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福喜
[摘 要] 在教育教學的改革過程中,初中數學的教學模式也有了相應的調整。初中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引導學生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在思想的貫徹中感受學科的特點和應用情況,從而將知識轉變為個人的能力。在數學課中,教師要讓初中生理解為什么要學習這門學科。為此,文章重點分析了在初中階段合作學習的應用,從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三個方面展開討論,由此優化小組合作學習這一課堂教學模式。
[關鍵詞] 初中數學;小組合作;優化策略
小組合作學習是教師在課上采用的一種半開放式的教學模式,旨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種授課方式對于學生個人能力而言,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在最初落實的過程中,教師往往能夠發現其存在的問題。由于初中生缺乏對自我行為的約束和控制能力,在面對抽象性思維較強的數學時,他們很難保證在課堂上投入足夠的熱情。為此,文章分析了現階段課堂的現狀以及這一教學模式的優勢,從三個方面分析了怎樣優化這一授課形式且最終帶動學生獲得個人能力的提升。
一、合作學習的優勢及意義
合作學習主要是引導學生形成自己的思路,并將自己的想法付諸實踐。這一行為模式主要是讓他們感受到自主學習的意義,并在這一過程中得到個人能力的提升。這樣的行為模式能夠在課堂中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在相互交流和探討中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初中階段是學生思想形成和發展的關鍵時期,教師要讓學生養成團隊合作的意識,在課上營造協作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的綜合探究能力,并在探究的過程中形成創新思維,強化學生的知識理解能力,由此提高整體的學習效率。在明確這一學習模式能給學生帶來優勢之后,教師首先要明確目標,通過目標的構建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探究中感受數學的知識體系,最終落實素質教育的改革。
二、開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數學教學過程中存在著諸多問題。首先,學生在合作分析的過程中不理解這一節課的主要目的,他們缺少探究的主線,以致在課上出現“跑偏”的情況,很多學生容易在探究的過程中陷入困境,其根本原因在于學生不理解教師講解這節課的主要目的。其次,學生在面對抽象的概念或較為復雜的題目時會本能地逃避。面對教師在課上提出的假設,他們只能從很淺顯的方面去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有時候不能探討出正確的解題方法。這種淺顯的分析方式不利于思維網絡的搭建。最后,教師在問題的設置中存在一定的漏洞,有時候會選擇難度較高的題目讓學生探究,學生在面對題目時完全不知道哪些條件是能夠直接利用的,思緒上受到了較大的阻礙,最終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面對這些問題,教師要在課上靈活地處理,最終引領學生共同進步。
三、小組合作學習優化策略
(一)明確目標,提出問題
在合作學習開展的過程中,教師要明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根據相應的目標提出相應的問題,開展不同的教學環節。沒有明確的目標,教師是無法提出具體問題的,自然也無法引導學生回答相應的問題。例如,在講解“平面直角坐標系”這一單元的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營造相應的學習氛圍,引導小組成員積極地探究平面直角坐標系的應用。在講解的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四個象限各自的特點及其中存在的規律,提出值得學生探究的問題。首先,利用多媒體展示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的某一規則圖形,之后讓圖形在直角坐標系中發生移動,最終定格。其次,請學生寫出原本的坐標及平移后的坐標,思考坐標變化的規律。最后,在平移內容學完后,引導學生討論圖形的對稱問題,并思考此時的坐標又會出現怎樣的變化。簡單的問題能鼓勵學生主動探究,在小組合作中,不同的人選擇的固定點不同,在合作的過程中思考的角度也不同,由此能讓學生深入思考,最終在組內得出一致的結論。營造這一氛圍能夠在無形中調動學生的求知欲,從而積極主動地開展組內分工與探究。這種授課方式能夠很好地解決之前的學習困境,讓學生在鼓勵和興趣的帶動下完成對平面直角坐標系的學習,加深學生的理解,同時強化他們的應用能力。
(二)補充背景,強化分析
在講解教材內容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補充背景知識的方式,鼓勵學生向更深入的方向研究。例如,在講解“平行四邊形”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補充這一圖形的背景知識,與學生共同探究這一圖形具有怎樣的特質。合作學習過程主要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前文筆者已經介紹了提出問題,這一小節主要介紹如何在這一行為中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在講解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時,教師首先要帶領學生簡單地回顧三角形的相關內容。這一部分的內容回顧可作為圖形研究的背景知識。之后,教師進行提問:“平行四邊形的邊和角是否具備特殊的性質?這些性質是否能夠判定一個圖形是平行四邊形?”隨著問題的提出,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基礎的分析能力。首先從平行四邊形的邊、角出發。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由組長進行分工,哪些人負責探究角之間的關系,哪些人負責探究邊之間的關系,之后確定探究思路。在思路的引導過程中,他們有著明確的分析方向,通過建立輔助線的形式,發現平行四邊形的對邊相等,對角也相等,之后請組員到講臺上講解證明過程。在鼓勵學生發言的同時,激發出更多種證明方式,最終深化學生的理解與分析能力,熟練地在題目中應用平行四邊形所特有的性質。
(三)共同探究,集中解決
三角函數是初中階段所接觸到的、較為特殊的一種函數,它們的圖像和性質與傳統的一次函數或正比例函數均不同。為此,在開展團隊探究的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三角函數的應用范圍廣,需要在習題的訓練中完成對三種函數的靈活運用。由于這部分內容是在九年級時進行介紹的,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對這部分內容展開詳細的探究,與高中階段的知識建立起聯系。在三角函數的應用中,正弦函數和余弦函數所涉及的范圍較廣。在基礎知識的介紹中,教師應強調三角形三邊的關系,之后可以在課上列舉綜合性的題目,如“在一個無人機的探測器中,我們看到無人機正視一棟樓時的頂部仰角為30°,觀察底部時俯角為60°,此時,無人機與這棟樓的水平距離為120米,請問這一棟樓的高度是多少?”之后讓學生通過團隊合作,共同思考這道題目應該如何解決。學生集體分析了題中給出的已知條件,并作圖。為了增加難度,教師在舉例的過程中可以不將實物表述出來,而是讓學生自己畫圖,培養他們的數形結合能力。隨后組內成員提出個人的思路,并由成員分析可行性,接下來,按照學生自己的思路解題,并在組內核對結果。通過實際的題目,學生能夠體現出合作學習中解決問題的這一優勢,由此強化學生對知識的實際應用。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將合作學習靈活地應用到課堂中,從提出問題到分析問題,再到解決問題,環環相扣,最終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辛欣.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的案例研究[D].濟南:濟南大學,2019.
[2]許家明.德育視角下的初中數學教學研究[D].昆明:云南師范大學,2019.
[3]呂莉.農村初中數學教學中數學思想方法的培養[D].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19.
[4]于昊陽.初中數學教學中情境創設的現狀調查與分析[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19.
[5]崔振飛,張志琴.合作學習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9(4):56+58.