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懿
摘要:我國具有豐富的文化底蘊,蘊藏著無數的精神財富。在中華民族不斷成長的幾千年歷史中,人們對于音樂的認知與認識在不斷加強。目前,民族音樂經過長時間的發展與變化,已成為國民生活的重要部分,展現出了全新的面貌,具有獨特風格與藝術形態。我國的任何文化都需要被傳承,民族音樂文化亦是如此。而傳承最文化最主要的渠道,就是在高校音樂教育中,加強對于民族音樂的教學,傳承我國優秀的文化藝術,使其被更多世人知曉。同時,全面提升高校的音樂教育水平質量,基于民族音樂文化傳承視角,高校的音樂教育需要建立全新的教學理念,在課程中融入先進的教學環節與課程設計,加以正確嚴格教材的指導。這些對于弘揚我國優秀的民族文化來說,具有偉大的價值與意義,可以讓我國更多的學生感受到國家重要知識瑰寶的魅力,得到綜合又長遠的影響。
關鍵詞:民族文化傳承視角;高校音樂教育;改革研究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又在幾千年的歷史中,沉淀出了無數的精神瑰寶,其中音樂文化占據重要部分,能夠升華國民的靈魂,洗滌他們的心靈,讓他們的生命與生活絢麗多彩,給予他們生命更豐富的意義。高等院校的教育對于學生來說,是重要的。對于民族音樂文化傳承而言,更是必要的。如今文化多元化的時代已然到來,對于高校的音樂教育部分,相關工作者必然要加強音樂傳承力度,讓更多的學生感知我國傳統音樂的魅力,理解民族文化的精髓,認知偉大先輩的智慧。并將其轉化為自身成長的素養,獲得進步,同時可以把我國優秀的音樂文化不斷發揚光大。
1 強化高校的音樂教材建設
在民族音樂文化中,可以分為兩個主要部分,分別是現代音樂與傳統音樂。高校相關工作者在為學生傳授音樂知識時,一定要選取具有特色的代表作品,在為學生選取教學素材時,也要認真負責,要選擇充滿正能量的曲目,選擇旋律動聽積極向上的歌曲。高校在為學生進行民族文化傳承教育時,需要向學生發放統一的音樂教材,也要依據當地的民族音樂特點,向學生傳授更加專業的知識。國家統一的音樂教材與地區音樂素材的結合,會讓學生完整地意識到音樂不分國界,不分區域,但是又各具特色,讓學生感知我國文化的包容性。同時可以讓學生在學習地區音樂過程中,產生更多的本土情懷,養成熱愛故鄉的品質。在選取教材方面,教師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去挖掘我國傳統音樂的各種資料,進行認真的研究,將一些具有教育意義的曲目傳授給學生[1]。我國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出現了四大民族音樂,這些音樂能夠體現出民族音樂的悠久發展,而且與民眾生活緊密聯系,屬于精美作品。教師在向學生講述音樂風格與作品內容時,可以適當的鼓勵他們自己演奏這些音樂。學生在自我演奏的過程中,會更加貼近曲目的靈魂,獲得強烈的思想發展,同時對于豐富學生的生活而言,也具有極大幫助。
2 積極組織豐富的文化活動
在我國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民族音樂迎來了考級熱潮,一時間獲得了社會大眾的廣泛關注。研究表明,學習樂器的大部分人群都是學生,這些學生很多人都選擇學習民族樂器,同時這些學生的學習成績都較為優異。在我國很多地區都有一些民族樂團,這些樂團也是傳承我國民族文化的積極分子。為了確保高等院校可以在傳承民族音樂文化過程中,取得可觀的成效,高校可以適當的拓展一些音樂活動,增加學生接收知識的場所,讓學生不再局限于課堂,將目光放到社會生活中,不斷學習,并傳承民族音樂文化。民族音樂文化與課堂的結合,能夠讓學生學習到更多的理論知識,對音樂的魅力產生向往之情。為了強化學生的學習成果,高校可以開展一些音樂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感知音樂魅力,而且還能夠不斷總結經驗,為弘揚民族文化發光發熱貢獻力量。
3 幫助學生使用辯證思維看待音樂
我國的民族音樂經過了長時間的發展,已經融合了許多國家、許多民族的音樂元素,形成了現在的樣子。音樂的弘揚與發展,隨著社會的進步,已經變成了多項的傳播。中西方的音樂文化交流,也逐漸趨于和諧友好的趨勢[2]。要想我們民族音樂文化能夠得到好的傳播,教師需要教會學生使用辯證的觀點,去看待音樂。傳承其中好的音樂,拋棄其中糟粕。對于西方優秀先進的音樂元素,我們可以大膽應用,保持謙虛的心態去看待外來音樂元素,確保我國民族音樂可以永遠有著鮮活的生命力。教師教學生用辯證眼光看待音樂,就要讓學生意識到音樂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更沒有先進落后之說,每一個方面的音樂都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如果學生過于崇拜西方音樂,就會使得我們民族音樂變得落后與衰退,這對于我國音樂發展很不利。
4 使學生建立起正確的音樂引導理念
高校引導學生弘揚民族音樂文化理念時,一定要秉持客觀、公正的原則,致力于提升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高校需要為學生建立健康的學習氛圍,社會需要為高校教學營造有利的教學環境。國家相關部門可以制定對于音樂傳承的法律法規,強化我國精神文化的保護力度;學校需要加強教師的專業水平,使用創新的手段,開設全面發展的教學新局面與新趨勢[3]。民族文化的形成是不斷發展的過程,教師在向學生傳授民族音樂文化的過程中,不僅要讓學生意識到我國根源的音樂文化歷史,更加要讓學生產生開放性的音樂思維。簡言之,就是要讓學生弘揚我國民族音樂文化,傳承我國民族文化,實現自我突破。教師要創新教學方法,提升自身能力,學習先進的教學手段,致力于提升學生的成長,確保我國的民族音樂文化能夠得到有效傳承。
5小結
綜上所述,高校的音樂教育環境,為我國民族音樂文化提供了全新的弘揚空間。同時教育工作者采取適當的教學手段,對學生自身素養進行提升,可以確保民族音樂文化能夠全面促進學生的發展。對于弘揚我國優秀文化,傳承民族音樂藝術,高校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要建立科學正確的培養機制,要求教師本著創新、誠實的教學理念,采取特色教學措施,使我國民族音樂文化被更多的人知曉,被更多的人喜愛,被更多的人認同,不斷發揚光大。
參考文獻
[1]烏雅汗.民族文化傳承視角下高校音樂教育改革研究[J].化工進展,2020,39(06):2524.
[2]劉德明.民族音樂文化傳承視角下的高校音樂教育的改革——評《中國民族音樂文化傳承與高校音樂教育研究》[J].教育發展研究,2020,40(02):86.
[3]唐昌菲,熊祉童.新時代高校音樂思政教育改革新探——以《你是這樣的人》為例[J].武陵學刊,2021,46(03):14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