于自然經濟條件下,無論是人力、無力、財力都處于較低的水平,且在農產品的生產技術、產量、銷售等環節都相對落后,這阻礙了農業發展的步伐。隨著科學技術的高新發展,傳統農業已遠遠滿足不了人們日益的生活需求,現代化需求正深入人心。本文筆者對幾種發展模式做初步的解析。
2.1 農村電商物流服務
隨著各類電子商務平臺的興起,我國在電商領域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特別在近年來,電商也越來越走進千千萬萬的農村地區,真正拓寬了農民的經營渠道,農村越來越多的物流基站,讓商品的流通更為迅捷,另外,在許多新媒體平臺上,農業產品也加快了可視化推廣,例如公眾號、抖音等,使得農產品通過包裝展示,提升了品質,搭建了交流,形成了綠色的產品理念,更促進了銷售。
2.2 農村信息化服務
隨著手機、平板等電子產品普及,人們的生活變得日益豐富,與世界的聯系也越來越緊密,尤其在農業的信息服務上,也具有極大的幫助。三農網、新農網等資源可以即時的走進千家萬戶身邊,微信推文、微博關注的農業資訊也實時接收閱覽,農業生產已不再是閉門造車,而是有了更多的選擇和共享。
2.3 產業管理金融服務
隨著農業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最初的傳統農業逐漸轉變為農業生態,大規模的經營生產勢必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這就對產業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信息技術可以大幅提高對人員、設備、作物的綜合管理,形成高效的生產機制。另外,由于規模的不斷提升,對于農民,更需要得到便捷的金融服務,而互聯網金融正是給予了一條快捷的路徑。
在時代日新月異的今天,各行業都迎來了機遇與挑戰,而農業生產的走向必然是高效現代化,落后的生產模式只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消失,如何抓住互聯網的洪流勇往直前,成為每一位農業生產者的新課題。而未來人工智能、5G的到來,必然加入現代化建設中,也會有更翻天覆地的變化,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