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嘎
摘要:小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求班主任開展全面化的管理,將德育滲透班級管理的方方面面,營造充滿德育氣息的班級氛圍,確保德育在班級管理中更好地落實,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本文結合當前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過程中德育滲透的現狀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幾點合理的建議,力求加強德育滲透,提高小學班級管理水平。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德育教育;以身作則
小學教育階段是學生意識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時期,隨著教育改革全方位展開,對于小學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質量要求,而在這一教育過程中,決不能忽視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以免學生對學習產生抵觸情緒,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這就需要班主任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加強德育在班級管理中的有效滲透,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德育素養,為學生提供堅實的思想保障。
1.以身作則樹立德育榜樣
任何教學活動的開展都應立足于實際,不能脫離教學實際而空談教育問題,小學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過程中,也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結合小學生喜歡模仿的特點,為學生樹立德育榜樣,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品格。比如,班主任在實際管理中,要注重自身管理,認真學習教師必備素養及管理手冊相關知識,以規范自己的行為舉止、講衛生、懂禮貌等,對學生形成積極正向的引導,使學生在班主任的教化和影響下也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自覺維護班級紀律,增強班級管理效果。同時,班主任要密切關注班級學生的學習情況,耐心教導學生學習德育知識,尤其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加強與學生進行面對面的溝通和交流,了解學生的實際想法和學習需求,以免學生在學習中出現逆向思維[1]。此外,班主任應承擔起德育和班級管理的主要責任,不能放棄每一個學生,多詢問學生的感受和意見,公平公正的對待學生,使學生在平時人際交往中也能受其感染,以寬容和善的態度與人交際,在互幫互助中相互促進,提升班級學生的思維品質。
2.創設良好德育教育環境
班主任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時,應樹立與時俱進的思想,注重管理模式的創新,通過外化德育環境,以情感對學生進行熏陶,在潛移默化中塑造學生的思想品格。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班會上參與討論,圍繞“抗日戰爭”主題活動,引導學生對歷史進行反思。首先,在課前引入抗日戰爭的歷史故事或者讓學生結合以往所觀看的戰爭題材影片,精選生活化素材,加強德育與現實生活相結合。其次,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抗日戰爭歷史真實片段,如“九一八事變”“南京大屠殺”等,展示抗戰圖片以及南京大屠殺的數字,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讓學生知道落后就要挨打的深刻道理。最后,教師要借助班會開展知識討論活動,按照座位或者學生學習水平,將學生分為多個學習小組,指導小組學生圍繞問題進行深入探究,提高學習的互動性,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和家國情懷,引導學生從日常小事做起,主動承擔班級責任,維護班級管理秩序,做班級紀律的遵守者、執行者和維護者。
3.開展多樣化的德育活動
班級管理是小學教育活動開展的前提和基礎,通過強有力的班級管理,打造良好的班級環境,能夠為學生創造更加有利的學習條件,促進學生各個方面有所提高。但在實際教育管理中,部分班主任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采取單一化的德育方式和班級管理模式,使管理工作流于表面形式化,難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班主任必須意識到更新管理理念和方法的重要性,不能僅采用口頭教育的方式,要引導學生產生實踐的動機,將德育知識教育與實踐操作相結合,結合學生的學情,制定合理的指導方略,積極引導學生學習德育知識,使德育滲透班級管理整個過程[2]。例如,班主任可以利用空閑時間開展各種各樣的德育活動,以“學習雷鋒精神”為主題,讓學生將學習與生活實踐聯系起來,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養成互幫互助的行為習慣,并協同班級其他學生設定“愛心計劃”,將班級共同的存儲金用來幫助殘疾人士。班主任也可以帶領學生參與手工制作或者走出校園進行義賣活動,用銷售所得的資金給予更多需要幫助的人,讓學生切身感受到助人為樂的快樂,使學生逐步養成互幫互助的處事態度及樂于奉獻的精神品質,促使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和班級管理工作更加有效。
4.實行家校聯合教育模式
在小學班級管理中充分發揮德育的滲透作用,需要班主任找對教育管理的方向和方法,實現全方位滲透德育。一方面,班主任應認識到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同樣重要,不能單靠學校教育對學生進行管理,而是要尋求家長的配合,借助家庭教育的力量,挖掘德育和班級管理的最大化成效。在實際管理中,班主任可以通過網絡交流向家長普及正確的教育觀點,宣傳德育知識,利用QQ群或者微信群,及時向家長反饋學生的在校情況,讓家長全面了解子女的學習情況和成長狀況,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尋找教育原因,協同班主任共同探索解決的辦法。同時,班主任可以定期組織家長參加家長會或者座談會,將學校和班主任的教學觀點及教學目標告知家長,增進家長對學校教育工作及班級管理工作的認知。班主任也可以組織家長與學生共同參與親子互動活動,拉近學生與家長的距離,彌補缺失家庭關愛的學生心理上的創傷,使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另一方面,家長在班主任的指引下,必須主動承擔起家庭教育的責任,在家庭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做好子女學習的榜樣,以切身行動教導子女學習優良品格,使學生在良好的家庭德育氛圍中提升核心素養[3]。
結束語:
新形勢下將德育滲透小學班級管理中,不僅可以加強班風建設,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班級環境,還能在潛移默化的教導中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但當下德育滲透班級管理中還存在德育內容設置不合理、教育目標不明確及德育過于形式化等問題,為了改善這一教育管理的現狀,要求班主任以身作則樹立德育榜樣,創設良好德育教育環境,多開展一些豐富多樣的德育活動,通過實行家校聯合教育模式,實現德育滲透班級管理的最大化效果,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瓊花.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過程中德育教育的滲透方法分析[J].讀與寫,2021,18(9):290.
[2]張旭東.對新時代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德育教育的思考[J].科學咨詢,2021(23):59-60.
[3]劉瑞.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過程中德育滲透的幾點思考與分析[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12):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